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不能入睡;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地飞。”

5月23日,这首《青春》的词、曲创作者及演唱者,90年代初校园民谣代表人物沈庆因车祸去世,享年52岁。沈庆的一曲《青春》,代表了很多人的青春。不少网友说,沈庆的去世,也许意味着你我的青春,真的远去了。

《青春》过后,沈庆做过制作人、经理人,经营过网站、开办过广告公司,后来重回音乐,专注于音乐剧的创作。那些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在音乐上有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依然创作了很多值得聆听的作品。只是因为他的低调和内敛,很多人并不了解他这些年的经历和行踪,对于他的生活和日常更是一无所知。

从5月23日到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沈庆的生前好友,希望将他的生平和这些年的一些日常点滴用文字稍作还原,给大家展示一个“青春”之外的沈庆。

青春沈庆完整版现场版(再见青春再见沈庆)(1)

青春逝去,音乐圈同悼“沈庆,走好。”

沈庆的生前友人在社交平台表达了对沈庆的悼念和不舍。老狼在微博分享沈庆的代表作《青春》,发文悼念:“沈庆,走好。”

音乐人李广平对于沈庆的骤然逝世感到震惊和难过,他回忆和沈庆的交集大约是在1995年,那时正是“校园民谣”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刘卓辉先生带着他参加沈阳的一个南北歌手颁奖演唱会。“1995年我们广州和北京的大批音乐人汇聚沈阳,参加一个叫斯巴露杯的年度颁奖典礼演唱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沈庆。刘卓辉介绍沈庆给我认识,还说今后有歌手制作案的时候,可以向沈庆邀歌。”

后来李广平听了沈庆的《寂寞是因为思念谁》《青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是“校园民谣”歌曲中的经典佳作。李广平表示,沈庆还在为音乐剧《苏东坡》《少年郭沫若》创作音乐,他对沈庆的词曲创作才华非常钦佩,也为沈庆的英年早逝而痛心。“他是人文情怀浓烈的创作人,是延续罗大佑这一血脉的我非常喜欢的音乐人。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后来,世事纷繁,唱片业衰落,就再也没有联系与合作。真是遗憾啊。”

知名音乐人、导演山奇回忆,他和沈庆第一次见面是1995年,沈庆给他的印象是年轻有为,为人平和,气质儒雅,两人聊起音乐也很投缘。后来山奇开始做电视节目,在音乐上和沈庆的交集减少,但一直保持联系。2020年前后的一次碰面让山奇印象深刻,偶遇在演出的后台,两人都感慨同在北京却不能经常见面,“所以就很开心,聊着我就发现他的头发已经有点白了,就感叹青春流逝。因为在我脑海中他一直是年轻的模样,很青春的形象,现在一下子就人到中年了。”

遗憾的是,沈庆刚刚52岁,正当壮年,可以说是创造力最旺盛的一个年龄,也是对社会的认知、艺术的把控最好的时候。当山奇听说沈庆在做音乐剧的时候,对他又多了一份敬意,“从当年音乐创作到今天做音乐剧,是一脉相承的一种追求,也是他梦想的一种延续。虽然大家很少见面,但一直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其实非常替他高兴,也很期待。沈庆没能看到自己的音乐剧首演,非常遗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作品能留存于世,价值永远存在,这是值得欣慰的。”

六年前采访过沈庆的《三联生活周刊》李翊发文纪念:从一个音乐人的角度讲,沈庆的感情是内敛的。可能相对于其他的音乐人来说,他更为理性一些。正如当年,从一开始他就不曾满足于校园歌手的作品仅仅停留在草坪上,所以才会把能收到的小样都收集起来,锲而不舍地往各个音乐公司送,才能成就后来的校园民谣热潮。放到现在来说,沈庆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经纪人和一个很好的策划人。

青春沈庆完整版现场版(再见青春再见沈庆)(2)

歌手之外,沈庆策划推出《校园民谣1》

沈庆1970年4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5岁拥有了第一把吉他,17岁开始词曲创作,读中学时痴迷金庸和罗大佑。19岁那年,他写了首歌词叫《寂寞是因为思念谁》。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后,沈庆认识了学长逯学军,逯学军为《寂寞是因为思念谁》谱了曲,景岗山演唱,后来成为大陆第一拨有着超高传唱度的校园民谣。1995年,这首歌由被台湾歌手巫启贤翻唱,更名为《思念谁》。沈庆曾表示,这首歌词确立了他成为校园民谣代表之一的江湖地位。

在大学里,沈庆很活跃,社交能力强,是学校艺术团的团长,每周末带领乐队在食堂开舞会,节假日组织文艺演出。后来他牵头,把很多校园歌手的作品集结成辑。“如果没有机会让这些歌手的歌变成卡带,他们的歌会像前一辈校园歌手们那样随着时间消亡。”

1993年大学毕业时,沈庆放弃了事业单位的工作,到了大地唱片,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校园民谣”系列的企划。后来大名鼎鼎的《校园民谣1》,里面多数文案都出自沈庆之笔。沈庆曾回忆,有一天,他带着平面设计师赵海去清华大学西阶教室——他们这代校园歌手第一次成规模聚集就是在这里。在那里,他悄悄地在一张课桌上刻下“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那张课桌,还有教室门前的铭牌,被收入了那盒卡带中,成了校园民谣最具标志性的符号。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推出了景岗山,《同桌的你》火了老狼。沈庆却淡化了自己,他和他的《青春》默默退后。多年以后谈到这个问题,沈庆的回应是:那个年代人们更多是遵从内心的愿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名利并不是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同时他也承认,老狼的“火”是必然的,因为在当时,他就是唱校园民谣唱得最好的。

好友逯学军说过,其实沈庆一直没想过做歌手,他更适合做一个生意人,一个儒商那样的生意人。与成名相比,促成《校园民谣1》的出版发行,更让沈庆有成就感。他也说过不喜欢做歌手,因为精力有限;因为不愿意跑密集的通告;因为做歌手大抵会失去个人空间,不能像常人那样大摇大摆地逛超市、逛音像店,甚至要在人前摆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

果不其然,沈庆逐渐从台前走向幕后,接触了唱片业内的各种工作,并于1994年底正式担任了制作人,1996年以后成为一个专业的经理人。1999年他监制了台湾喜马拉雅“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中国大陆部分的制作,同年还为歌手纪如璟的唱片创作歌词《你累了吗》《追随》等——此后就再也没有音乐作品问世。

2000年,沈庆和朋友创办了“听听365”音乐网。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作为校园民谣的中坚分子,怎么会跑去做网站?2009年,沈庆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但依然不被理解:这个当年唱《青春》的沈庆,怎么现在当了广告公司老板?

青春沈庆完整版现场版(再见青春再见沈庆)(3)

在40岁回望自己的青春时,沈庆却表示,希望大家更喜欢他现在的歌,而不仅仅是《青春》,“我不太介意别人说我好或者说我不好,我自己特别简单,但是特别有主意。在做一件事情以前,我可能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先去想清楚。但一旦想清楚了,我就往前走,别人说什么都不会在意。我都40多岁了,大家还在跟我说校园民谣,这个其实不是无聊,而是挺荒唐的,但是我也不介意。大家说青春什么的,那就是过去的事情。如果大家会喜欢我现在的新歌,那我可能更高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乐符号,校园民谣属于一个时代,但校园民谣的参与者不是只属于那一个时代。沈庆生前好友、著名电台DJ杨樾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沈庆今天的音乐成就其实没有被广泛认知,“每一篇追忆《青春》的悼文,都是对他这些年持续努力的稀释。作为他的朋友,我很无奈,也很难过。我特别想说,大家如果真的怀念他,就去听一听他现在的音乐,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他一定是更希望大家关注今天的他。如果给他一个机会选择自己的身份,他也一定是更希望自己是一个音乐家,而不是一个校园民谣歌手。”

音乐之外,沈庆更是吃货一枚

人到中年后,沈庆却又选择重回音乐圈。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现场演出非常流行,现场乐队伴奏,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全新的创作,这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决定把自己做广告的经验带到音乐这个行业,“如果我们努力一点,有没有机会重建一个游戏规则呢?”之后,他就这么一首一首录着,一首一首写着,一首一首唱着,他说:“音乐于我,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多年的好朋友。”

沈庆生前好友、著名DJ杨樾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评价,现实中的沈庆,是那代音乐人中依然最勤奋者之一,只是因为没上综艺,而淡出了公众视线。他没有吃老本,一直在学习、在进阶,在音乐上的成就早已不是校园民谣的几首歌能概括二十多年前,他是个校园歌手。今天,他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

青春沈庆完整版现场版(再见青春再见沈庆)(4)

这些年,沈庆投身音乐剧的创作中,创作了《苏东坡》《少年郭沫若》两部大型音乐剧,主角是他的乐山老乡。每创作出新的乐段、每逢歌曲新的demo出来,沈庆都会先发给杨樾听,然后讲他的创作思路。仅《苏东坡》里《东坡肉》那首歌,沈庆前后给杨樾发过五六版,不断地改。虽然音乐剧《苏东坡》还没首演,但是其中大部分作品杨樾都已经听过,“那些作品从诙谐到古朴,从灵动到恢弘,词曲都有极高的水准和可听性。沈庆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和声的编写,最终我们听到作品都是非常考究和严谨的。”

在杨樾看来,沈庆除了学习能力超强,还保持着积极学习的态度,比如他特意请了声乐老师来提升自己的唱功,虽然他早已经转做幕后,演出也很少了,但依然想要提升自我。“沈庆不是音乐科班毕业,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这些年一直在持续地学习和修炼。我的微信里有非常多的音乐人和歌手,常年和我探讨音乐创作的只有五六位,沈庆是其中一个,他也是跟我聊创作聊最多的一位。”

最近半年,沈庆常跟杨樾聊一些设备和软件问题,因为他在自己编曲,在学习比以往更复杂的作曲方式,学习使用编曲软件,学习如何能做好一部音乐剧。“在我心里,这早已不是那个弹着吉他唱青春的校园歌手,而是一个年过半百还孜孜以求的全能型音乐家。他为什么会在四五十岁的年龄再去努力学习这些东西?第一他是真的爱音乐;第二他是希望自己能一辈子从事音乐工作。他一直活在当下,而且是着眼未来,不是吃老本活在旧世界当中。”甚至他还像古典文人那样,专注于古代诗词的研究,努力尝试用现代音乐语言重现诗词之美,用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传承文化瑰宝,杨樾说。

跟沈庆相识、相知20年有余,在杨樾的印象中,生活中的沈庆为人随和,人缘好,“从没听过他跟音乐圈里的人有什么矛盾、交恶,也没有听到任何人说过他的不好。”

如果说才华横溢、随和、人缘好是他的A面,那么热爱生活、好玩、吃货一枚则是沈庆的B面。杨樾说,平时两人的聊天除了音乐,最多的还是吃喝玩。

青春沈庆完整版现场版(再见青春再见沈庆)(5)

杨樾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跟沈庆的最后一次微信聊天,就聊到了吃:沈庆说有机会带杨樾去他家乡乐山吃,想不到这次的聊天,是两人最后一次的对话。“沈庆挺好玩,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或者不谙世事只是投身于事业的音乐家。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很低能,沈庆不同——他有才华,又很生活化,爱吃爱喝,有完全接地气的一面,也有他轻狂的一面。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立体很丰满的人。”杨樾说。

4月初的时候,沈庆告诉杨樾,《苏东坡》5月4号要在天桥首演,邀请他去看,因为第一场状态最好。“4月25号那天,北京开始出现疫情,晚上我问他是不是得延期了。他还跟我说问题不大,应该能保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到这,电话那头的杨樾没忍住,嚎啕大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