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1)

2008年,李文华拜师马三立,马志明到场作证

相声大师马三立长子马志明,他是侯宝林的代拉师弟,因为辈分高,在相声圈内被称为“少马爷”,很多相声迷把听“少马爷”作为真正懂相声的标志,他在相声江湖里人气很高,但离娱乐圈很远,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马志明是谁。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逆境了一辈子,从艺几十年里,“绝大部分时间琢磨的是如何让别人不整自己”,生活的磨难让他“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感觉是先防身,怎么保全自己”。从1963年18岁时正式从艺,相声这个行当迎接他的,不是父亲马三立给他带来的光环,而是因政治动荡带来的牵连和折磨;政治风波过后,面对他的是周围人乃至领导的撤伙、拆梯子,有一段时间因为停发工资,他甚至需要靠把三间房的独院换成一间房的小院来维持生活。

他在逆境里针锋相对、光明磊落的品质,得罪了不少人,也让朋友尊重又羡慕。特殊年代,不承认父亲是“右派”,琢磨的是怎样表态才能不伤着父亲;80年代,带着作品《纠纷》参加相声比赛,有人让他“意思意思”,他“一毛也不意思”,得了三等奖,如今没人记得一、二等奖是什么,《纠纷》却还在流传;相声演员赵伟洲曾在团里站出来替他说公道话,这个交情他便一直记在了心里。

在相声世界里,他又是虔诚于相声这门艺术的谦虚长者。按辈分,侯耀文喊他师叔,他却说:“侯耀文是个大腕级的人物,我望尘莫及”;他反对相声圈子里的论资排辈,反对单纯靠收徒传承相声,认为相声不能“一派一派地论”,他只有三位徒弟,比起收徒弟,他说更愿意“多教学生”; 面对观众,他感谢“天津父老对马家父子天高地厚,我是沾老头光,大伙捧马家”。

有人说“孤独一支马志明”;有人说“少马爷特别喜欢孙悟空:本事再大,只是个散仙,仙班里没有他这一号。这跟少马在相声圈的地位很像”;还有人说“好的演员演的是别人,拙劣的演员演的是自己”此言不虚,个性刚强,爱憎分明,有血性,有骨气,光明磊落,凛凛然有大丈夫坦荡胸怀的马志明,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舞台上那个猥琐的“小市民”形象,竟是这位谦虚长者所演绎。

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2)

2007年,马志明从艺50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在津上演

“我琢磨我怎么样表态才能不伤着他,我还不能承认他的艺术,我很难”

1986年,马志明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专业相声演员大赛,说的是《五味俱全》。马三立是比赛顾问,老爷子在台底下听了以后,亲自摘下了手上的戒指,递给马志明:“这个给你吧!”这枚戒指并不值钱,但是个纪念物:它是在解放前后马三立业务好转,家里可以吃上“银裹金”的面饼(里边一层棒子面外边一层白面),能吃上一点白面的时候,买的一个小戒指,上边刻着“马三立印”四个字。

此时的马志明,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人生前四十年的逆境生活,已经使他养成了坚韧内向的性格,台上的他说学逗唱,把欢乐献给观众,胸中却深藏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因此行为孤介,几乎很少参与圈里人的热闹。

1963年,马志明调到天津市曲艺团正式从事相声事业,随后的政治运动中马三立被“打倒”,马志明也被批斗,皮带抽下去就是一寸多宽的血檩子,让他落下了严重的腰疾。实在扛不住打了,就跑到北京投奔刘宝瑞家里,那时刘宝瑞生活也不好过,但他护着马志明,常对他说,过些日子就没事了,咱们一个说相声的,有什么了不起的错。等到1971年,马三立和马志明被送到天津南郊的农场待了七年。

“我从艺虽然说是五十年,但是绝大部分时间琢磨的是如何让别人不整我。那个特殊的年代,老头挨整,我琢磨我怎么样表态才能不伤着他,我还不能维护他,我还不能承认他的艺术,我很难”,和老爷子随遇而安的性格不同,马志明血气方刚、针锋相对的脾气给自己带来的是苦和气。他腻味别人说瞎话,自己也从不说瞎话。曾经有小学同学为孩子上学的事找他帮忙,当得知对方在特殊年代做过逼人吃大便的事,他当时就火了,“以后这孩子的事我不管了”。

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3)

2007年,马志明从艺50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在津上演

三年停发工资,卖掉房子维持生活

马季有句广为流传的话:我太爱相声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

80年代中期,马志明创作了被很多人视为马氏相声经典作品的《纠纷》。当时,马志明常到剧场对过,天津市和平路南市口附近的治安派出所串门,解闷儿的同时观察民风,收集资料。有一回碰上俩人,因啐唾沫迸衣服上,互相揪着到派出所解决。觉得这事儿有趣,当天晚上他用一夜的时间写出了段子的轮廓、梁子。后来又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反复修改。对百姓生活的观察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其中一个人物的声音,便是受到之前在火车上和几位天津人聊天的启发。

《纠纷》出来后,马志明想去参加全国相声大赛,因为没有同意领导改段子,被重重设障,闹出了风波。在比赛之前,曲艺团评职称,逗哏马志明评为二级,捧哏谢天顺却被故意向下拉,评为三级,直接导致了二人分手。比赛时,《纠纷》得一等奖的呼声很高,但评奖结果出来,马志明只得了“三等奖”。有人暗示他:你多少意思意思,一等奖准是你的。马志明一毛也没“意思”。此后,因为没有搭档,马志明三年没上台演出,团里停发了工资,只能把原来三间房的小院卖掉,换成一间房,维持生活。

在1995年的一份《个人总结提纲》里,马志明写道:本人不善交际,不搞阴谋,对错误决定不斗争——因为《纠纷》,团领导整人拆对,给我定出政策:三年不发工资,《纠纷》稿费只给一半。吸取教训,本人以后不再创作新段子。

徒弟和搭档黄族民说过,“他的相声发展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又想在同行里面防身,又要在社会当中生存很困难。所以在这个环境下他的相声弄出来要比别人的难度大得多。”

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4)

马志明表演《大保镖》

“天定你吃多少牛羊肉,多少米。这是我爸爸的话。贪那些不该你占的,‘死’得快。”

中央电视台曾几次邀请马志明参加“春晚”,都被婉拒:地方演员,抱残守缺,水平不够……“我在天津曲艺团都混不明白,我上春晚干嘛去?”

从2008年起,马志明成为天津文化局的“高评委”。整个天津的艺文界凡评高级职称,都需“高评委”投票。每次评职称前,马家的电话就成了热线,没什么往来的人也请求“今晚上您家看看去”。马志明的典型答复是:“你要来也行,什么贵你买点什么,我要投你一票我是王八蛋!”

“天定你吃多少牛羊肉,多少米。这是我爸爸的话。贪那些不该你占的,‘死’得快。”马志明曾对采访的记者这样说。

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5)

马志明与郭德纲

“相声不能一派一派地论”

在相声艺术面前,马志明是虔诚的、谦虚的。

他真正的授业徒弟只有黄族民一个,还有两位拜门徒弟是遵照父亲安排收的,因为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辈分太大,如果收了徒弟,徒弟就能和80多岁的相声艺术家平起平坐,“那样不好”。他反对把马家相声称作一派,“相声不能一派一派地论,那样反而气氛不好”。

马氏相声擅长在下层社会里“逗你玩儿”,演绎小人物的故事和性格,而喜欢马家相声的小人物也成为马志明“最崇拜、最敬重的”,马志明也深知天津观众对马家相声的感情,“天津父老对马家父子天高地厚,我是沾老头光,大伙捧马家”。

2007年,有出版社出版了《马志明表演相声选集》,马志明在书后的跋中写道:我确实够不上出书的份儿,更怕让人说,是要赶着上“名人出书”这趟车。因为我知道,一个说相声的,跟着人家大师、专家、学者们“同舟共济”,这肯定是搭错车了!

相声马志明马三立全集(马三立长子马志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