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1)

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读《雪国》,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早听说《雪国》写的极美,却一直没有完整阅读。犹记得还是日本电影 《伊豆的舞女》,那可是平生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百惠纯美的笑靥,电影画面所流淌的初恋情愫、淡淡哀伤至今忘不了。

捎带着我知道了同名小说的作者 一一 川端康成

雪国 》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因此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

十二月末,翻开《雪国》的第一页,走入川端唯美细腻的雪国世界。

通读一遍,自己最先被吸引的还是,文字描绘下的意境之美,如唯美的散文诗。幻境般带着虚无、伤感和悲哀。只是对书中所述还有很多不解。我想这是地域、文化、年代的差别造成的。关于时代背景、日本文化以及作者的生平,之前并不知晓,很难深度理解。

果然,拓展性地去了解,川端康成的个人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接受的日本传统文化及早年喜读钻研的西方现代文学,受哲学虚无主义以及禅宗文化的影响,作者的家族身世所致天生的孤独敏感气质。

再读《雪国》层层梳理,就渐渐悟到,变的明朗起来。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2)

川端康成的《雪国》

文字叙述的意象美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 这就是《雪国》故事的开始。寥寥数语,简洁意悠。

创作这部小说时,川端康成无数次删减更改,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读来丝毫没有啰嗦之感。

作者借“ 长长的隧道 ”,不仅从物理空间,还从心理空间上将雪国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在白茫茫的夜空下,将读者带入他营造下清纯孤冷、悲哀虚幻的世界中。或虚、或实、如梦、似幻。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 ”

我认为这段,就是 《雪国》内容的总体基调。境由心生,出场人物、特定的景、心理意识的流动,都是为作者心境的表达。

收尾时关于银河的描写很悸动和唯美 “ 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 岛村觉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反而从地面上映入了银河。缀满银河的星辰,耀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

很撼恸的美吧,怎么美怎么写,与结尾突兀而来的叶子的命运,相互映衬着。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简洁轻盈,戛然而止,却又意味深长,读到此,揪扯敲击心扉的某处,久久怅然,回味不已。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3)

《雪国 》

川端的技法高超,传统的自然描写和现代的心理刻画之融合,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自然融合在了一起,同时又把自然嵌入了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融合物我”的作用。

故事线和人物设计

《雪国》的故事梗概其实并不复杂。男主岛村,一个中年有家室且喜欢研究西洋舞蹈的闲散男人,去“雪国” 这个地方,见一个叫驹子的艺妓,火车上遇见叶子姑娘,对她的欣赏和喜欢潜于心底。之后,三个人在雪国的温泉旅馆,他和驹子、叶子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最终以叶子在一场突然的火灾中死亡而终结。

岛村的身上具有孤独、消极、矛盾、懦弱的性格,他根本就不愿承担责任。雪国只是他得以排遣孤寂,旅途中的一处地方。 他邂逅驹子,感受到光和热,在与驹子的第二次接触和对叶子的幻想中,雪国使岛村暂时脱离了空虚寂寞,有了留恋。 所以,这才有了第三次雪国之寻。

作者重点塑造了两位女子一一驹子和叶子,她们的身上都带有各自的不同的美丽。

驹子是浓墨重彩的实体,更容易触摸到,从发质、肌肤到服饰,她的认真、倔强、任性及对岛村的爱恋,是真实的。她用力而顽强地生活,比如:她坚持多年记日记,对古典舞蹈学习的热情,一个人苦练三弦琴,都带着一种现世的希望和美好。

所以,陷在虚无缥缈之中的岛村,看见驹子走来,就像看到了热和光。

而叶子是虚大于实,轻描淡写的水墨画,除了小说开头篇幅较多外,其余都是廖廖数笔,蜻蜓点水般,感觉到她一直存在着,却无法近距离地了解,美的近乎不真实,有一种琢磨不透、虚无缥缈的感受。

岛村被叶子身上虚幻空灵之美吸引,他对叶子情有独钟。但叶子终究如车窗里的灯火一样,可望不可及。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4)

“她的话语优美而近乎悲凄” “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 美好又悲剧的色彩,都为日后叶子的命运作了铺垫。

两个女子,一体两面,她们是对比,亦是互补,驹子如浓重彩墨的实体,真实地存在于世间,而叶子为浅淡虚幻的空灵,更多依附在岛村的精神世界。

可是,这精神世界也终于坍塌了。

虚无 悲观厌世的精神底色

雪国 》起笔于1935年,1948年完整面世,历时13年。 期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二战全面爆~发,腥风血雨,硝烟弥漫,日本囯内动荡,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也很不受欢迎。《雪国》这部小说艰难陆续地发表,足已说明。

日本作家,二战后的一代,骨子里都有虚无主义倾向。川端康成借用自己的作品,把这种虚无诠释到极致。

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像和最本质的价值。这些哲学思潮,影响着二战结束后的日本。 像更早的《红楼梦》中亦有此流露,繁华过眼云烟,枉然徒劳,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5)

《雪国》中,作者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描写着雪夜的美丽、夕阳的美丽、月色的美丽:“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山头照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月色虽已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甚至在叶子死去的时候,川端康成仍在描写月色、写着银河,虚无思想的表现无处不在。

整部小说,现实被抽象化,作者艺术地虚构了一个远离战争的雪国世界,感受景与人初雪般的美和无奈,在虚无主义笼罩下,他有着世间万事万物皆徒劳的感慨。

“ 雪国 ” 是雪村的精神原乡,与中国的“ 桃花源 ”不同,除了唯美的景致以外,一切都笼罩着冷清、孤独,走到哪里都有淡淡哀伤和莫名惆怅。

徒劳”是岛村的常用语,文中多次被提起。 “ 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 是他的认知。

当然,川端康成也是矛盾的,他也有生机的意愿,借岛村的感受,接触驹子的生活,年轻活力任性倔强,她的热情热闹,是岛村眼中的一团光与热,似乎要拉着他逃出厌世。 但“徒劳”是岛村骨子里的,他终究拔不出身陷的泥沼,雪国的美丽和爱情,无法救赎岛村。

川端康成最喜欢《枕草子》中那句话:“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看来,只有空虚才是真正的美,而所有的美最终都是徒劳的。

为了克服生与死的恐惧而依附于那个意识形态其实是一种逃避,一种对人生在世必须承担责任的逃避。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6)

《 雪国 》

死与美,身体力行的死亡美学

日本是一个死亡观独特的国家,它 “ 尊重死亡、宽容自杀、推崇牺牲 ”,日本的一些知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 太宰治等都选择自杀辞世。

日本美学认为死亡意味着“纯净” 、“超脱”,充满着无以比拟的美感。

他们对于死亡的感觉更偏重于美丽瞬间的绽放,是生命的升华而并不是消失,就像樱花和昙花那样瞬间绽放又迅速凋零的花种一般是为日本人所中意的。

死亡美学” 在川端的小说中极致发挥。自然景观融合意识流动,小说结尾有着大段的银河之美,美得震撼,为即将到来的叶子之死作着喧染。叶子的死亡,在他的笔下没有恐怖、血腥和残破。岛村总觉得 “ 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7)

死亡,在川端的小说中,不代表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自己最终,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这种精神,一次性自杀成功,以身殉职。

一切这么有条不紊,73岁的某天,樱花开放的季节,新搬进的工作室,躺在棉被的枕上,旁边放着打开瓶盖的威士忌酒和酒杯,口含煤气管,满脸樱桃红,悄无气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遗言。

川端很早就说过:“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便是无限的活。

了解川端康成的身世,就能理解他的选择。出生第二年父亲死亡,两岁时得了肺结核的母亲离世,八岁时祖母病故,11岁时姐姐夭折,十四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撒手人寰。曾经被死亡包围着的童年创伤和阴影所带的孤独敏感悲观自然是与生俱来,伴随他的一生。

好在,他醉心于文学的迷宫,探知生命的无常。 能坚持活到73岁,真是不易。他功成名就,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大奖。

作为艺术家,死亡乃是绝美的呈示,他一遍遍地在作品中表达。世间的沉沦与萎糜,早已不堪重负。这一次他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多年累积的心愿。

向死而生,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

/网图侵删/

秋天文案川端康成(脑动读书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世界)(8)

作者简介

梦里风铃 , 业余侍弄文字。希望通过读书提醒自己,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 保持谦卑。

简书优秀创作者 / 【 脑动读书】发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