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国家地理”订阅微信!

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是世间人的理想。妖怪们则渴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在成仙的道路上,妖们或吸风饮露,或持天书。更有急功近利的,吃唐僧肉求长生,幻化为俊男美女求采补。千妖万怪过独木桥,修炼的手段也是千奇百怪。

选编于《中华遗产》 撰文/陈青

自古以来,人们便坚信通过修炼便可以求得长生不老,早日飞升成仙。但是你知道吗?妖怪也要修炼。只不过,它们修炼的目的不止于长生不老,修炼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从野生妖怪,到可以在天庭上挂名;从毫无还手之力,到具有变幻出奇的法术,千妖万怪过修炼独木桥,一路过关斩将,殊为不易。那么,妖怪采取了什么法门,经过了哪些考验呢?

修炼为自保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这话的意思是,只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反常、怪异的现象,都能归入妖的名下。难怪妖怪会这么多了。

有趣的是,最早与人类接触的妖怪,大多法力低下。与人发生冲突时,分分钟就原形毕露,非死即逃。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栾巴》记载了一则神仙千里追踪灭妖的故事。栾巴听说庐山的庙宇里住了一尊“神”,常与人在帷帐中说话。栾巴心里好奇,就专程赶往庐山一探究竟。“神”听说栾巴要来,不再作声,逃得无影无踪。栾巴心知是妖,便穷追不舍。妖跑到了齐地,化成一位俊俏小生,得到了齐太守的欢心,遂做了太守的上门女婿。原以为这样便能过安生日子,没想到栾巴竟也找到齐地,一定要见此上门女婿一面。妖心里发虚,怎么也不肯出来会面。栾巴就给了太守一纸灵符。见了灵符,小生显了原形,原来是一只猩猩怪。猩猩怪并未害人,栾巴还是本着除恶务尽的精神,砍下了它的头。在道法面前,猩猩怪显得不堪一击。

栾巴毕竟是得道高人,妖怪敌不过也说得过去。但就连普通人,猝然遇妖,也能一展身手。刘宋时期的《齐谐记》里有一位叫吕思的,和夫人在国步山间的一间破庙中投宿。半夜吕思醒来,忽然发觉夫人不见了。吕思起身寻找,看见眼前凭空出现了一间门厅,正当中坐着戴乌纱帽的官员。见吕思进来,官员的左右立刻奔上前厮打。吕思手里只提了一把刀,他挥刀乱砍,左右望风披靡,杀死了百余“人”。这些人身亡后,都化为死狐。再看那门厅,居然是一座坟茔,里面藏着一群女子。吕思凭一己之力,解救了夫人,还捣毁了一处妖窝。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1)

得道猫妖在古人的观念中,猫很容易修炼成妖。本张图描绘了猫妖修炼的过程:每到夜半月圆之际,猫就蹲坐在屋檐上,张口对着月亮,汲取月光的精华。久而久之,乖乖猫就变异成妖成怪了。感天地精气,是成妖的必要条件。绘图/杉泽

除了与人冲突非死即逃,初生的妖怪也面临着天敌的威胁。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卷十八中说,“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意思是说,狐天生怕狗,即使数百年的老狐也会怕狗。百年老狐,必定已经成了妖怪,但仍然怕狗,因而需要继续修炼。修炼的时间越久,道行越高,千年狐妖便不再怕狗了。

妖怪修炼除了可以解决天敌的威胁,还有更大的好处。六朝郭璞的《玄中记》中提到一种“天狐”,据说它能在天界挂名说上话,不仅法力低的法师奈何不了,即使法力强悍的,抓住了都不能杀,只能杖决。更有甚者可以通过潜心修炼而位列仙班,享受人间烟火。唐《广异记·长孙甲》中所记三万岁的狐刚子,即位列仙家,乘五彩云来。听说他的狐狸子孙受到道士欺凌,甚至打了道士一百棍。

物之老者,其精为人

修炼成功之后有如此多的好处,妖怪们哪有不动心的。只不过,妖怪修炼讲究阶梯性。对于“芸芸众物”来说,无论是动物还是器物,首先得变成妖怪,而后通过修炼以求飞升。

要变成妖怪,首先必须耐得住漫长的时间,舍此别无捷径。汉代时,“物老成精”的观念便深入人心。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订鬼》一文中,探讨了妖怪的由来:“夫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象人之形。”王充认为,器物用得久了,会沾染天地精气。精气会扰乱物的本质,进而发生质变,成为妖怪。及至东晋时的葛洪,在《搜神记》中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孔子,并说:“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年深日久的物品,本身的衰败也为变异提供了可能。

除了器物,时人认为动植物也能在时间的作用下变异成妖。郭璞在《玄中记》说,百年老树的汁液赤色如血;千年老树,它的灵气能化为青羊;而万岁之树,灵气便是一头青牛,能在人间漫游。与植物相比,动物花同样的时间,会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在《抱朴子·对俗》中,300岁的老鼠精就能占卜吉凶,知晓千里以外的事。

除了存在时间够长久,道教认为,万物修炼成精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七窍。七窍,是身体的七个孔洞。五脏的精气通达于七窍,五脏健康与否,从七窍的变化中就能反映出来。同时,七窍也是生物体与自然界沟通的媒介。所以天地精气藉由七窍进入物件,异化成妖。这一条,可难坏了没有生命的器物。那么器物就不能成妖怪了吗?答案是可以。只不过,器物妖有另一条养成之路。

《阅微草堂笔记·肖形能化》中介绍说,“凡物太肖人形者,岁久多能幻化”,意思是只要是器物太像人的,时间长了之后大都能幻化成生物。文中,主人公中涵说了一个故事:他在旌德县的时候,有一位同僚耗费一百两银子让工匠制作了一个女子。只见得那女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位同僚便把制作出来的女子带回家里,以供解闷。谁知道,不出几日,仆人相继发现院子里竟然有不认识的女子在活动,后来仔细一看,那活动的女子长得竟和制作的女子一样。这种器物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外形,变化成妖怪更加理所当然。

除了形象逼真,器物想成精,还可以借助外力,从活物身上沾染精气。在原始巫术中,人们认为人与自身丢失的毛发、指甲等有着特定的联系。人身上的东西都带着原主的精华。其中,鲜红温热的人血,被认为是精华的渊薮,成了最好的选择。纪晓岚说,他听说过一则秃鹰沾染人血后成精的传说:“又尝从禽晚归,渐已昏黑,见小旋风裹一物,火光荧荧,转旋如轮,举铳中之,乃秃笔一枝,管上微有血渍。明人小说载牛天锡供状事,言凡物以庚申日得人血,皆能成魅,是或然欤。”

如果没有机会沾染人血,经常与人接触的器物也是可以成精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八中便记载了一盒雕牙秘戏像成精的故事:纪晓岚的幕友收藏了一盒雕牙秘戏像,把它当宝贝似的放在枕旁盒子中。有一天,戏像不翼而飞,遍寻室内,还是没找到。纪晓岚评论到,这雕牙秘戏像大概常在枕席之间,吸收了人的精气,久而久之化为妖了吧。不过,器物妖大多法术低下,对人无害。它们成精之后,该如何修炼以致飞升,至今无人知晓。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2)

困于网罗的绿衣女上图为《聊斋志异》中于璟挑破蛛网、救出绿衣女的场景。于璟邂逅的“绿衣女”,是一只绿蜂变化的,虽能化成莹莹少女与书生相好,却因妖怪修炼的火候不到,被蜘蛛网罗。供图/国家图书馆

念经吃药,得道成仙

相较器物妖成妖修炼的晦暗不明,动物修炼成妖的道路要宽广得多。当然,动物妖修炼也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前提。以狐为例,相对于外形不讨人喜欢,并且常以原形出现的蝎子、蜈蚣来说,狐有着更大的优势。它不仅外形可“魅”,而且能与人语,因此成功机率要大一些。

清无垢道人撰写的《八仙得道》,提出另外一种前提,——看出生。在《八仙得道》中,老神仙对鼠怪便说出了一段话:“我可怜你修炼数千年,不但未成正果,连人体都不能变化,这都是你出身太低,无缘得见真仙的缘故。如今不必再去做那头钻泥土的生活,可就在我这洞府,当一个守卫童子,让你慢慢的得点真诀,传些法术,就可脱胎换骨,先成人道。不消一二千年,即可转成仙体。”

对于动物妖,历代志怪小说大都受宗教的影响,指出了两种修炼方法:或遵循佛法,或修道升仙。这两种修炼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就佛教而言,成佛与否,全在一念之间。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卷三中记载了禅宗名僧洪州百丈怀海的故事,说一只野狐经过怀海的点拨,既言大悟,便修成正果。在历代志怪小说中,因为听经、诵经而成佛的妖怪数不胜数,《湖海新闻夷坚志续志》就记载,一只鹦鹉常年听僧人唱诵佛经,受到感化,死后就佛化成了一枚舍利。

与佛教不同,道教所讲的神仙,是修道而致。修道即为修炼,道教认为的修炼可不是一念之间那么简单。不过道教也有相对的捷径,那就是服用丹药。东晋道学家葛洪观察到,丹砂和黄金各种奇妙的特性,堪称仙家至宝。丹砂烧炼的时间越久,能生出越多的变化;反之,黄金的性质很稳定,无论怎样烧炼,也百炼不消,埋入土中,万古不朽。假使人服用丹砂和黄金制成的丹药,就能实现长生不死,达成“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效果。

于是在志怪小说中,妖怪便遵循服丹修炼的方法,倘若动物有幸尝到丹药,它们还会飞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鸡犬升天”的故事:葛洪《神仙传·刘安》记载,“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庭鸡犬舐啄尽升”。传说淮南王刘安丹成仙去,鸡犬吃了药渣也飞升了。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3)

养猫一试真假上图为《聊斋·阿纤篇》的情景,奚山怀疑窈窕秀弱的阿纤为老鼠所变,就养了一只猫来试探真假。在猫的火眼金睛里,阿纤何处可藏?阿纤郁郁不快,最终翩然而去,遇见曾经的天敌,妖怪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供图/国家图书馆

但光有丹药,没有高人点拨,有些妖怪还不能成仙。在以狐妖为主角的作品《瑶华传》中,南华雄狐欲成仙,却不耐苦修,竟走歪道采补,结果被斩杀。之后雄狐真魂不散,拜求剑仙拯救,经过剑仙的指引,转世投胎,成为文武全能的英才,还平定了叛乱。雄狐终究是经过剑仙的点拨,成为人才。

如果没有丹药吃,也得不到高人点拨,那么妖怪该怎样修炼呢?别急,还有存想思神之法。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对“存想”进行了解释:“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就是指闭目静思身中诸神之存在,和显现的修炼法术。这有一点像打坐观想的意味。《太平广记·姚坤》中的狐狸说:“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塚,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盼注神。忽然不觉飞出,蹑虚驾云,登天汉。”这只住在荒坟洞穴里的野狐,因为洞上有个小孔,能看见天河的星星,于是每日凝神注视星星,终于得道,在不知不觉中飞了出去,凭空驾云,飞上天河。

自荐枕席,旁门左道

上文所说的几种修炼方式,都属于正派途径,只不过耗时很久,许多妖怪没这个耐心。所以人们赋予妖怪另一种快速有效的修炼方法——采补术。但是这种方法一不小心就会“干天律”,“易入邪术”。

采补术源于道教的内丹修炼。道教内丹修炼分为南北两宗,南宗又有单修、双修二派。双修派认为,修炼内丹,就是要取得男女精气,修成纯阳之体,变形飞仙。明朝嘉靖皇帝就深谙此道。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皇帝信任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向皇帝进献了“红丹”方药。这种方药是用童女初次月经的经血炼成,赤如丹砂。嘉靖帝为了长生,便大量征召童女,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制成丹药。可怜的宫女们还要保持身体“洁净”,不许吃饭,只能吃桑葚饮露水。小小宫女们不堪其苦,就合谋了勒死皇帝的“壬寅宫变”。

妖界的想象,可谓都是人间的映像,采补术自然也就行之于妖界。明代志怪小说中的狐女,就有一些自荐枕席的故事。明代《狐狸缘全传》中有这样一只狐狸。它幻化为美女,施采阳补阴之术,淘虚了周公子的身子,令周公子面黄肌瘦,形销骨立。但这狐精却很不满意,嫌他“交欢之际少气无力,觉得不能满其所欲”,振振有词地指责道:“太生的虚弱无用,不足耐久,半途而废,枉费了一片心机。世间男子若皆如此,凡我采补者流,几时方到成仙之位?”

这采阳补阴之术,既为旁门左道,施行不慎,便适得其反。在明代传奇小说集《广艳异编》中,有只吸取日精月华几百年,只差阳精,就能修炼成仙的狐狸,它看中了王生,变成美妇方氏夜夜与王生交合。哪知,狐精竟由此怀了身孕。产子之后,死在峰巅塔下,几百年的修行功亏一篑。

对旁门左道的风险,狐妖自己很清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一段狐妖修炼成仙的自白:“凡狐之灵者,皆修炼求仙。……次则修容成素女之术,妖媚蛊惑,汲精补益,内外配合,亦可成丹。然所采少则道不成,所采多则戕人利己,不千冥谪,必有天刑,若是者吾不敢。”这只狐仙谨慎小心,终于修仙得道,在这条求仙路上,又有多少狐妖莫名其妙倒下呢?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4)

人仙相会修炼成仙,可谓妖怪们的终极目的。本图描绘的,是《聊斋·青娥》中,霍恒与青娥在山洞中相会。此时,青娥已修炼成仙,与凡人相会,也是因她不忘旧情。供图/国家图书馆

有时,仅是想展露一下才华,翘一翘骄傲的小尾巴,就让修炼之道戛然而止。《搜神记》中,有只千年老狐就是这样中断了修行之路。

燕昭王的墓前有只千年老狐,它和墓前华表是好朋友。有一天,西晋政治家、文学家张华路过燕昭王墓,狐狸心痒难耐,就化作一位书生,想会一会张华。他自信地问华表:“凭我的才华,见张司空(即张华)行吗?”华表说:“我看还是算了。你的才情很高,但恐怕张司空气度太小,难以包容。弄不好就回不来了,反而会连累老兄我。”狐狸不听,执意和张华见面。张华见他“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很器重他。但转念一想,这么英俊潇洒的书生,不是鬼魅,就是狐狸。最后,张华派人取来墓前华表,点燃后照向书生。狐狸立刻现了原形。想显摆一下的狐狸,不仅断送修行,也害了朋友——这是说妖还是说人呢?

在《玄中记》中,郭璞为狐妖描画了一条清晰的成仙之路:“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耗费无数光阴,只为一心修仙;即便有幸成为妇人,做了美女,化身神巫,能知晓千里外事,甚至在天庭挂上了号成了天狐,心中的烦恼想来不会比做狐狸的时候少。如此,妖怪还是过好平静的“妖生”,别对仙界抱有过高的期望吧。

从妖怪的修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妖怪的修炼理论与方法,和以道教为主的修炼理论是平行且同步的。妖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而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妖怪的修炼手册,也就难出其右了。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5)

本文选编于《中华遗产》2016年第04期,撰文 / 陈青 责任编辑 / 杜聪 图片编辑 / 吴西羽。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转发到朋友圈吧!

妖怪成长记(妖怪修炼手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