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划归济南之前,济南最有特色的吃食,天桥区最多。

不管是在围着制锦市数次迁移的孟家扒蹄,还是天桥西北角的周记扒鸡,包括清河的把子肉、北园的铜锅涮肉等等,就算有人感叹今不如昔,其口味也超过了大多数“网红”。毕竟,没网的时代,他们就开始“红”了,一直“红”到了今天。

天桥区的美味,北坦最集中,其集中程度令人发指,食指大动的指。

早餐,三职专附近,有名号的甜沫就有焦家和李家。我没喝到过焦家。去过几次,焦家都已经收摊了,李家还剩那么几碗,我一边喝,一边看他们收摊。

卖甜沫的,只卖甜沫,要吃别的,可在附近买。方圆百十步,有家煎饼果子排队很长,想必不差,还有几家炸油条和鸡蛋包的小摊,都过得去。最有名的,是北坦糖果子,也就是加糖的大油条,别具一格。有时我傍晚路过,还会去那里的李记凉拌菜,很小的摊位,进门老板就发个铁盆,让客人自己在架子上选菜:海带、青椒、藕、面筋……看好什么就夹什么,一并交给老板,老板倒进另一个盆里,辣椒、蒜泥、麻汁、鸡精、香油,边颠边搅,如泼墨作画。其实,这种拌菜曾遍布济南大街小巷,但水准参差不齐,卫生多让人堪忧,就越来越少了,李记这一家,菜洗淘的干净,料拿捏的到位,从舌尖到胃肠,都让人舒适,不容易。

午餐,在北坦会有很多选择。不过,吃仁和包子得早去。这家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包子店每天只进十袋面粉,从早晨到中午,半天时间就打烊。

仁和包子面好、馅好,名字起得也好。《礼记》中说:“温良者,仁之本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做餐饮,只有仁和,才会长久。我不知道老板取名的原因,就算是“以仁和面”吧。

要买面食,北坦有家品种尤其丰富的邓记面食店,不管是馒头、豆包还是发糕、花卷,应有尽有,光窝头就有很多种。全客隆大馒头也在北坦,如今在万科泊寓门口还有一个销售点,和之前的全客隆或许不完全相同,但毕竟是很多济南人的记忆,“凉着吃,香满口;热着吃,满口香”。馒头名副其实的大,最火的时候,有四个厂,每天生产六万斤馒头,就算一个人一天能吃半斤,每天也有十几万济南人在吃全客隆。

全客隆不仅仅是馒头,早在1994年,其创始人就开了超市,地点在北坦大街18号的院子里,堪称济南超市鼻祖,后来改名为万隆超市。一直到2004年,因为各种原因,万隆超市一夜之间关闭。我不知道万隆超市在济南有多少家店,但我想,那十年,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可能都去过万隆。

在北坦,光吃馒头肯定不行,买点熟食的话,可选项非常丰富。沿着东西丹凤街,西头就是雨雨炸鸡总店,杨家干炸里脊总店在东边的新菜市街。另外,也在这条街上,还有大名鼎鼎的秦记酥锅,就是当年那个在万隆超市门口卖酥锅的小车。

酥锅,是食材的大合唱。有鱼,有肉,有白菜、海带、豆腐、藕、花生米,一锅蒸炖,直至酥软。我觉得,它最代表是儒家思想的中庸,稍微偏颇一点,味道不是酸了,就是咸了,或者甜出一股糖精味。秦记酥锅酸咸适中,味道稳定,几十年如一日,如今每天只酥四锅,只要开门,一个小时准能卖光。

说实话,济南的酥锅遍地都是,能比得上这家酥锅的,只有早年间,郎茂山大桥那边有一个小摊,有阵子我常去买,摊主还是太极拳好手,每从锅里捞菜,放案板上切,其动作行云流水,有掩手撩拳 、虚步压掌之妙。

我每到北坦,买得最多的,还是净香园的香肠。尽管,现如今香肠的种类五花八门,远有川粤,近有莱芜,而且,济南人也有自己灌香肠的习惯,口味也千差万别,但都没有办法和净香园相提并论。

净香园的字号是乾隆年间就有了的,真正发扬光大,还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其创始人从国企下岗,做过小生意,开过出租车,后为偿还债务,重拾祖业,在秘方基础上研发出一系列酱卤熟食,尤其是其香肠,用的全是鲜猪肉,三肥七瘦,切成细条,用独家配料拌匀,灌进“肠衣”,再均匀分段,晾晒二十天以上,经蒸煮后,色泽黑亮,泛着油光,让人垂涎欲滴。

说实话,他们家的香肠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吃就停不下,越嚼越香,上瘾。香肠终归比一般肉食要咸,不小心吃太多,对身体不好。另外,快过年那几天,去净香园,排队实在太长,比一根根香肠连起来都长。

除了主副食,北坦还有好吃的零食名声在外。荣氏栗子老店虽改名为栗香姐姐,栗子还是香得一如既往。紧靠北坦的老杨家爆米花也一直是济南爆米花界天花板,我虽不怎么吃,但媳妇总让我捎些回家。

北坦,不过是济南的一个街道,在大明湖北,工商河东。这里没有太多游客的喧嚣,只有默默排队的老济南人,他们和这里的美食都像是被岁月过滤过一样,没有浮在五光十色中的泡沫,也没有藏在不可见光处的杂质,有的是可以信任的守候。

北坦,曾是北坛。在明代,是祭祀五谷之神的稷坛,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有“北坛庄”地名记载。民国时期,这一带发展成为蔬菜交易市场,随之货栈、店铺、商行、民居等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后,北坦是济南蔬菜公司、盐业公司、供销公司、塑料公司的云集地,是农商交集、市场繁荣的老城墙外。

莱芜划归济南之后,济南最有特色的吃食,最集中的街道,应该还是在北坦,这个济南美食的宝藏之地,靠的不是刻意的规划,而是天然的聚集。

不过,在北坦生活过的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宝藏么?俺寻思这济南人还不都知道嘛。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

过去的北坦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2)

1994年的北坦小巷可以走车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3)

老济南叫这条街是“北坛大街”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4)

街巷里一度风靡的“黄面的”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5)

离街巷不远的北关老火车站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6)

1981年的北关路上,左边就是著名的“生产渠”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7)

2006年街上的垃圾楼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8)

2006年,北坛大街夏日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9)

2008年,街上的居民在看拆迁告示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0)

2008年,街上的轿车和小学放学的孩子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1)

2005年的南街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2)

南街路摊小吃曾经很兴盛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3)

路边还有买衣服等摊点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4)

街上的小吃摊很多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5)

2007年,南街14号门前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6)

2007年12月南街开始拆除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7)

北坦小学原址曾是明代的“北坛”稷坛处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8)

现今的北坦南街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19)

现今的北坦小区

济南最高档美食(济南美食宝藏地)(20)

欧阳中石题刻的“北坛”新建筑,2020年6月15日。

感谢文苇先生摄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