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多少分可上岸(一战上岸211专业课136分)(1)

个人情况

我是今年(2020级)考上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硕,初试总分382分,专业课结构力学136分,最终以综合排名第六被北工大顺利录取。

考研备考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才有较大可能顺利被心仪的院校录取。

在此我主要是分享我的专业课备考经验,因为公共课基本都有考研名师带着大家复习,所以不做重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共课老师,按照要求做好每天的任务,要相信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太多的受外界干扰。

工科类多少分可上岸(一战上岸211专业课136分)(2)

专业院校的选择

大概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的本科是在西北一所末流211读的,学校的实力有限,所以加深了考研的决心,平时在学校的成绩表现只是中等水平,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复习相关的考试科目。

1.专硕还是学硕

我主要依据两个方面:

首先考虑自己的复习时间是否充足,因为学硕的考试内容要比专硕多,而且难度也比专硕大,并且大四上学期还有很多的课程,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复习,为了一次性顺利上岸,我觉得还是专硕更稳一些。

其次将来是否还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比如如果你想读博,那就可以更多的考虑一下学硕。

2.目标院校的选择

我选北工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土木是教育部学科最新评估中排A级的学科,近些年的发展势头很强劲。

备考经验

1.参考书目

北工大土木专业课可以三选一,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我选的是我比较擅长且感兴趣的结构力学,北工大的结构力学主要特点是相对于其他学校考试范围较大,但是难度不大,单拎出任意一题都基本是期末难度,就是考10道大题,一章一个大题,题型固定,难度稳定。

整个复习过程就是只需要于玲玲结构力学教辅和北工大结力真题,再辅助本科教材即可。

2.专业课

对于前四章是基本部分,分为几何构造分析、快速画弯矩图、图乘法和影响线。

几何构造分析在于理解刚片构造规则、虚铰、常变体系和计算体系自由度W,本章我总结的重点题型有两道例1-21和1-25,尤其是例25是常考的重点题型。

第二最重点的就是要牢牢地掌握快速画弯矩图的方法,尤其是第30至33页的具体概念与方法要多看多练,快速画弯矩图贯穿整个结构力学始终,弯矩图就是要做到又快又准,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本章的重点题型是例2-19、44、50、59,其中例19是最好的来理解快速画弯矩图的方法。

第二章的桁架部分在于零杆、截面法、结点法和截面单杆,尤其是对于零杆的判断对于简化题图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影响线的部分,近几年主要考察的重点在于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和作桁架影响线,其中桁架影响线经常会考,而且步骤较多,但是和其他院校不同的是不会考察影响线的应用,这给我们的复习减少了很多麻烦。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从来都没有单独考察过,但是其中的图乘法是重中之重,图乘法在后面的力法位移法动力计算中是基本步骤,本身很简单但是要是出问题会影响整个过程,所以即使不会单独考察也要掌握图乘法的概念方法。

接着是力法、位移法、矩阵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我将其作为第二部分,是结构力学的主体部分,但本身都是依靠前面的结力基础来的,其中力法和位移法的部分在于对概念的的理解,结合虚功原理以及对称的应用,计算的部分在于第四章的图乘法,理解了概念方法,认真的计算就不会有问题。

其实说句题外话,计算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考数学的来说,现在的考研数学主要难点之一就是计算量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算对,就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老师也只能讲方法,主要是在于自己的练习。

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的原理都是依据位移法来的,我的理解就是力矩分配法就是简化版的位移法,通过增加两三个概念来简化位移法的步骤。

矩阵位移法就是结合数学中矩阵的概念来解位移法的题,是加强版的位移法,因为计算繁琐。但是北工在这两个部分的考题都是比于玲玲的例题简单的题目,掌握于玲玲的书应对北工大结力绰绰有余。

结构动力学计算在于刚度法柔度法的掌握,对于无阻尼多自由度体系的计算,必须要牢记公式,唯一的难点就是在这章出的题目计算量相对是最大的,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依靠计算器算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牢记公式列出正确的算式即可。

对于最后两章极限荷载和结构的动力计算,考两道大题,属于送分题,必须要拿到的分,这两章在本科期间学的不多,但是内容不难。

总之,在整个复习中前期就是靠于玲玲教辅,后期就是刷北工大真题,刷两到三遍,就能很好的掌握。

3.公共课

对于公共课的部分,我就是跟着网课来学,基本都是分为基础强化冲刺几个部分来的,网课学习我认为最大的坑在于只看不做

现在很多考研名师为了吸引学生,会在网课中或多或少的讲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可能对于应届生一战的考生觉得很有趣,就会不知觉的掉到坑中,听很多的课,但是做的题目或者必要的思考时间都没有,这会大大影响考研的效果,很多人都避不开这个坑!

选择合适自己的老师,相信他并且跟进他的节奏,对于公共课资料的选择不要贪多,要求精,真正的掌握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重点部分要不止一遍的学习,要达到很好的效果才行。

最后我还想说的就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考研扩招,军校招生,地摊经济,国家在想尽办法解决就业问题,肯定今年考研人数更加是暴涨,压力很大。

但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有更多自我掌控的时间,这有助于我们充分备考。加油,最后祝大家21考研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