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热播剧《我们的婚姻》里的第二大硬伤就是二个主要家庭里的孩子们的表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的婚姻电视剧道出了婚姻的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婚姻电视剧道出了婚姻的什么(热播剧我们的婚姻的几个鲠)

我的婚姻电视剧道出了婚姻的什么

继续昨天的话题,热播剧《我们的婚姻》里的第二大硬伤就是二个主要家庭里的孩子们的表现。

为什么说是二个主要家庭而不是三个呢,请客官往下看。

照理说,三个孩子在各自的家庭里,有高学历的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照顾,又因家庭条件优渥,所以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比如乐高之类的,所以孩子应该是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们经常会在剧中看到沈慧星家庭和蒋静家庭孩子们会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形(这里要特别表扬下全职爸爸李宇文带的孩子,基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尤其是沈慧星家庭的孩子糖糖,因为是女一号家庭的孩子,戏剧冲突的主要导火线大部分都要通过糖糖来体现,但是我们看到,沈慧星本身的人设是三观很正的独立女性,之所以牺牲自己最好的六年光阴在家带孩子。

除了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还有素质教育,这也从沈慧星找保姆特意要求普通话好,学历高可以得到印证。但是恕我直言,剧中有几个场景,糖糖一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会大喊大叫,听上去真的很是刺耳,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沈慧星的教育是有所疏忽的。但是这个素质教育失败,出现在沈慧星家庭,是很让我失望的,而且也觉得很奇怪。

(抱歉,我把这个锅都让沈慧星背了,那绝对是爱之深切之深,盛江川的人设非常自私,我已经不屑去讨论他应该在孩子教育上的付出了;女二号蒋静家庭的孩子表现更是霸道,在社区儿童游乐场经常是霸住一个游戏项目不让其他小朋友玩,虽然蒋静会有阻止的动作,但基本也就装装样子,这个和蒋静唯夫论的三观,及蒋静老公自身的三观及言传有关,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上一篇《百万年薪请不起保姆》,所以基本上改不了小孩的臭脾气,所以他们家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不足为奇,这里就不赘述了)

也许,糖糖一直在妈妈24小时的呵护下成长,习惯了被关注,但是随着沈慧星渐入职场,照顾到糖糖的时间开始逐渐减少,关注度也比以前有所下降,糖糖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很正常,但坦白讲,这样的方式很让人讨厌,糖糖缺少换位思考、关心别人的同理心,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现在还是独生子女,如果沈慧星再给她添个弟弟或妹妹,更不知道糖糖会作成什么样子。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台湾旅游时遇到的两个可爱的孩子。

那是我和闺蜜一起到台湾一个生态公园去玩,这个公园的特点是里面的一草一木都不会去动它,就保留里面所有生物的原始形态,即便是落叶,也就让它呆在那儿,不会去扫掉。

我和闺蜜之所以选了这个景点,就因为在大陆没有这样强调原生态的公园,所以就很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真的到里面了,坦白讲,看到凋零的落叶,因为不曾修剪而形态乱糟糟的树木,觉得挺失望的。

照理说,这个绝对不是什么热门的网红项目,所以游客并不多。

但是我们在往回程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台湾家庭。

这个家庭父母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爸爸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很敦厚老实的样子,很像我们常说的IT男,妈妈就是一位略微发福的全职妈妈,两个孩子,一个是五岁左右的姐姐,一个是三岁左右的弟弟。姐弟俩都带着太阳帽,手牵手,边走边看。

关键是姐弟俩很安静,说什么都是悄悄地,没有我们常见的小孩嬉笑打闹的场面,而且当天的天气挺热的,两个小孩都是自己捧起水壶,自己喝水,不像我们常见的家长围着孩子喂水的场面。

这个场景吸引了我们,忍不住和这个家庭攀谈了起来。

我们很疑惑,小朋友一般都喜欢到游乐场去玩,为什么这对父母会带小孩到这个公园来玩呢,这对父母说道,他们家的小孩就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公园,每年都会来一次。

姐姐毕竟大一点,有时玩着玩着,会放掉弟弟的手,多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就会听到弟弟柔声地呼唤:“姐姐。。。姐姐。。。”

姐姐听到后,转身一看,弟弟被落下了一段距离,赶紧跑到弟弟身边,注意,重点来了,就看见姐姐把弟弟一把抱住,然后嘴对嘴亲了上去,一边亲,一边轻轻地拍拍弟弟的背以示安抚。

然后又拉起弟弟的手,往前继续走。

哦,是不是好有爱,我和闺蜜当场就被萌翻了,萌化了。

后面还有彩蛋。

出了公园,我和闺蜜的下一站行程是去海洋馆,因为有一段路,我们打算在公园门口,等公交车过去,但是这对夫妇非要我们坐他们的轿车过去。

我和闺蜜极力婉拒,因为一来台湾家庭的轿车并不大,他们一家四口也就刚刚好,如果再加上我们两个大人,就太挤了,而且估计至少要30分钟才能到,我们觉得太耽误他们的行程了,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二来,我们也想看看台湾的公交车及当地人是什么样子的,也想多看看当地人的生活;但没想到那位爸爸非常坚持,再加上两个小孩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我们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了。

到了车旁边,是辆常见的台湾家庭用的日系轿车,爸爸还要把后座上的一个儿童椅子拆掉,搞得我们更不好意思了。

车子终于开动起来,彩蛋来了,两个小孩开始唱歌了,是《我不想不想长大》和《我是女生》,关键是两个小孩即便唱歌,也绝对是浅吟轻唱,绝对不会让司机觉得耳朵都要炸了。

反观我们自己车上若是有孩子,尤其是两个以上的孩子,那基本都要炸了营了。

所以这一幕给了我强烈的感受,在后来的旅程上,我发现台湾人基本上说话都是轻声细语,我们有时候在马路上经常要问路(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导航功能),然后台湾人大多很友善,说话的声音都很轻,搞得我有的时候都怀疑自己的听力是不是不太好,相应地,我和闺蜜后来讲话也把音量尽量放低。

在台湾就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那种比较小的餐厅,餐桌会挨得很近,放心,你基本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因为大家说话的声音很轻。

这个细节给我的影响非常深刻,我回到大陆后,经常把这个细节讲给我周围的朋友听,我自己也开始注意调低我讲话的音量,然后我就会经常注意到国外一些小朋友和国内小朋友的差距。

比如在游乐场,需要脱了鞋子进去的那种,你可以看到,国内的小孩的鞋,在游乐场门口都是随意摆放的,乱七八糟;但是日本的小孩,鞋子都是自己摆放整齐再进游乐场的,包括去外面吃日料也是这样,你可以观察,但凡第一波鞋子脱下来乱放的(因为后续会有服务生来把鞋子摆放整齐),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同胞;但凡第一波就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定是日本人。

我后来再回想下,我们小时候的确很少受到这样的训练,强调要轻声说话,强调要把东西摆放整齐,等我们再做家长时,会觉得带小孩真的很累,整天耳边吵吵闹闹,然后就像老妈子一样,到处替孩子打扫战场,收拾玩具,能不累吗。

头条上经常有在日本的中国妈妈做的短视频,日本的孩子从早餐开始,到带到学校的饮水,都是孩子自己准备,人家也是和糖糖一样的一年级学生。

所以沈慧星六年的培养,对孩子的独立性上,要求比对她自己低了太多。

也许做父母的都是这样吧,可以苦自己,但绝对不能苦孩子。

但是,不得不强调下,这个和沈慧星的人设有差距,我相信沈慧星是有系统学习过科学的育儿教育的,所以糖糖不应该出现这样一惊一乍的样子。

我只能理解为,是编剧或者导演,为了突出戏剧矛盾吧,但真的是个硬伤。

明天再来说说盛江川人设上的硬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