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曾在医院陪护岳母2个多月。起初,我无非做些力所能及的日常琐事,如:观察用药、室内清洁、跑跑腿、递个水什么的。随后,渐渐熟知何时喂药、翻身、打针、喂食等等,做到照料病人随叫随到,专注于每个细节。
病友们见我如此热心和细心,以为我是儿子,后来得知我是女婿时,大家深感意外,认为这年头,那么耐心地对待患病的岳母,不多见了。
其实,凭心而论,我从岳母那里享受到了太多的母爱,那种不知疲倦的爱犹如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回报她的善良是我早就立下的诺言。
在陪护的日子里,岳母的痛苦、呻吟和沉默,让我揪心,更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关爱亲人,善待自己,爱护生命。
2013年12月7日清早,岳母因糖尿病引发的脑梗并发症,突发病危送进市铁路医院急诊室,一周后转危为安,近乎植物人的她,转入普通病房。
住院日子里,家人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不仅花高价雇请了悉心照料的护工,而且每天除了各种各样药医按摩等必备医护外,还专门托人从香港买来昂贵的治疗脑梗的应急丸,同时配备了冰箱、打浆机、收音机、陪护床等专用设备。每天买来新鲜食材,按照医嘱精心细做营养流食。但岳母的病情实在糟糕,喂送不及十分之一就溢出嘴边,没办法,只能通过鼻管输入。
岳母长期躺卧病床,没有自由、无意识、不会说话,浑身插满了各类管子。为了防止她胡摸乱抓,我们不得不用布条把她的双手牢牢地缚在床栏上。她那浑浊的眼神和目光充满了无辜和无奈,她那倍受煎熬和痛苦的样子,让我不敢直视……
惭愧呀,可亲可敬的岳母其实是在耐心等待着亲人为她寻医治病,而现实如此残酷!我的灵魂在苦苦挣扎,内疚的心如针扎一般。
2015年3月1日,岳母被病魔折磨得没有力气,仪器显示各类器官断崖式衰竭,生命气息稍纵即逝,但在家人的恳求下,医生还是想方设法挽救。但岳母再也撑持不住了,心力交瘁地闭上双眼,永远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她的儿女和孙辈伤心欲绝,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哀声冲天。我也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各种情感交织着,猛烈地冲击着我,泪水模糊了双眼……
说来照料尽力尽心了,但问心有愧呀!我常常在追忆中自责和忏悔。
我岳母所住的医院,大多是铁路系统的老年病人。普通病房一般是四张床,在她住院期间,进进出出好几拨人,有的病情恶化转了院,有的病情好转回了家,还有陪住的病人需要重新诊断……病房就像一个微缩的人生舞台,演绎着一场场生命折子戏:幸运的话,有人演完后又回到他真实的生活中去了;不幸的是,有人停留在戏里却无力回到现实,从这个舞台直接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有一阵,岳母临床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头,小个子,矮瘦,脸色苍白,沉默寡言。他总是独自一人躺着,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失神的眼神默默地盯着天花板发呆。
临近春节,从来没见他亲人来过。他每天拖着病弱的躯体,独自下楼买早点,冷冰冰的包子,或馒头,或油条,返回后悄无声息侧躺在床上,努力地嚼啃着,看上去很是凄凉。医护人员看他可怜,经常帮他热热饭食,我和好心的病友们也时不时地接济他,给牛奶、新鲜水果之类的食品。
每当大家好心过问,他都会低声叹气说:“我儿女成群,互相猜疑,让人受气,养老金卡还在儿女手里,真是生不如死呀!”
后来有人低声对我们说,可怜的老头年轻时做过丢人的丑事,让孩子们看不起,常常埋怨……听完,五味杂陈,人啊!一生难免不走弯路,走过弯路遗憾终生。
靠近门口的张大爷却幸福多,陪床的是老伴,随时还有儿女、儿媳、女婿、孙辈来看望,人来人往像走亲戚,大家说说笑笑的,一看一家人相处就融洽,想象得到他在家里一定是备受呵护的。
那时他刚入院,一阵阵紧促、缓不过劲的咳嗽声让人心痛,拖着窄长的吐痰声更是刺耳。每当此时,老伴,或来看望的亲人也不嫌弃,大家一阵忙碌,有的轻轻拍打大爷的后背,有的在床头放一个痰盂,只要老爷子嘴角一动,一张张餐巾纸就迅速递到他嘴边,那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令人心生感动。
老爷子的病情在亲人们的细心照料下缓解了许多,两周后就出院了。我至今还不知道他得的是啥病,也没有看清他的容貌。亲情、爱,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紧挨着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年妇女,清瘦,中等个,圆脸,小眼睛,她的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她曾是列车乘务员,年轻时长年累月地跟车跑,饮食不规律,导致老来血糖忽高忽低。也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她说话很是响快,且相当健谈,似乎总有话题,总不觉得累,病房里小到十三四岁的小孩,老到七八十的,她都能说上话,如果你不烦,她都能一说小半天。
就是这样的一个住不住院都无所谓的慢性病人,躺在病房里一直没事,护士有时连体温也不量,血糖也不测,但她总说身体不舒服,头痛、心发慌,对医生和护士的忽视和省略,她倒不计较。在女儿的精心陪护下,吃住很踏实,心情也开朗,有说有笑,甚是配合医护人员的问询和治疗。躺得久了,闷得慌了,就随着女儿下楼走走……
也许住院心情舒畅,或许遵守医嘱合理饮食,一个月后,血糖稳定下来,心不慌、气不喘,她感觉轻松多了,不久就出院了。对她来说,健康,曾经失去,而后复得,那是何等的幸福呀!
在岳母陪护一段时间后,我逐渐熟悉了流程,得心应手多了。平时,常常在冗长的走廊里来回走动,偶尔串串病房,见了很多人,仿佛经历了很多事。
一次,在岳母隔壁病房闲聊时,无意中得知一位退休的病人是我老乡湖北红安人,一头短发全白了,眉头紧皱着,一脸痛苦,从医生口中得知他全身一堆毛病:心脏病,不能乱挪动;糖尿病,饮食要注意;大腿不行,还裹着个大绷带。他曾在铁路刑警队干过,人很幽默,听说我是老乡,格外亲切,和我说话也兴高采烈,论起往事,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当过兵、上过战场、抓过贼,年轻时能吃能喝能抽能干,公斤量的酒不在话下,如今瘦弱无力,病入膏肓,他常常感叹:想不到当年举100多斤铁砣夺冠的我,现在竟然与病床相伴……
老乡所在的病房住满了,另外三个病号,一位是脚下生疮腐烂穿洞的老人,他有一位贤惠的老伴和三个孝顺的女儿,也有一位下岗的儿子。儿子妻管严,平时很少来医院,儿媳妇就更不用说了,从没来过。紧挨着的是一位长期住院的老病号,老伴陪护了3年,或许年老体弱,加之过度受累,陪护的老伴也病倒了,于是两位老人同住一个病房,并且病得不轻,让平常很少来看望的儿子感到措手不及。独生儿子仓促“应战”,可想而知照看的效果,半年不到,两位老人相继离世。
对于他们的不辞而别,我不诉离伤,只在心里存着离别的苦涩,默默地祈祷:“愿病逝的老人在天堂安息吧!”接下来的日子,我的心像遭了芒刺,痛苦地跳动,思绪像是触了电,麻木的翻转……
一位熟知的朋友是独生子,在外地工作,年老的父亲比我岳母晚半年住院。起初,他还两地来回跑跑,后来单位事多、家庭繁忙,看望的次数渐渐稀少……无法分身的他不能精心陪护,只能拜托熟知的哥们照看,3个月不到,老父亲病情恶化就离开了人世。每每谈及父亲,他惭愧内疚,常常泪流满面。
人啊!不到离别之际,学不会珍惜;不到濒临死亡,不懂何为真正失去。他是多么懊悔自己平时没有好好的照顾父亲,他是多么懊悔!如今悲凉的哭泣也不能挽回父亲的生命,让人感慨一定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亲人!
陪护的日子,让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其实,人活一世无所谓名与利,关键是活得开心、健康、充实;如果像住院的病人一样,连吃饭和睡眠都无法实现,是多么的痛苦。
身边的病友谈起往事思绪万千,年轻时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终日忙碌着,没有节假日、没有正常的作息,甚至与家人聚少离多,造成自己身体严重透支,老来各种疾病骤然而至……
岁月催人老,时光最无情,它像一把刀残忍地切割着每一个老去的生命。
医院一直扮演“镜子”的角色,它最能看清世间冷暖,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医院里,有倾家荡产也要挽救亲人生命的,也有巴不得老人赶紧病逝的,所以很多时候,一场大病过去,或曾直面过一次亲人生命的消亡,或是目睹路人死于一次意外的事故。这时,你会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感受到人生无常。于是,看清了很多事情,心灵得到了净化,感受到生命之短暂,生命之宝贵,于是,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分一秒。
孝心无价。时间一点点流逝,人生一点点减少,爱你的父母也在变老。爱不逾期,孝别等待,多抽出一些时间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晚年过得安心、舒心;别等到他们百年之后再痛哭流涕,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尽力为他们增添一点光亮,增添一丝温暖,不要空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追悔。(湖北大悟 周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