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朱丹终于不卑微!带女儿回归田园生活,衣着朴素笑容却治愈。朱丹何许人也?198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朱丹,是国内小有名气的节目支持人和影视演员。她主持的节目和饰演的角色不多一一介绍了。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1)

随着身份的改变,朱丹的衣着风格也从审美主义变成了实用主义,裤装取代裙装,占据了日常出行的大部分造型。难得的闲暇时光,朱丹和女儿一起去茶园采茶,这套造型就透出浓烈的真我风味。摒弃了浮夸的造型感,更没有追求色系上的绚丽感,以实用感为导向,以舒适度为前提,她把目光投注到了各种日常化的穿搭。宽松的卫衣,休闲的牛仔裤,构成了她日常出行的主要造型,棒球帽更是成了唯一的装饰品。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2)

说到这儿,想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怎么还不回去?陶渊明这样问道。问谁呢?问自己。于是,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的41岁的他,当天便把前来巡视的督邮大人晾在一边——倒是没像张飞那样把督邮绑在树上抽一顿柳条棍——毅然挂冠而去:俺不跟你玩了!不就五斗米吗?不就七品芝麻官吗?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3)

当下,陶渊明开始问我们了: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啊,胡不归?有的村子十室九空,田园一片荒芜。我们该如何回答陶公呢?前不久笔者碰到经常下乡做专访的学者,闲聊中他说到,城里人回归乡下将是大势所趋。因为许多城里人厌倦了城市喧闹紧张的生活,开始想往农家小院、田园风光:大黄狗、老母鸡、石板路、木棂窗、花草拥径、瓜果飘香……宁静、从容、安详。一句话,有助于身心健康。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4)

可问题在于,能去乡下生活的人会是哪些人呢?漫说“七品”县官,即使普通科员,也断不可能“挂冠而去”。说到底,只能限于退休人员。而退休人员也未必都能像陶公那样“载欣载奔”踏上归程。不错,我们这代人中有不少是当年通过考大学从乡下进城的,有人在乡下老家还有老屋或房基地。即使城里出生的人,也有不少人因“上山下乡”而对田园怀有别样感情。但若真要回乡或下乡居住,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我身边就有几个农村出身的退休同僚。闲谈之间也曾问起“胡不归”,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老屋闲置多年快塌了,索性仨瓜两枣卖了。新盖一座吧,政策又好像不允许。有的说父母过世了,回去没“奔头儿”了,兄弟姐妹哪怕再热情,住起来也不方便。也有的对乡下七大姑八大姨唯恐躲之不及,“这个借钱那个吃请今天乔迁之喜明天‘百日’宴席……”胡不归?如何归!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5)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朱丹是也.......新闻中提到,从主持人到妈妈身份的转变,她的衣着风格都有了质的飞跃。年轻时候,人们习惯通过服饰来放大个性,突出风味。但是回归到家庭当中,朱丹才发现服饰的功能其实被过度开发了,回归到造型本身,实用性才是她需要重点关注的。身份的转变,让她的造型中都透露出一股朴素感,不再过分追逐款式的新潮,基础性的单品大面积地涌入,塑造出真实不做作的休闲风味。开来朱丹是想明白啦,提前行动了!

无独有偶,影视圈还有一位大咖也走向回归田园生活,1987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国内女演员、歌手、模特儿三栖一身的张馨予自从在《完美关系》客串出演后,就开始被大家关注了起来,出色的演技和依旧惊艳的颜值,让张馨予成为大家眼中的完美演员。

如果说结婚前的张馨予是高调张扬的,那么结婚后的她就是低调沉稳的,同时也不再执着于娱乐圈的浮华生活,反而更专注于私生活的各种小事,这也让张馨予结婚后很少再公开的出现在一些场合中。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6)

张馨予如今的私生活可以说让大家尤为的羡慕,看看她的微博不难发现,张馨予如今的生活可以用世外桃源来形容,尤其是她家里的小花园,种满了花花草草和各种果蔬,更是让大家十分羡慕,而张馨予也由以往的大明星彻底变成了果农。

不久前,张馨予再次在自己的微博中晒出了自己的近照,看样子应该是刚刚干完农活,一手的泥土脸指缝里都是,让整个画面多了不少别样的味道。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7)

而干完农活后,张馨予也开始享受自己的闲散时光,在院子里的小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还有半个大西瓜,加上周围舒适淡然的环境,让整个画面都多了不少的淡雅和安静,简直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了。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8)

反观我们这些“老古董”还没活明白,七大姑八大姨还何曾有之?都这把年纪了,姑姨可想而知也。走动勤的多是弟弟妹妹们:“哇!兄弟回来了,快去看看!”对了,去年笔者回到年轻时曾下基层的村里,乡政府的“官员”也来了,“哎呀!兄弟,以为你在城里呆傻了……”随即杀鸡摆酒,吆五喝六,一醉方休。至于左邻右舍的孙辈儿随礼红包,一次二三百元足可搞定。如此有来有往,皆大欢喜。倘因懒着脚不挪窝怕打扰,挂起“免战牌”就陷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悲哀了!如果长辈还在,更应该提步前驱了.......曾有一首无名氏所作《慈母窗前盼梅开》的词句道出了人间真情:

寒风淹落雪花飞。浪子思乡梦几回。

老树柴门暮色灰。念成堆。慈母朝思窗外梅。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9)

房子也无需新盖。说实话,很多老屋早被这几十年“推陈出新”了,一位当年村里的小老弟就在相距八九里的小镇边上买了一座。迎门一大架葡萄,浓荫匝地,别有洞天。几间大瓦房,端端正正,满屋阳光。前后左右,宽宽敞敞。近处种菜种花,稍偏一片玉米,四周遍植果树:桃、李、杏、梨、海棠、樱桃、山里红;篱笆外栽山杂木:榆、柳、白桦、核桃、蒙古栎、五角枫……十年栽种下来,花香树色,郁然秀茂,蜂飞蝶舞,鸟语虫鸣,加之晨曦玉露,日暮炊烟,入夜满天星斗,四野银辉……如此田园,岂能不归!

田园杂兴诗第二十四首 田园将芜胡不归(10)

“良田三二亩,桃花四五枝。朝霞堂前燕,落日枕边书。”谁写的诗来着?其实,谁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了“城里人”的魂之所依、心之所系,写出了精神田园!

写到结尾用南宋著名教育家陈普《归去来辞》“收官”吧!

归去来兮,吾生复何之。故园三径在,桃李不成蹊。台榭荒凉已无忧,阶除寂寞人已希。胡飘飘而不返,将役役以奚为。丈夫不自量,处世宁堪悲。省一朝之若是,悟百年之已非。饭山曾是饿唐甫,首阳曾是饿夷齐。名重天下何足比,利重天下何足奇。觉利名之不昧,知贫贱而勿悲。归去来兮归去来,长安纵好休徘徊。足巾屏之行李,拂藜杖之尘埃。杜宇知我意,声声苦相催。故园行乐处,满地生苍苔。归去来兮,闽山之巅。山奇水秀,可以忘年。水渺茫而法白,山排闼以争前。昔年桃李,依旧成阡。石径萦纡而藤萝耸茂,茅茨幽迥而松菊争妍。盘餐三百口,食足二顷田。吟且咏,乐且禅。饱而嬉,困而眠。心坦坦,腹平平。正是故园行乐处,谁知此乐乐悠然。东风起兮百草芊,缘杨飞絮杏花鲜。蝶翅乱,鸟声喧。翠欲黛,红欲燃。归去故园行乐处,几阵南风入舜弦。西风至兮鸿雁来,万物萧条景物猜。虫声切,猿啸哀。梧桐败,菊花开。归去故园行乐处,清风明月好安排。霜风凛凛雪花飞,村落无人猿夜啼。泉酒冽,溪鱼肥。燃兽炭,拨蹲鸱。归去故园行乐处,竹外梅花三两枝。红日三竿渔父去,云迷四野牧童归。朝暮之情何已矣,四时之景已如斯。已矣乎曷之,予知归去兮。松菊候门而南山耸媚,花鸟欣迎而北岭喧呼。悔知非之既晚,乐成赋以归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