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

对于清东陵,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他(她)们都曾去过,或不止一次去过。对那里神秘幽幽的风水环境,对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落,对那些脍炙人口的掌故传说……有着深深的挚爱和眷恋。

但是,我也深信不疑,包括你在内,因时间有限,到那里去一趟也只能匆匆来去。走马观花,看个大概。不信?我问你,你知道清东陵景观石雕作品都镌刻了那些题材?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你可能摇头说“no”吧?

不过不要紧,今天我就带你去东陵转一圈。看看那里的景观石雕作品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咱们就从孝陵神路起点走起,一路走一路看,看见什么聊什么。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3)

  石牌坊

牌坊,起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造极于明清。其主要功能是作为里坊、街区、村落、衙署、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城市等入口的标志。眼前这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石牌坊就是清东陵的入口标志。这座牌坊通体以青白色大理石雕砌,巍峨霸气,精美绝伦。

咱们从上往下看吧。你看那屋顶,五个正楼是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各有五条脊。正脊两端各雕一只龙吻。四条戗脊雕戗兽、龙、凤、狮。两个边楼是半个庑殿顶,正脊同样雕龙吻,戗脊、垂脊雕垂兽、戗兽及龙、凤、狮。四个夹楼是硬山顶,正脊两端雕龙吻,垂脊雕垂兽、龙、凤、狮。仔角梁头雕套兽。各楼屋面雕筒瓦、板瓦。檐头雕勾头、滴水。屋面下是椽、飞、檐桁,再往下就是斗栱了。正楼施七踩斗拱,边楼、夹楼施五踩斗拱。主楼平身科六攒,角科两攒。次楼平身科五攒,角科两攒。边楼平身科两攒,角科一攒。夹楼平身科两攒。

夹楼两侧及边楼靠高拱柱雕云牌搏缝板(或称坠山花)。斗拱下为平板枋,再下为龙门 枋、大额枋、小额枋。额枋及柱子上部立面浅雕旋子彩画。大小额枋间摺柱、花板,均雕捆草图案。小额枋下两端置云墩雀替,插栱上托三幅云头栱。柱子下端围以方形夹杆石。正是夹杆石上的精美雕刻,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你看,明间夹杆石顶端前后圆雕卧麒麟,次、梢间夹杆石顶端前后圆雕卧狮。明间夹杆石四面浮雕海水江崖云龙戏珠;梢间夹杆石四面浮雕双狮戏绣球。而最奇特的是次间夹杆石上雕刻的象鼻、龙头、蛇身、卷翎凤尾两足之怪物。它叫什么?有称草龙者,有称夔龙者,也有称摩羯龙者。其说不一,难以确信。就等你考证定名了。

好了,石牌坊就介绍到这儿了。怎么样?够咱们研究半天的吧?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4)

石牌坊局部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5)

石牌坊局部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6)

  丹陛石

离开石牌坊穿过225米的神路就到了清东陵的总门户大红门。它相当于北京城的南正门——永定门。进了这座门,就到了鬼城“丰都”了。

大红门,黄琉璃庑殿顶,三洞券门。东门是祭谒陵寝的帝王的专用通道,西门是王公大臣们的通道,而中门则是棺椁、神主、神牌、祭品、仪仗的通道。看到了吗?在这个门洞的入口和出口处,各有一块雕刻着海水江崖图案的石构件。你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大名鼎鼎的“丹陛石”呀!

丹陛石,又称御路石,是位于主要殿堂出入口的踏跺中路的艺术雕刻部件。因多数丹陛石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故有人称之为“龙凤彩石”。我认为此说不确。比如:现在见到的丹陛石只雕刻海水江崖,既无龙也无凤,更别提龙凤呈祥了。不过要说丹陛石,这两块也确实寒酸了些,在清东陵总共13块丹陛石中只能垫底了。

比它好一点的是景陵皇贵妃园寝(景双妃园寝)隆恩殿前的丹陛石。这块丹陛石上只刻有朝阳丹凤,海水江崖,围以蔓草祥云。不过这是一件逾制之作。本来,为皇贵妃单独建陵,并建明楼、树朱砂碑已违祖制,隆恩殿前设丹陛石更是绝无仅有。这对悫惠、惇怡二妃来说是宠幸非常了。

要论丹陛石中的佼佼者,非慈禧陵隆恩前那件莫属了。这块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高超技艺,将升龙、翔凤、海水江崖,水浪祥云和缠枝宝相花雕刻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堪称国宝级的石雕神品。而凤上,龙下的布局打破了以往龙凤并列的惯例,则让人浮想联翩,诸多猜疑。并因此衍生出不少故事,想当初始作俑者始料未及吧?

在诸多丹陛石中,有一块的经历非常特殊。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镇守了二十年以后,被无情地埋入地下。而非常幸运的是,在1965年当地农民修建大寨田时将其挖出,从而重见天日。它,就是现在被置放于慈禧陵宫门外海墁迭落之下的、重修之前的慈禧陵大殿丹陛石。这块丹陛石雕刻的亦是十分精美。据说是师徒二人用了十年功夫才雕完的力作。其升龙翔凤,海水江崖,如意祥云,仙草佛花均以高浮雕手法镌刻,虽未用透雕技法但仍然细腻精致,活灵活现,在艺术布局上,仍援旧例,龙凤并行而非凤上龙下。其惨遭废弃,除了慈禧谕令所有石活一律换新不得将就之外,恐怕还有别的隐情吧?

在这块丹陛石下端的水波中还雕有一只吞云吐雾的小动物。当一位导游小姐向于善浦老师请教时,于老师竟不加思索地脱口说出那是一只小老鼠。因为慈安属鼠,慈禧为了压她就把小老鼠压在江崖之下。谁知本来是于老师的一句玩笑话,竟被导游们信以为真,加入导游词中。其实慈安(生于1837年)属鸡,也非属鼠。而那只小动物是被称为四角龙(或四脚蛇)的蜥蜴。蜥蜴,龙生九子之一,满族人民信仰的神灵之一,刻在丹陛石上也象征着吉祥。不想于老师无意中的戏虐竟然成了一则小故事。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7)

图为大红门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8)

图为康熙景陵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9)

图为乾隆裕陵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0)

图为咸丰定陵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1)

图为景陵皇贵妃“丹凤朝阳”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2)

图为昭西陵丹陛石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3)

  龙蚨碑

出了大红门,五百米外一座气势恢弘的重檐歇山顶建筑赫然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置放顺治皇帝神功圣德碑的大碑楼。称孝陵神功圣德碑楼(或称碑亭)。

我们无心去观赏这崇宏的建筑,一路小跑地穿过厚厚的券洞进到室内。

看吧,这就是神功圣德碑,它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重约28吨。碑额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并配以满文。碑身以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嗣皇帝玄烨(康熙帝)亲自撰写的1400多字的颂文(相当于现在的悼词)。为其书丹者是从王公大臣中遴选出的书法圣手(可惜未留其名),錾刻者亦是百里挑一的雕刻巨匠。所以这通碑理所当然地是书法神品了。

这通碑的顶端圆雕着六条虬龙(蟠龙)正名曰屃头。驮负该碑的是一只龙头龟身的神兽。据说是龙子之一的赑屃。参考诸典籍却称龙蚨,故称龙蚨碑。碑下是一个巨大的水盘,长宽各约10米。上刻着海水江崖,静波细浪。四角旋涡中以高浮雕手法镌刻着鱼、鳖、虾、蟹四水族。显然欲借这些水军的护佑,使碑楼免遭火患。

然而令人悲催的是该碑楼竟于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十二日夜被雷火烧毁,巨碑也断为两截。后于光绪三年(1877年)开始重修,五年(1879年)十月竣工。又经历了110多年的风剥雨蚀和人为破坏,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濒临倾圮。旋经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重修。自1981年10月兴工至1984年9月工竣。现所见者即为重修之物。

在清东陵像这样的大碑楼共有三座,除孝陵外,景陵、裕陵各一座。其高矮胖瘦,规矩制度均与孝陵相近。所不同的是:一,后者不再称神功圣德碑楼而称圣德神功碑楼;二,后者楼内各竖双碑,一刻满文,一刻汉文。值得庆幸的是,裕陵大碑楼自嘉庆五年(1764年)建成以后二百五十多年未遭意外。而景陵大碑楼就没那么幸运了。1952年7月12日,惨遭雷击起火,大火延烧三天之后屋顶彻底焚毁。两通石碑也惨遭厄运,由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亲笔书写并签有“雍正尊亲之宝 ”的4300多字汉文碑,碎裂成29块,但尚未倒下。而满文碑则碎裂扑地。看来,水军无能啊!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4)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5)

  擎天柱

好了,到外面看看吧。

这座大碑楼外,是一个长宽各130米左右的砖墁广场,四角各竖立一棵华表。像四位雄赳赳的武士,守护者这座神圣楼宇。

华表,亦称擎天柱。对它谁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都从不同的渠道见过天安门金水桥外的华表。这里的华表长得同天安门华表一模一样。约高2米的八角石雕须弥座上矗立着高约8米的八棱石柱。柱子上部透插云板。柱顶承露盘上圆雕一条蹲踞而坐 ,昂首望天的蛟龙,俗称望天吼。自承露盘底至蹲龙上唇约高2米。这样通高可达12米左右。柱外四周围以白石勾栏,8柱,8板,护持着华表。这组石雕作品不仅气宇轩昂,而且雕刻十分精美。柱基须弥座上、下枋雕二龙戏珠,上、下枭雕仰俯莲,束腰雕正龙。柱身一条升龙盘绕升腾,遨游于祥云之间,气势磅礴。围栏望柱,柱身两侧镌刻升龙,柱顶圆雕坐狮。寻杖栏板瘿项雕云朵宝瓶,板面内外侧雕二龙戏珠。所有雕刻生动传神,堪称佳作。

四组华表上的蹲龙,两两向内,两两向外,于是有人就据此杜撰出“望君出”、“望君归”的雅号,虽则名不符实,但却颇有雅意,因而流行很广。

不过,要说擎天柱,它还有另外一种式样,与华表迥然不同,一般称之为望柱。别急,我们往前走二里多地就能见到了。

当我们沿着神路,绕过影壁山,蓦然望见了庞大的石像生群前面两棵高耸的六棱石柱,屹立于六角须弥座之上。柱身下端雕海水江崖,柱身满布宝气祥云,承露盘上状似穹顶的柱头之上雕刻着祥云行龙。一柱擎天,简捷明了,毫无累赘。这样的擎天柱,清东陵还有四组,分别是景陵、裕陵、定陵石像生前,和惠陵大海墁之泊岸下各一组。除去惠陵擎天柱围以勾栏外,余则未设置。

这五组擎天柱看似简单,但却在须弥座上隐藏着一些小秘密。

你看,在它的束腰部位,雕刻着一些小玩意儿。来,我们挨个看一看:东面:锦缎,磬,犀角;东南面:银锭,祥云,三宝珠;西南面:御带钩,凌镜,双犀角;西面:古钱,双菱,银锭;西北面:锦,双环,犀角;东北面:双环,祥云,古钱。你还别小瞧这些小玩意儿,他们可是大有讲究的,每件都有他的寓意。锦,象征富贵;磬,象征喜庆;犀角,象征胜利,银锭,象征财富;祥云,象征祥瑞;三宝珠,象征热烈光明;御带钩(扣),象征禄位;菱镜,象征美好;双环,象征团结;古钱,象征财富。是吧?这些小小的玩意儿竟表达了这么多吉祥美好的意思。因此这些图案就被称之为吉祥图案了。

可是到了景陵,图案就复杂了。东面:银锭、元宝、古钱;东南:书画、棋、琴匣;西南:莲花、宝箱、三戟;西:烟斗、香羹盂、如意;西北:珊瑚、山石万字、带钩;东北:双角、方胜、双环。一是减少了书、磬、祥云、宝珠、菱镜。增加了元宝,象征财富;画,象征美好;书,象征智慧;琴匣,象征仙音;莲花,象征圣洁;宝箱,象征富有;戟,象征力量;烟、香羹盂,表示生活。珊瑚,象征洪福;山石万字,象征江山。

从单独图案看,只是增减了一些,但从组合来看就不一样了。你看:东面:象征财富满满;东南:琴棋书画,象征文化深深;西南,连升三级,象征官运亨通;西,象征生活如意;西北,象征江山万代,万代洪福;东北,象征团结一致。

你看有意思吧?

裕陵、定陵与景陵完全一样,唯惠陵少了“连升三级”。多了笔,似乎不好组合了。看来,大清朝真的是国势衰微了。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6)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7)

石像生

好了。现在请你们把目光从擎天柱上收回来,投向那会令你震撼的前方。

看,那两列威武雄壮的士兵,正整齐地列队在八百米神道两侧,凝神注目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这就是孝陵石像生群。

石像生,又称翁仲。传说,秦时有一猛将,姓阮名翁仲,身高过丈,端武异常。奉命守边,威震匈奴。死后,秦皇为其铸造铜像,置于咸阳宫外。一日,匈奴来京,遥见以为真人,遂惊骇而退。嗣后,遂将置于墓前及神道两侧之雕像称为翁仲。又因雕像栩栩如生,又称像生。对孝陵这组石像生,老百姓叫它“十八对”。怎么解释?你数一数就知道了。

咱们从北往南数吧:文臣、武将各三对,均站立。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子各两对,一对站立,一对坐卧 。加在一起共十八对,也就是三十六件。

可能你会问了,为什么要倒着数呢?因为当地百姓有个顺口溜:“文武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子望。”既顺嘴,又好记。所以,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数了。

要不,我们还是正着来吧,这样顺道儿。

狮子,忠兽也。其雕像常置于宫殿、坛庙、衙署、苑囿,甚至显贵、富贾、豪门、大户的宅院门前,守宅护院。盖因其忠于职守,堪当重任吧。狻猊,勇兽也。《康熙字典》注:狻猊如虥猫,食虎豹。足见其神勇异常。列此队中,盖用其威严震慑,示警于敌也。然而据我观察,孝陵这对应为獬豸。因其头角足蹄,当非食虎之兽。《中华大字典》注曰:”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忠。”当为法兽。列此,似彰显公平正义罢了。

骆驼,礼兽也。温顺善良,谦恭知礼。人骑跪迎,负重无怨。象征子民臣服于君主也。

大象,祥兽也。象与祥谐音,故多取意吉祥。如背上驮以宝瓶,则称太平有象。寓意国泰民安。

麒麟,仁兽也。与龙、凤、龟合称四灵。其设武备而不为害,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是仁慈与祥瑞的象征。

马,义兽也。驭则一往无前,乘则任由驱使。为军英勇无畏,为民默默耕耘。义者,谁与比之?

至于文臣武将,则为治国安邦之辈,忠心耿耿,辅弼君王。为朝之砥柱,国之栋梁。浩浩迎宾之队,岂能缺席?

这组石像生中的动物,全为裸身自然形态,朴拙粗犷,神韵饱满。文臣儒雅斯文,武将英武剽悍。身着饰龙朝服,神态自若,笑容可掬。

我曾将这组石像生同十三陵做过对比。结果发现,除文臣武将因朝代更替而不同外,其余高度近似。不仅品类相同,风格一致,大小亦很接近。如非前朝遗物,则自明陵克隆。看来,康熙这位满族皇帝接受大汉文化还是很坚决的。

除孝陵外,景陵、裕陵、定陵也都设置了石像生。其中,裕陵八对,品类与孝陵同。但都减至一对。而景陵、定陵则只设五对,即文、武、马、象、狮各一对。这三组石像生与孝陵石像生风格迥异。狮子脖挂金玲,大象背驮宝瓶,所有翁仲均恭立,一派歌舞升平。这些作品细腻纤弱,重形轻神,已然失去粗犷豪放的气韵,艺术效果大大降低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东陵内葬的五位皇帝,唯独同治帝惠陵未设置石像生。对此说法甚多,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正史的。有野史的。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回避,大清气数已尽。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8)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19)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0)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1)

棂星门

石像生北端横亘着一道门,这就是棂星门,又称龙凤门。棂星,指灵星,为天门之象。在古代,皇宫被比作天宫,入棂星门就进入了天宫。那么棂星门即天宫之门,相当于北京皇城的正门,即天安门。

孝陵棂星门,即龙凤门。由三座火焰牌坊、四座琉璃影壁、六段掐当墙和两段翊墙组成。牌坊、影壁和翊墙分坐在四座须弥座之上。外侧影壁较内侧宽展,并呈八字向外闪出,成为八字影壁。翊墙也随影壁闪出。

该门三座牌坊均为二柱一楼。四棱石柱下戗抱鼓石,上部透插云板,柱顶承露盘上踞坐蹲龙,两两相望。大额枋上置火焰宝珠与须弥座组合。大小额枋间装摺柱、花板。额枋及柱头雕旋子彩画。摺柱、花板雕捆草。小额枋下雕槛框槅扇。上槛雕门簪、门栊。四座琉璃影壁均为庑殿顶,装吻兽。檐下装琉璃斗栱、檐枋和琉璃倚柱,下以琉璃须弥座承托。影壁芯四角镶嵌缠枝西番莲岔角,中心镶嵌龙凤团花。之所以称棂星门为龙凤门,除去只有龙、凤才有资格进入之外恐怕也与团花图案有关吧。

查,请西陵泰陵、慕陵龙凤门团花均为龙凤,而孝陵这座龙凤门团花却是莲芰鸳鸯,令人费解。经查询,乃是开放前维修时,因无龙凤团花成品,临时以花鸟团花替代。这样,完整了,好看了。但却歪曲了,跑偏了。

这座龙凤门还有一个名字,叫火焰牌坊,则因每间牌坊上都有火焰宝珠而得名吧。除孝陵外,景、裕、定、惠四陵,也各有一座棂星门,但不叫龙凤门,而叫牌楼门。这四座牌楼门规制相同,均为石木结构六柱五楼冲天牌楼。冲天牌楼,或称柱出头牌楼,是以楼柱高出屋顶而名之。

这些牌楼的屋顶——即所谓楼,系木结构建筑。大、小额枋间装摺柱及镂空花板,平板枋上装五踩斗拱,明间八攒,次间七攒,梢间六攒。屋面覆黄色琉璃瓦,饰吻兽.小额枋下装槛框槅扇.六棵四棱柱下端支戗抱鼓石,柱顶承露盘上踞坐蹲龙,东三向西,西三向东.看来,没法望君出入了.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2)

拱劵桥

进入龙凤门,辄见一座小桥——说小,其实不小,怎么也有十几米吧。一孔,青白石砌拱桥。两侧仰天石上各装七块寻杖栏板,瘿项雕云朵宝瓶。八棵望柱雕二十四气头。两块素面抱鼓石。该桥纯属礼制建筑,桥下并不流水。像这样的一孔桥,还有五座,分别位于景妃园寝、景双妃园寝、裕妃园寝、定妃园寝和惠妃园寝宫门前,形制与孝陵相同.

值得提出的是,清东陵内还有一组三座一孔桥,形制十分特殊.它位于裕陵陵寝门前,称为玉带桥。该桥每面三块弧形栏板,雕云朵宝瓶.各四棵望柱,柱头雕云龙、云风。抱鼓石则雕靠山龙。每个桥洞龙门石上雕霸下。此桥体量虽小,但精致非常。终清一代,所有陵寝独此一例。

过一孔桥前行约800米,就到了赫赫有名的“五音桥”了。该桥真名叫孝陵神路七孔桥,总长近百米。两侧各有寻杖栏板63块,雕云朵宝瓶。二十四气望柱头64棵,素面抱鼓石2块。是清东陵唯一的一座七孔桥,也是最长的拱桥。之所以有“五音桥”的雅号,盖因该桥之栏板、望柱以手扣之则可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之音,且因大小厚薄或质地差异而致音调、音色有别,故冠以‘五音桥’之名耳。

考之该桥,栏板望柱所用石材,异于别的桥梁(孝陵三孔桥除外),非房山产大理石,而是一种富含方解石之多微孔隙之石材。颇似磬石,击之发声。

当五音桥之说传开后,许多颇感兴趣的游人则随意拣拾硬物敲击取乐。一时间,众多栏板望柱遭遇了伤身之灾,斑斑驳驳,棱角破损。如若不加制止,后果堪忧。于是,清东陵文物管理处遂采取措施,桥头加装栅栏,禁止人车进入。

顺孝陵七孔桥往北,大约走700米左右就见到五孔神路桥了。该桥比七孔桥略短一些。每侧有61块栏板,62棵望柱和2块抱鼓石,其形制与七孔桥一样。这样的五孔桥还有四座,其中景陵五孔桥与孝陵一样。而另外三座都小了一些。裕陵五孔桥每侧栏板37块,望柱38棵。惠陵五孔桥每侧栏板19块,望柱20棵。定陵五孔桥每侧栏板17块,望柱18 棵。定陵、惠陵五孔桥栏板雕荷叶净瓶,异于它桥。

孝陵五孔桥北行约400米,就见到了架设在马槽沟上的三路三孔桥。清制,帝后陵寝宫门前(孝陵在神道碑亭后)设三孔桥。帝陵三路,后陵一路。孝陵三路三孔桥每侧栏板13块,望柱14棵,抱鼓石2块,掐当栏板4组,8块,望柱4组,12棵。栏板雕云朵宝瓶,柱头刻二十四气。石材与七孔桥相同。景陵三路三孔桥每侧栏板13块,望柱14棵,掐当栏板4组,8块,望柱4组,12棵。裕陵三路三孔桥每侧栏板11块,望柱12棵,掐当栏板4组,8块,望柱4组,12棵。定陵、惠陵与裕陵同。孝东陵三孔桥每侧栏板13块,望柱14棵。慈安、慈禧陵每侧栏板13块,望柱14棵。

这些三孔桥中,景陵、孝东陵形制与孝陵一致。而其余三孔桥则将望柱二十四气头改为龙凤头,并在每洞龙门石上雕霸下。

景陵三路三孔桥栏板、望柱在解放后建保管所前已全部丢失。据说被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战士推到马槽沟中。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一件也没找到。现在的栏板、望柱是经我手补做的。是否与原形制相符,待考。(未完待续)

(图为孝陵一孔拱桥)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3)

图为孝陵三孔拱桥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4)

图为孝陵五孔拱桥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5)

图为孝陵七孔拱桥

清东陵石人石马在哪个位置(清东陵石艺探微)(26)

来源:遵化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