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纯粹根据《西游记》里的描述解读《西游记》,绝无半点亵渎道教、佛教之意!《西游记》中的道教、佛教与现实中的道教、佛教是两回事!

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回来时却不到8天?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1)

西天取经去时耗时14年多,共5040天

初读《西游记》的读者会感到奇怪,唐僧西天取经,去时足足用了14年多的时间,共计5040天,历经千山万水,遭受81个苦难折磨,好不容易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可是回来时,除了通天河一难在平地发生以外,其它时间都是驾云腾雾,总共不到8天就回到了长安。结果在长安还未来得及传经,就被8大金刚带走,回西天归了正果之位。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2)

唐师徒取经返回时,只用8天时间

唐僧取经去时漫漫长路,归时不足8天,其实是有原因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于唐僧本人而言,去时是千磨万砺,以实现从唐玄奘到金蝉子的回归

西天取经有两大主角,一个是唐僧,一个是孙悟空。唐僧前世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孙悟空的前世大概率是如来的大徒弟,这两人联手转世,就是为了完成取经任务的。

孙悟空好说,一路西行,坚韧不拔,全始全终,顺利完成了保护唐僧的任务,同时,更完成了除妖灭道、弘扬佛教的任务,最后被封斗战胜佛。

唐僧和孙悟空不同,主要体现为:

唐僧前世到底犯了什么大错,贬下凡间500多年了,还没有消灾,还要通过取经来考验?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3)

金蝉遭贬

《西游记》的正规说法是,唐僧500年前在灵山,因为在听如来讲经时走神,没有好好听如来老师讲课,所以被贬下凡间受罪。

但这只是面上说法,通过《西游记》唐僧取经过程的描写,可以推断出唐僧前世其实是犯了色戒,唐僧在西天的时候,其实是一位类似于仓央嘉措的情僧。

唐僧一路西行,遭遇许多女妖,其中来自西天的女妖有两位,一位是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另一位是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

唐僧见到这两个妖怪的表现都很奇怪,与蝎子精竟然打情骂俏,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总让人怀疑二人前世相识。

《西游记》第55回:那怪将一个素馍馍劈破,递与三藏。三藏将个荤馍馍囫囵递与女怪。女怪笑道:"御弟,你怎么不劈破与我?"三藏合掌道:"我出家人,不敢破荤。"那女怪道:"你出家人不敢破荤,怎么前日在子母河边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邓沙馅?"三藏道:"水高船去急,沙陷马行迟。"

唐僧自己吃素馍就行了,为什么要递一个荤馍给蝎子精?那荤馍是人肉馅的,唐僧不觉得罪过?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4)

蝎子精与唐僧

后来晚上,在蝎子精的卧房,蝎子精要与唐僧成就好事,唐僧推辞,蝎子精没有得逞,两人有许多迷一样的对话。虽然,最后蝎子精的春梦没有得逞,但两人以前认识应该是大概率。并且二人之间有情感纠葛,大概率是蝎子精追求过金蝉子,现在蝎子精继续想爱情接力,但唐僧不愿意。

金鼻白毛老鼠精与金蝉子前世应该有过一段"夙世前缘",在拙文《金蝉子到底因何原因被贬?白毛老鼠精的哭诉泄密:可能犯了色戒》里有过详尽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不管金蝉子前世是与蝎子精有情,还是与白毛老鼠精有"夙世前缘",总之是犯了色戒,所以被贬入凡尘十世,既是对金蝉子犯戒的惩罚,也是要通过唐僧完成取经大业,设计81难考验唐僧,也是为了促使唐僧尽快脱去凡胎,回归金蝉子。

唐僧要回归金蝉子,必须要闯过许多关卡,包括情关,还有贪、嗔、痴等,只有这些关都闯过去了,才能回归金蝉子,重新成为如来佛的徒弟,否则还是一具凡躯。

因此,唐僧取经的时间必须长一点,因为修炼需要时间。

二、于取经目的而言,去时需要通过除妖,以清除道教、传播佛教

西天取经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唐僧渡劫,对如来而言,唐僧渡劫成功很好,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即使唐僧渡劫失败也无所谓,如来还可以继续培养心诚志坚的弟子来传承衣钵。

对如来而言,取经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过程,二是结果,都非常重要。

取经过程并不是旅游的过程,而是传播佛教的过程。

根据《西游记》描述,两界山是南瞻部洲和西牛贺洲的交界处,南瞻部洲虽然在如来眼里,贪淫乐祸,是非恶海,非常不堪,但是却没有什么妖精,唐僧遇到的寅将军、特处士、熊山君不过是不成气候的老虎、野牛、熊罴精而已。

而如来自己治下的西牛贺洲却妖怪横行,本土的野妖就有白骨精、红孩儿、牛魔王、九头虫、车迟国三妖、蟒蛇精、黑熊精、蜘蛛精、蜈蚣精等。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5)

收伏红孩儿

这些野妖都是修行道术而成精,在人间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通过取经行动,除去这些野妖,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就会弃道崇佛。

这也是如来为什么一定要取经人苦历千山万水的原因了,因为西牛贺洲,除了灵山脚下,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道教的地盘,老百姓信仰道教,信佛的人不多。

通过取经小队一路西行,一路除妖,最终实现造福百姓的目的,而道教妖怪祸害百姓,佛教信徒造福百姓,脱离道教妖魔魔爪的百姓自然会对救他们脱离苦海的佛教顶礼膜拜,这样就可能通过取经过程实现西牛贺洲佛教化。

西牛贺洲很大,本土妖怪虽然不少,但是要完全实现西牛贺洲佛教化,妖怪数量还不够,所以观音菩萨又亲自出面,拜请各路仙佛把自己的坐骑、童子等派下风间,冒充妖怪,既充作考验唐僧的一难,也填补了本土妖怪不足而空缺的区域。

这些所谓"有背景"的妖怪下凡后,没有了仙佛主人的约束和束缚,可尽地撒欢,动物本性尽情流露,想吃人就吃人,想霸占美女就霸占美女,想抢人家的江山就抢人家的江山,把他们所管辖的人间祸害得怨声载道,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则将这一切怪罪于道教,佛派实现了嫁祸的目的。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6)

有背景的妖怪

佛派嫁祸道教并不是我瞎推测的,像乌鸡国的那个妖怪,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变的,它变的人物形象是全真道士而不是和尚,嫁祸的目的非常明显。

寿星的白唇鹿在比丘国要1万小儿心肝做药引,也是害人不浅,孙悟空在降伏完白鹿后,寿星前来搭救白鹿,本来要回去,孙悟空不让走,一定要让寿星和国王见一面,以确认是道教的妖怪,从而引导比丘国信佛。

当取经团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些"有背景"的妖怪铲除后,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自然弃道崇佛,一块又一块原来被各种道教妖怪祸害的区域,取经小队经过后,就全部皈依佛教,取经小队就实现了宣传、传播佛教、佛化西牛贺洲的目标。

这就是取经路上必须慢、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原因。

三、真经已取到,传经不容耽搁,所以需要快速送回

唐僧历经80难,终于取到真经,回程的时候,如来派了八大金刚驾云送他们师徒回去,因为少了一难,所以途中又把他们放下去,在通天河又经历了一难,凑成九九之数,八大金刚才又驾云送他们回到长安。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7)

回程通天河补足81难

回到长安没呆两天,八大金刚就带着师徒四人一马驾云回到了灵山,前后用时一共只有八天,速度之所以这么快的原因是:

首先,要符合一藏之数。

《西游记》如来佛祖造三藏真经,分别为《法》、《论》、《经》,每藏有经书5048卷,因此一藏之数为5048,唐僧费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时,三藏真经也没有全部取到,只取了35部真经共5048卷,也就是一藏之数。

唐僧西行,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回归东土时,共用时5040天,离一藏之数只差8天,如来和观音为了凑这个一藏吉利数,命令八大金刚驾云护送他们回去,务必要8天之内回到东土,经送到唐朝之后,再把唐僧一行再带回来,所有时间都限定在8天之内。

因为这个时间安排很紧,所以必须快速送回,不能在路上慢慢地游山玩水了。

其次,回程路上没有妖怪,不需要再除妖了。

取经路上,之所以要一步一步走来,是因为佛派要通过取经小队实施清除西牛贺洲的各路妖魔的目的,以实现清除道教、弘扬佛教的目的。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8)

像陈家村这样曾经遭受妖怪磨难的地方取经团队经过后都信佛了

到达西天的时候,西牛贺洲的本土野妖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收编,要么逃到其它地方去了,那些"有背景"的妖怪也被各路仙佛收回去了,没有妖怪,再花十年八年走回去,除了浪费时间,就是游山玩水,根本没必要。

其三,金蝉子已经通过考验回归,没必要再历练了。

来的时候之所以要走十万八千里,一个重要原因是唐僧需要通过这一路历练进行修练,唐僧前世是犯了色戒,所以西行路上有许多美色考验,唐僧最终都通过了考验。再加上其它考验,当初犯戒之前的金蝉子又回来了,特别是凌云渡脱却凡躯以后,金蝉子正式回归。

也就是说,取得真经的其实是金蝉子,不再是唐三藏了。送经东归,只是履行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承诺,不需要再历练了,所以也没必要花时间慢慢走回去了。

其四,快速传经以扩大佛教信徒从而进一步扩大佛教势力范围要紧。

西天取经是个过程,目的是要抑道弘佛,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取到经后,大乘三藏佛经需要在南瞻部洲进行广泛传播,这是结果。而这个结果还没有兑现,需要快速把经送回东土,以便佛经传播,所以必须快速送回,不能在路上耽搁。

唐僧取经路上的真实历程(唐僧取经为何去时用了14年时间苦历千山万水)(9)

取经归来,传经是大事

佛经东传后,由于借助了皇帝的力量,所以得到了迅速推广,西天的意思还要通过南瞻部洲传播到东胜神洲和北俱芦洲,这样,佛教在四大部洲都能得到广泛传播,这才是如来想要的结果。所以回程路上,耽搁不得。

综上分析,西天取经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去的时候苦历千山、远涉万水,主要目的是为了佛教传播,回来时候不到8天就到达东土,也是为了佛教向更大范围传播,取经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为了弘扬佛法、传播佛教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所以来时慢、去时快也就合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