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曼为什么不能生孩子(基德曼和格兰特这悬疑剧)(1)

格蕾丝来自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她和他的丈夫都是医生,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可以将儿子送进每年收费5万刀的纽约私校。小两口生活甜蜜,事业有成,一切都如格蕾丝期待的那般发生。

然而某天,格蕾丝的幸福生活被一桩校园杀人案打断。警察在纽约市区内发现一具被钝器击杀的女尸,女子生前和格蕾丝仅一面之缘。格蕾丝万万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将给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远超预期的毁灭性打击。

文、排版丨Zed

编辑丨空山

作为10月底杀出来的重头剧,《无所作为》凭借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做噱头,以及HBO的滤镜加成,开播伊始便获得外界关注 。豆瓣目前跑分8.7,IMDb8.1。

但两集过后,我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不过是另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自我重复”。也难怪观众看后,都在讲它和前两年大火的《大小谎言》实在过于相似。

有关女性的自我救赎和反叛,近年的运动浪潮让这类题材开始如泉涌般出现在公众视野前。可相似的母题和套路的结构 ,《致命女人》中不同年代的女性意识觉醒、《后翼弃兵》中对“男人才是主宰”等主流价值的颠覆和逆袭,都让人看到女性越加强烈的发生诉求。但类似题材的扎堆出现,又实在很难不让人将其视作对运动背后命题的消费。

至于《无所作为》,大概率也只会无所作为。

重复的设定和结构

乍一看,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的搭配还挺新鲜,但扫一眼编剧栏——大卫·E·凯利,看过《大小谎言》的人一定不会陌生,没错,两部剧都出自他手。

同一个编剧操刀,舞台从之前的海滨小镇,切换到现代大都市纽约,但熟悉的元素一个没落下:中产、谋杀、被隐瞒的真相、女人的危机……还是那个味儿。

不光元素相同,剧中甚至连一些桥段都非常类似。比如,两部剧都出现了校园募捐的戏(导演是多喜欢做慈善)。这场看似无关紧要的过场戏,恰好成为两部剧矛盾冲突的起点——

《无所作为》中,格蕾丝发现丈夫在募捐会次日离奇失踪,并牵扯出后来的校园谋杀案;《大小谎言》里,长期施暴妻子的丈夫佩里,则在募捐会当晚于现场意外坠楼身亡。

基德曼为什么不能生孩子(基德曼和格兰特这悬疑剧)(2)

由这两起命案引发的蝴蝶效应也很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大小谎言》采取的是群像描写,通过女人之间互相帮衬渡过危机。而《无所作为》则将视角重点锁定在格蕾丝这位敏感的女人身上,让观众跟随她的脚步,一步步逼近幕后真相。

老实讲,类似的情景和叙述逻辑,带来的观感其实挺乏味。好在《无所作为》因为收缩视角的关系,让观众能格外对格蕾丝这个人物产生共情。

格蕾丝得知丈夫在命案前的诸多丑闻被警方如数掌握,并第一次从警方口中得知后的错愕与愤怒,很容易让人将她的现实经历与角色重合。

比如当被警方告知丈夫早在3个月前就丢失工作,对此不知情的格蕾丝回想起此前每天送丈夫出门上班的情景,人物表现出的那种紧张与崩溃并存的状态,很容易让人想起她和汤姆·克鲁斯感情生活破裂后经历的波折。

加上基德曼本身有一个从医的父亲,剧中丈夫出事后带给女人的打击,让其随后求助自己医生父亲的桥段,甚至一度让你以为这是基德曼在本色出演自己的故事,情感确实被她营造得相当真实。

然而,纵然角色塑造得再立体,也依然无法扭转之前提到的诸多重复,进而带来的观感疲乏。无论《无所作为》后续会有何种反转,前期的模板化剧作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晋升“神作”的可能,因为观众会意识到,这不过是另一次编剧根据观众收视习惯所打磨的“流水作业”。

傻白甜和女强人争夺颁奖季,鹿死谁手?

流水作业归流水作业,背靠HBO这颗大树,《无所作为》的影像质感依旧上乘。片头不知名女孩玩弄的肥皂泡沫,精准隐喻了格蕾丝和她的婚姻状态——美好而易碎。

虽然从整体立意上看,目前仍在播出的《无所作为》谈不上耳目一新,但故事中多次利用“Undoing”这个概念,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除了有“解开”、“失败”与“失败的原因”的动词和名词含义,心理学还赋予这个词另一个意义:抵消。

这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概念,指的是当当事人面对不愉快的事,为缓解内疚与罪恶,他们会选择触发防卫机制,忽略创伤。

结合故事中格蕾丝以心理师的身份告诉客户,他们失败的婚姻生活源自他们对伴侣缺点无限包容的段落,以及格蕾丝随后的遭遇,《无所作为》传递的讽刺意味就很明显了——

一个对他人家庭生活洞悉得如此透彻的专家,却无法洞悉老公背着自己和别的女人私通。格蕾丝虽然是受害者,但却又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当局者。

当局者翻车,可不符合当代女性形象工程建设。

基德曼为什么不能生孩子(基德曼和格兰特这悬疑剧)(3)

看看隔壁的《傲骨之战》、《致命女人》和《后翼弃兵》,哪个不是从哪儿跌倒又从哪儿爬起来?问题是,格蕾丝真的能够浴火重生吗?

尽管观众从第二集得知,丈夫并不是校园谋杀案的直接凶手,但新一集的预告也说得很清楚,格蕾丝的问题,比丈夫的还要多。

据此不靠谱猜测,格蕾丝在前期呈现的傻白甜形象也许只是一个烟雾弹,真实的她或许比外界想象的要强势,剧中不停拨打酒店电话确认丈夫位置的段落即是佐证。这种人格的影响下,丈夫出轨就说通了。

另外,格蕾丝和父亲的一段对话也格外耐人寻味。

丈夫失踪以及接踵而至的杀人案导致警方将其列为嫌疑人后,父亲面对女儿的大惑不解曾关心道:“你们夫妻之间过得如何?”,格蕾丝略微思忖一番,答:“从没有比现在更好。”这会不会暗示他们过去的日子一度非常煎熬

不管结局如何,《无所作为》大概率而言都改变不了新瓶装旧酒的本质,故事线上可能和《大小谎言》略有差异,但探讨的内容应该无出其右,无外乎仍旧是女人在家庭和个人之间的挣扎和遭遇的困境。

相对这种苦大仇深而略显呆板的论述,《后翼弃兵》那种“老娘一盘棋,睡遍天下男人都不怕”的生猛劲儿,或许会令其在颁奖季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有力竞争者。

基德曼为什么不能生孩子(基德曼和格兰特这悬疑剧)(4)

无论是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女人依附男人的时代已经过了。当格蕾丝见到失而复得的丈夫后,那句气急败坏的“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你”,已经让《无所作为》自动降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