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盗墓题材的电视剧《鬼吹灯·云南虫谷》正在热播,第一集就吓了我一跳。主角胡八一等人乘坐的汽车,被山体滑坡挡住去路,下车查看后,发现一个破损的容器,从中爬出来许多不知名的虫子,等到了遮龙山山洞中时,更加的让人头皮发麻。

湘西三大蛊谜(云南虫谷里的痋术和苗人的蛊术哪个更厉害)(1)

云南虫谷剧照

密密麻麻的都是活人俑,听主角描述将活人制作成俑的过程,从俘虏,或者奴隶里挑选出体格健壮的寄主,然后喂食一种被称之为“痋(tēng)引”的虫子,吞食之后,痋虫会将寄主血肉作为养料,产下虫卵在体内,寄主表皮会逐渐干枯,用铜链倒悬在洞内,用作防止外人进入的办法,可保存千年。

蚕豆查阅各种资料,正史中,并没有关于痋(tēng)术的记载,不过小说中却有着痋人的描述,古代滇国崇拜巫术,研究出一套“痋术”,将怨念转移其他的生物上身上,怨念越强,该生物的力气越大,也更加凶残。《山海经》中记载古滇国中的邪恶贵族,将被控制的生物称作“痋人”,征服周边小国。

湘西三大蛊谜(云南虫谷里的痋术和苗人的蛊术哪个更厉害)(2)

山海经

转移,怨念,这让人联想起了苗族的蛊术,那么苗族的蛊术和小说中的痋术有什么区别呢?

据两位苗族网友的描述,蛊,其实就是寄生虫,或微小的病菌,多为粉末状,也有湿土状。这类东西非常细小,猜测为虫卵、菌丝一类的东西。

不管是云贵川,还是湘西,只要是有苗族部落的地方,就连本地人也是非常忌讳蛊的,如果有传言谁会下蛊,家长就会提醒,不要和他讲话,不要和他对视,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得罪他,

下蛊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是入口传播,老人会经常教育后辈,陌生人的东西不要接,陌生人碰过的东西都不要碰,晒在外面的衣服拿回家要用火烘一烘。也有的蛊可以直接扔到受害者身上,被下蛊者毫无察觉。

有下蛊就有解蛊,以前老一辈生病了不会要求去医院,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被下了蛊,要解蛊就要去找巫师,巫师会做一场法事,告诉你中的是什么蛊,要吃什么草药,药吃不完必须放到山上的石缝中。

湘西三大蛊谜(云南虫谷里的痋术和苗人的蛊术哪个更厉害)(3)

苗女

另一种方法就是拿一颗生鸡蛋,在鸡蛋圆端扎一根穿了红线的针,在晚上蛊毒发作的情况下,用鸡蛋反复按摩痛处,几天后将鸡蛋煮熟,剥开会发现鸡蛋有些地方已经空了,像被蚂蚁啃噬过,这个鸡蛋也不能吃,必须扔在不干净的地方,认为会反噬下蛊者。

说白了,蛊这种东西,操作起来就像投毒,有蚂蝗蛊、蚂蚁蛊、各种各样,实在害人不浅。

至于建国后为什么消失了,网友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根本不信有蛊,也有的给出了科学的说法。建国以后,一方面民智开放了,物质条件跟得上,没必要为鸡毛蒜皮的事,害人性命,一方面大规模的开荒、烧山、建大型水利设施,梯级发电站等等,导致了大批植被的消失,食物链断了,虫子的寻找变得困难,慢慢的,也就没人养了。

至于放蛊的心态,大都源于报复心理,也怕自己老了以后被人欺负,用下蛊这种方式证明自己。

湘西三大蛊谜(云南虫谷里的痋术和苗人的蛊术哪个更厉害)(4)

苗女

网上让人津津乐道的苗族姑娘下情蛊,那就更好解释了,和情郎相处的日子里,一旦发现对方有移情别恋的苗头,就偷偷喂下蛊,若是情郎果真背叛了,蛊毒发作,是生是死就全凭天意,如果情郎回头了,在吃的饭菜中下好解药,吃完两人又和好如初,恩爱更胜从前。

痋和蛊都是利用昆虫做引,区别就是一个用成虫,一个用虫卵。

“痋”字,在潮汕一带的闽南话中,有“痋病”一词,大概意思就是蠢透了,无可救药那种,为达到目的,不按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做事,不惜代价的完成自己的意愿。并不是指哪一种疾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还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利于社会的,我们要继承,如果是糟粕,坚决鄙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