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驰名天下,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之所以这么说,源于佛道两家各有大能以武传世,即武当张三丰,少林达摩。今天,我们梳理一下张三丰这位传说中的“武当大能”。
对于张三丰,大家第一印象应该是这样的:鹤发童颜、白须飘飘,仙风道骨,大致就是陆地神仙的样子。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丰满生动的塑造了张三丰和武当七侠的精彩江湖故事。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洪金宝饰演的张三丰
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之前,知道张三丰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道统人士,尊张三丰为武当派的祖师;一类是武统人士,尊张三丰为武当派太极拳的创始人。而关于张三丰的事迹,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正史是《明史·方伎列传》:“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既然张三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近乎虚无缥缈,为什么张三丰会被道教和武术界尊为祖师呢,这其实要归功于明朝皇室对因政治需要而对张三丰其人的重视。
张三丰得名于元朝,但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是张三丰的小迷弟。传说朱元璋想长生不老,下令让人四处寻找张三丰,结果找到头花发白都没能找到张三丰。尤甚者明成祖朱棣时,朱棣派胡广找张三丰多年,也是没有找到。但即使没有找到,朱棣还是花钱如流水,在武当山上为张三丰和真武大帝营建宫观,最终张三丰成为道宗圣人,武当山成为明代地位最高的道教圣地。此时,红花绿叶两相称,伴随着张三丰的声名一时无两,朱棣托名真武转世,其皇家正统地位也得以巩固,消弭了叔叔抢侄子的不利影响。
武当山俯瞰
《胡濙传》中的记载可见这件事的蹊跷处:“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心里总是不大稳当,托寻张三丰之名,行寻建文之事,大有可能。
明六朝元老胡濙
后来,明朝的三个皇帝又承袭明皇室遗风,对张三丰尊崇有加,其中有明英宗朱祁镇赐他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朱见深特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朱厚熜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不是仙就是真君,的确是正儿八经的封神。
这个时候的张三丰,已然成为传奇:譬如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吃一次饭,一次饭就能吃一斗米。行走的时候穿山走石,累了就铺云卧雪。有时一日走千里,因此,“人皆异之,咸以为仙”,此时张三丰的形象也有鼻子有眼起来,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修边幅,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雨雪天气蓑衣着身。其事迹开始透露出玄学的意思:在终南山授道,自言老师是火龙真人,得承华山睡仙陈抟老祖衣钵云云,凡此种种,所有凡人百姓对神仙高人的想象无一不完备了。
后传张三丰著述颇多,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先后被清代汪锡龄和李涵虚编辑成集,此即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二十四首《无根树》丹词。
从道家观点看,张三丰主张三教合一,认为:“古今有两教,无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惟一惟道。一何以分?分何以三?盖自有孔、老、牟尼,乃至有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圣人之教,以正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 其《打坐歌》称“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明朝皇室是三教合流的主要推手之一,因此,托名也罢,真有其人也罢,明朝皇室和张三丰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起源于隋朝,宋朝得以发展的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思潮被明朝诸君推升到新阶段,尤其到了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蔚然成为一种风气。从这个角度看,张三丰更像是因为政治需要而虚化出来的仙人,从三教和仙人的角度表达统治者的思想,邋遢道人真的是一点也不邋遢。
武术界相传,张三丰生于公元1247年,时值南宋,辽东懿州人,后活跃于元朝并得名,入明后,自称“大元遗老”,云游天下,行迹飘忽,时隐时现,难以琢磨。从武术传承上看,张三丰主要事迹是在武当山创立四门八宫以及传南北两派太极拳。
四门即龙门主道,属于静修法门,天罡门主剑,属于剑术,清虚门主手,属于拳法,太乙门主字,属于书法和道法。 八宫分别为净乐派、迎恩派、遇真派、 玉虚派、紫霄派、五龙派、南岩派、太和派。各派均有修炼法诀和派谱,以上都是武当山鼎盛之时的传承记载。
关于太极拳,传说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并传南北两派:南派源于其在陕西传授拳艺,收弟子多人,其中著名者,王宗传温州陈州同,陈州同将此艺传播乡里,再传张松溪,后张松溪又慕名到武当山拜艺于张三丰门下,后开松溪派武功。
明代武术大家张松溪
松溪派武功世称南派太极功,张松溪曾出家于武当遇真宫,离开遇真派后,游历长江、黄河一带,吸收各家拳法,形成更丰富的武当松溪派体系,拳术、器械、医药、内功,尤其是神意综合太极拳,均独步一时。
据载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谨,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为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闻。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
张松溪授徒三四人,以四明之叶近泉得真传,叶又将此艺带回四明,其高足有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其中单思南传王征南,王传黄百家,至此,与《王征南墓志铭》及清初武林概况相合。
这里另外有个事可以提一下,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及“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外家……。”此处,拳术有内、外家之谓。但在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以来,民间将以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等为代表的武术流派称为内家拳,此外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后普遍的内外家武术之分大都依据后来之说法。
北派方面,因张三丰在武当山授业弟子较多,有武当道门弟子 隐名游山西,将太极拳艺授给太谷县的王宗岳,王晚年传温县赵堡镇之蒋发,蒋发后将此技传给赵堡镇邢喜怀和离赵堡三五里的陈沟村陈王廷,此二人各开支派。
陈家沟传陈王廷、蒋发像
赵堡一支:邢传张楚清,张传陈敬柏,陈广收门徒,其显 者有张宗禹。张传子张彦,张彦传张应昌、陈清平。陈传和兆元,和传和敬之,再传和庆玺,下传郑悟清和郑伯英、张应昌,又传张汶,下传张金梅,后传张敬之,下传侯春秀。赵堡当代 三支是郑悟清传郑均、刘瑞、吉昌秀、宋蕴华等;郑伯英传郑 洪烈、张宏道、马殿章、紫学文、赵增福等;侯春秀传侯占国、侯转运、刘会峙、李万斌等人;和学俭亦有传人。可以说英才辈出,灿若星辰,各有千秋。陈王廷一支:陈系九世,一直家传至十四世陈长兴。陈长兴传外姓杨露禅,杨开杨派传承。杨家后来祖孙三代努力,分别传于吴式、常式、李式等,又有综合赵堡和杨式而开派的武式,武式又传出孙式等等。以致繁星满天,由本世纪初形成广 泛影响,成普及之势,在世界上也产生巨大反响。
综上,张三丰其人存在与否实际上现在也存在广泛争议,但其实这完全没有妨碍其在道统和武统中的精神地位。从这点上讲,我们与其关注其人有无,倒还不如认真地研读其人所凝聚和构建的历史、文化、武术、艺术传承,将好的东西时代传承下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时代有时需要一个精神领袖,他凝聚的是那个时代的希望、精神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存在与否不重要,有这么个人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