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变色龙》是一部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堪称经典上乘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它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下人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而又入木三分。

故事的情节与描写简短有趣,讲述了一位首饰匠赫留金在马路上被一条狗咬伤了手指头,向警官奥楚蔑洛夫讨说法。刚开始奥楚蔑洛夫要求要处死这条狗,并且也要严惩狗的主人,但当人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

可是当人们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只是一条野狗时,奥楚蔑洛夫又换了张嘴脸,又要求要严惩这条狗和狗的主人。这只狗的主人到底是谁,人们说法不一。奥楚蔑洛夫的脸也随之像变色龙似的变来变去。

契诃夫变色龙赏析(并非人的本能-契诃夫变色龙)(1)

契科夫用他的锋芒划破了社会和人性金玉其外虚伪的皮囊,将最真实的一面通过“变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实是震撼!

奥楚蔑洛夫在文中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媚上欺下,是一种“变色”的表现,很讽刺吧?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那个权力决定命运乃至性命的时代,人们在作为当事人时,其变色的目的的确仅是为了生存,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不然一个警官头子是不会有意去讨好一条狗和一位低微的厨子的。

但关键在于,这种“变色”并非人的本能,而是人们在这个被权力腐蚀的奴性社会,这个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中被强迫学会,这很讽刺,也道出了人性及群体的复杂。

相比奥楚蔑洛夫的“收放自如”,我们的老伙计赫留金变色变得显然就没这么熟练—虽然在面对警官时他由先前的凶神恶煞转变为满脸堆笑,甚至是献媚,是其能够变色的表现。

但在得知是将军家或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仍然不依不饶,还搬出所谓的“宪兵”哥哥来撑腰,最终落得一个不了了之还被嘲笑恐吓的下场。

很显然地,赫留金并不是一个世故圆滑极其善于变色的形象,这与他的身份和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我们能大致得出结论,这种变色的鲜明程度和熟练程度是随着权力的增大而增大的(当然这有范围),说明了两点。

一:充分说明了人们的这种变色并非人们天生的能力,而是后天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习得的技巧,且所在人群的等级越高,对变色的掌握与运用的要求越高。相比赫留金,奥楚蔑洛夫所在人群的等级更高,即意味着更危险更黑暗,走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这样的环境使得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能力变得炉火纯青。

二:“一个社会的风貌和最真实的一面反映在基层群众身上”,在那个社会,连社会下层之人,这些不具备任何威胁的市民,也需要学会变色才能得以苟活。

这无不是在揭示社会和时代的黑暗,以及人们在反抗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之下,在对权力的极度畏惧之下,选择了“威武而屈”,“贫贱能移”,选择了去媚上欺下,选择隐忍并接受社会的黑暗。

其次,旁观者们的变色也值得一谈。旁观者的变色是不同于上文赫留金和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他们的变色则是真正的本能——事后高明,习惯于“俯瞰”的人性弱点。

在确认狗主人的身份之时,大家众说纷纭,各有所言,支持反对者相当。但在文末狗被确认了身份,被普洛克尔喊了名字带走时,那群人忽然又变得如此的整齐划一—无一不对着赫留金嘲笑。他们在笑什么?

笑赫留金运气不好被狗咬了吗?不,他们大可在笑赫留金被将军哥哥家的狗咬了,还不识相地不依不饶。这笑的潜台词便是“要是换成我我就比你识相得多早就认栽了”。

但他们其中难道没有人曾矢口否认过狗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没有人在摇摆不定?当他们其中的一人遇到了赫留金遇到的情景难道真的会就此认栽?

这种事前肆意臆断,即便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也要在事后高高在上地,以全知视角般去俯瞰事件和当事人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同时也太典型,太讽刺,太悲剧了。像是一种比安居一隅苟且偷生更为究极的看客心理。这不是时代的悲剧,而是人性亘古以来的弱点。

整篇小说短小精悍、幽默有趣,戛然而止时给读者留下了独立思考的余地,我爱这样的契诃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