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水利学会联合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编写的文章《给“江南粮仓”解渴,江西有实招》,得到了包括江西省水利厅官网在内的多方转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江西水利规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江西水利规划(鄱阳湖枯水江西水利学会)

江西水利规划

日前,江西省水利学会联合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编写的文章《给“江南粮仓”解渴,江西有实招》,得到了包括江西省水利厅官网在内的多方转发。

这篇文章对鄱阳湖今年的极端干旱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称,7月以来,由于长江中上游和“五河”来水减少,随着干旱的发展,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急剧降低,水面迅速萎缩,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最低纪录,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鄱阳湖的枯水情势绝非今年仅有。”该文指出,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鄱阳湖出现趋势性和常态化的枯水情势,表现出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等情况,已对鄱阳湖区生态、农田灌溉、生产生活、湖区航运等产生影响。

江西省水利学会、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文章表示,鄱阳湖对水的渴望,从未远去,当下更甚。这份渴望,源自对鄱阳湖区环境的深深忧虑。当前,随着水位的持续降低,鄱阳湖滨湖区灌溉设施供水能力大幅下降,水厂取水难度增大、供应不足,水环境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对湖区耕地农业灌溉、水生动植物、即将到来的越冬候鸟栖息等生态和环境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这份渴望,直指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热切期盼。枢纽工程“建闸不建坝,调枯不控洪,拦水不发电,建管不调度,江湖两利、动态调控”,即每年汛期4-8月份,闸门全开,江湖连通;9月至次年3月为工程调控期,通过闸门调控,对湖区水位进行调节,实现汛末洪水资源化利用,缓解湖区水位下降过快及水位过低而引发的一系列水安全问题。

文章末尾提出,未来,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江湖关系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鄱阳湖生态功能将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要解决枯水期提前的问题,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可选项。

9月23日,鄱阳湖的通江水体面积为244平方公里、容积7.79亿立方米,分别为常年同期的1/10、1/9。与6月23日今年以来最大通江水体面积(3560平方公里)相比,“缩水”约10倍。碟形湖是鄱阳湖越冬候鸟的主要活动场所,9月6日,86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碟形湖中,33个已干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