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导师喜欢让学生读博(你读博的理由和导师招你的目的)(1)


一项调查研究指出,学生和导师的期望不一致是降低读博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导师作为更强势、更有经验的一方,应当承担起改善沟通的责任。
读博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并且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和导师的答案可能差异很大。双方在期望方面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让学生的效率和对读博的满意度下降。

为什么导师喜欢让学生读博(你读博的理由和导师招你的目的)(2)


读博在目前的形势下,对于挣钱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代表一种选择。有的人选择读博,有的人选择工作。选择读博,意味着你将要花费4年左右的时间在学校里面。读博对于文科博士而言,经济价值会更低一些。博士毕业之后,就业几乎限定在高校等科研单位。所以,应该想清楚,你想要怎样的工作。


读博导师很重要。现在新闻很多爆出不良导师的,能遇到一个好导师真是比较幸运的。好的导师能够在学业上指导你,也能在生活上帮助你。
读博有补助,生活不成问题。读博国家和学校都有补贴,每个学校的补贴费用不一致。我所在的学校,给博士生每个月补助3000块,带卫生间的单人间,这是最基本的。意味着最差的博士生也能靠这3000的补助,和基本不收费的单人房生活。除了这每个月3000的补助,博士的学业奖学金,是100%覆盖的,分为三个等级,10000-20000,所以最差的,每年也有10000的学业奖学金;除此以外,国家奖学金30000每年。还有各种专项奖学金。比如唐立新奖学金,获得这个奖学金,在读书期间都能获得每年10000的奖金。所以,读博不用花费家里的钱,光是学校给的,就足够生活得好了。如果还在外做些小兼职什么的,可以过得更好。
读博有很多交流交换的机会。如果你想出去看看,通过申请校际的合作,通过拿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可以去看看不同的环境。
01学生和导师分别更重视什么?

对于博士初期,学生和导师的期望整体上较为相似,都认为高自我驱动力、激情和优秀的书面交流能力很重要。但是,学生更远远看重成绩,而导师更看重批判性思维。比起导师,学生还更看重已发表的论文、业界背景、自信和优秀的口头交流能力。
对于博士结束时,学生比导师更期望可量化的成就,如发表四篇以上论文、获奖及获得经费。相比学生,导师往往更重视非量化的成果,例如书面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学术知识。尽管学生也认为这些特质是重要的,但导师对此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学生。在可量化的成果方面,他们只希望学生在毕业时能发表一两篇论文,并且把学生得奖和得到经费放在较低的位置。

为什么导师喜欢让学生读博(你读博的理由和导师招你的目的)(3)


02读博到底在“读”什么

导师应该对博士生提供怎样的指导?双方在这方面的期望再次出现了一些差异。调查发现,在双方都非常重视的三种能力中,导师认为他们对指导学生提高书面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负有较大的责任,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期望。至于对学生学术能力方面的指导,导师的预期要低于学生的预期。
尽管双方都非常重视这些能力,超过 20% 的学生认为他们几乎没得到一点指导(或只有主动要求时才能得到指导),而在导师群体中这个数字只有 5% 左右。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导师们大多杂务缠身、忙于应付,而学生常常要独自推进博士项目;因此,导师们只有在学生提出要求或发现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才会抽出时间提供帮助,但学生们可能把这种情况理解为导师不负责任。

为什么导师喜欢让学生读博(你读博的理由和导师招你的目的)(4)

图片来源:Cardilini et al. / Nature Index
在学生没有主动请求的情况下,导师是否在这些关键能力上提供了指导?条形图展示了双方回答“是”的占比,其中绿色代表学生,红色代表导师。
此外,很多学生还认为导师应该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术独立能力、驱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好好读书,依然是通向美好未来的捷径

即便各方都劝退,那些名校毕业的博士们薪资待遇还是会明显高于普通人,这是一条捷径,但是是一条坎坷不平艰难险阻的捷径。走过去了,就会有美好的未来等着着你,走不过去的话,不妨试试别的路。如果你在科研路上感到抑郁和焦虑,请记住你并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