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创作出版了游记《乌托邦》。该书分两卷,第一卷借一位旅人之口,谈他周游列国所见,由此而导入对英国当时情况的观察与批判;第二卷是对以“乌托邦”命名的一个想象的国家的描述。《乌托邦》一书是欧洲第一本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第一次完整地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图景。首次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和平等的原则,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

乌托邦

十六世纪左右,英国纺织业正在兴起的时候,养羊比种麦子、种马铃薯都要有利可图,所以养羊的牧场排挤了农民的农场。在农民看来,他们终年劳作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然而生活却牛马不如。贵族、富人不劳而获,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莫尔认为不能熟视无睹,《乌托邦》一书的全名,叫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2)

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叫“乌托邦”的海岛见闻。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所有城市都具有共同的风格、语言、习俗和法律。每座城市都分为大小相等的四个区,每个区的中心是百货汇聚的市场,每一户的户主可到市场中领取各种物资,不付现金,也无须任何补偿。

乌托邦的所有城市、街道和住宅都是格局相同的,每一所住房都有两个门,一个朝着街道,一个通向庭园。每一户人家都随时对外人开放,门不上锁,夜不闭户。为了杜绝私有观念,所有家庭的住房每隔十年调换一次。一切劳动者不分男女每日工作 6 小时,其余时间为学习、娱乐、进行宗教活动和休息的时间。绝大多数公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如果愿意单独开伙,也可到公共市场去领取食物。

乌托邦人对金银珠宝持鄙夷态度,视金钱如粪土,过着一种没有贪婪奢靡之心的质朴生活。“乌托邦人饮食是用陶器及玻璃器皿,制作考究而值钱无几;至于公共厅馆和私人住宅等地的粪桶溺盆之类的用具倒是由金银铸成。再则套在奴隶身上的链铐也是取材于金银。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金银。金银主要用于雇用外国人为乌托邦作战。除此之外,它们就只配制造便器和惩罚罪犯的锁链。

乌托邦人也有阶级之分,除了选举官员管理公共事务。官员还要选出500人为学者,不必参加劳动。官员和学者在公共医院里可以享受特殊的照顾。乌托邦还有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阶级,由罪犯和自愿前来的外国人构成,从事屠宰等下等职业。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 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富裕家庭,13 岁时寄居在知识渊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莫顿家中,从后者那里受益匪浅。1492 年少年莫尔进入牛津大学,和老师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如科利特结成忘年之交。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3)

1504 年莫尔当选为英格兰国会议员,不久就因反对英王亨利七世增课新税,致使老父受累、锒铛入狱,莫尔本人亦被迫离开国会。亨利八世即位后,对莫尔格外青睐,以致其官运亨通。1529 年沃尔西倒败后,莫尔接任大法官之职,成为英王之下的第一号人物。亨利八世为了离婚案与罗马教廷翻脸转而在国内进行宗教改革时。莫尔旗帜鲜明地站在英王的对立面,先拒绝参加安·布琳的王后加冕典礼,并辞官隐居,继而又拒绝宣誓承认英王是英国教会的首领,被亨利八世下令砍头。

莫尔讲的是英式乌托邦,跟英国当时重商主义政府,政府几乎可以使用一切公权力,来从事对外贸易,发动对外掠夺的殖民和开拓是背道而驰的。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有渴望一种平等、公正和没有私欲、罪恶的乌托邦社会的理想。《圣经》里上帝创造的“伊甸园”、柏拉图描绘的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等。

100多年后,康帕内拉又杜撰出“太阳城”,进一步构建乌托邦的社会模型。在“太阳城”中不仅没有私有制,而且没有家庭,那里的人民不仅“共有财产”,而且“共有家庭”。

更激进者,拿自己做实验,建立了现实中的乌托邦。英国人罗伯特·欧文首创工厂管理办法(现代企业管理的鼻祖),不仅使他的工厂(也是他岳父的)利润大增,而且工人福利也不错。大获成功的欧文,1824 年卖掉工厂,带着老婆和四个儿子来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买了一大片土地,建立起“新和谐公社”。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4)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5)

20 岁到 25 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有的在工厂作工,有的在农田劳动。25 岁到 30 岁的人,每天只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产品分配工作。30 岁到 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 40 岁到 60 岁的人,则主持对外交往。60 岁以上的老人组成老人集体,负责捍卫宪法。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参加这一实验的人越来越多,在如何办好公社的问题上总是不能统一意见。领导成员的私心也日益严重,光想指挥社员,不愿共同劳动。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农田收成微薄。四年以后,公社宣告破产,欧文灰溜溜地返回了英国,因为他是真的没钱了。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即生产资料公共占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这些都对后来的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乌托邦理想很像陶渊明所讲的桃花源。陶渊明的原型在今天长江三峡口上湖北武陵溪这一带,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几千人聚集生活在山谷里,自给自足。中国的物产丰富,食物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都可以保障。这个社会除了部族长老以外,没有其他人管理他们;他们就可以不跟外面的人接触,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以色列在尚未建国及建国早期,经济制度是一种互助的合作社模式。比如若干人家合起来共同开发农场,每个人在农场中工作按劳取酬,家庭所需的住房、基本的生活费用以及子女的教育等都由公社统一解决,碰到问题了大家共同开会决定。大一点、管得严格一点的叫公社,小一点、管得松弛一点的叫合作社。等富有以后,很多人离开公社到外面自求生活,第二代、第三代人的时候社团就不复存在了。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6)

乌托邦试图一切平等,要求成员间互相迁就、互相容忍、互相让步。现实中极难做到,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多少都有差距,更不要说形成政治利益集团了。资产上亿人家和月薪几千工薪家庭的子女一出生,怎么可能是平等的?不论穷富大家的资源汇集在一起,不论付出、个人能力高低拿一样多的酬劳,这样就是平等吗?

反乌托邦

存在一个“完美世界”,就一定是岁月静好?古典神话偏爱乌托邦,科幻故事偏好反乌托邦。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于1868年在英国下议院前的演讲中,第一次使用dys-topians这个词。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7)

1895年,英国“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发表了《时间机器》一书,被看做是反乌托邦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802701年的人类世界,爱洛伊人一族身着华服居住在美轮美奂的宫殿里,世界一片祥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爱洛伊一族智力与体能都不同程度地退化了,他们逐渐成为了生活在地下、与机器为伍的莫洛克人一族所圈养的食物……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8)

1920年,尤金·扎米亚京日记体小说《我们》出版。这本书想象了未来人类已建成“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公民全部用数字命名,生活在全透明的玻璃建造物中。主人公D-503,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I-330影响下,从一名勤勤恳恳的宇宙飞船设计师,走上了释放本性、怀疑批判现实的道路。

尤金·扎米亚京的《我们》问世,直接影响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小说出版,三者并称为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9)

1932年,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掌握了先进生物科学技术的极权社会,那里没有饥饿、没有贫困,一切看上去都很“快乐”,一切看上去都很空洞;

1948年,乔治·奥威尔发表了《1984》,“老大哥”极权统治下的高压控制压迫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党的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被人们铭记于心。

《银翼杀手》、《V字仇杀队》、《饥饿游戏》、《移动迷宫》等一票好莱坞电影,都是从反乌托邦角度去讽刺现实政治,反对极权的社会。西方社会还有冷战思维,认为乌托邦内充斥着极权和暴力,并和共产学说划等号。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0)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1)

社会主义学说站在资本主义学说的对立面,但并未站在民主和自由的对立面。在改造社会的方式上,诸多乌托邦都是通过实验而不是强迫的方式来进行的。苏联的失败并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俄国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发展,为了个人的权力集中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自由与平等为官僚特权所取代,社会主义为国家资本主义所取代,社会中充满了压制与不平等。

对于西方而言,乌托邦是一种不重要的“胡思乱想”,因为与资本主义相比它不够“现实”。而在我国,前马克思的乌托邦学说虽不够“科学”,但是一种新思路,试图解决社会正义,经济不平等,此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有什么反乌托邦(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