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最后下场和后代(秦桧的后人遭到了恶报吗)(1)

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佞臣之子多为奸,可见前人道德风范的重要;但时日久了,圣贤也会有逆后,奸恶之后也能为善。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其意是君子的流风余韵,传至五代以后便断绝了;而小人的流风余韵,五代以后也没有了。

其实,像秦桧的“小人之泽”,三代即“斩”了:秦桧儿子与孙子尚随其恶;而其曾孙秦钜(?—1221),在秦桧去世66年后,已成为捐躯疆场的抗金名将了。

秦桧奸恶的非血缘继承

秦桧(1090—1155),乃一代奸恶,但是历史上记载的秦桧后人,其实都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其妻王氏不育,人们所认可的秦桧唯一的儿子秦,不是他的亲生;而他的亲生儿子,送给了别人,根本不姓秦。

赵构与秦桧剧照

与秦桧狼狈为奸、表现卓绝的秦,自然被其父视为“接班人”。1155年十月,66岁的秦桧病重,也许自料来日无多,秦桧策划秦继承相位。因为假如秦桧死前秦当不上宰相,秦要守孝三年,而后能否获得相位就难测了。秦桧“欲擒故纵”,向高宗表示自己与秦准备“退休”(致仕)。古代有70岁致仕退休之例,身体有病可以提前。但秦年纪尚轻,一起准备“退休”,无疑是希望得到高宗的明确态度。秦也按耐不住,两次上书要与父亲一起“退休”,说这是他们父子的“素志”。

宋高宗表面上虚与委蛇,十月二十一日,他亲自看望病榻上的秦桧,“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怀中出一札,乞以代辅政,上视之无语”。秦急不可待地问“代居相位者”,高宗怫然不悦说:“此事卿不当与。”

第二天,高宗批准了秦桧父子的“退休报告”,予以公布,名义上还封秦桧为建康郡王,晋升秦为三公少师,但实际上等于剥夺了二人的官职,连同秦桧的孙子,也一同被罢官。听到罢黜消息的秦桧,当晚遂一命呜呼;被迫“退休”的秦,则于六年后郁郁而终。

不姓秦的秦桧亲子

据说,秦桧并非无子,但与秦的命运类似,秦桧亲生儿子也是妾所生,非嫡出。而秦桧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妻管严”,他不得不把庶出的儿子送给别人。

秦桧最后下场和后代(秦桧的后人遭到了恶报吗)(2)

秦桧的儿子叫林一飞,字陛卿。南宋著名词人、笔记大家周密(1232—约1298)在《齐东野语》中说:“桧素畏内,妾尝孕,逐之。生子为仙游林氏子。曰一飞,以桧故,仕至侍郎兼给事中。其兄一鸣,弟一鹗,皆位朝列。泳尝劝桧还一飞补处,未果而死去。”其中记述了秦桧曾与心腹曹泳谋划,使林一飞认祖归宗,但秦桧一死,树倒猢狲散,这事便不了了之。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在《老学庵笔记》卷三也提到“秦桧之有十客……曹泳以献计取林一飞还作子为说客”。

又据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林一飞曾做过枢密院编修官、屯田员外郎等。他的二弟一鸣、一鹗皆有官。李心传虽没有明言林一飞与秦桧有父子关系,官亦未至侍郎兼给事中之事;但被秦桧、秦视为心腹是没有疑义的。秦桧临死前,林一飞就参与谋划秦继任宰相之事,可见他也身受亲生父亲之泽,成为秦桧为奸作恶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齐东野语》所说秦桧之亲子在仙游,名叫林一飞,是极有可能的。所以,秦桧真正的后人,应该是仙游林一飞之后。但林一飞丧失了认祖归宗的“机会”,没有姓秦,后来秦桧名声“臭”了起来,他也自然不再往秦姓靠了,于是秦桧的真正后人也就逃过了历史的关注。

秦桧的孙子

秦有三个儿子(即秦桧名义上的孙子):秦埙、秦堪和秦坦。由于有一个“好”爷爷,他们在儿童时期就有了相当高的官衔,且秦坦还在襁褓之中。1145年六月,宋高宗亲自到秦桧家,“三孙并直秘阁,赐三品服,秦埙居长,仅九岁”。也就是,秦埙生于1136年,秦堪与秦坦的生年当在此后。

1150年,秦埙、秦堪二人并进直显谟阁;时隔一月,秦埙进为右文殿修撰,秦堪进为秘阁修撰。1154年,也就是秦桧去世前一年,秦埙在爷爷和父亲的帮助下,本来“有望”获得状元,但最终被宋高宗压为探花。不过,“未几,埙修撰实录院,宰相子孙同领史职,前所无也”。当年十一月,秦埙进为工部侍郎,其时年仅18岁;未几又改为礼部侍郎,可谓少年得志。然而,等到秦桧死去,秦被罢官,秦埙、秦堪及秦坦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

不过,虽然不再是朝中权贵,但秦家的产业并没有被没收,秦埙、秦堪和秦坦还能过着奢华的生活。

宋高宗曾赏赐给秦桧良田美宅无数,在秦死后,秦桧的三个孙子分家而居。1169年,曾与秦埙同年参加殿试的陆游经建康(今南京)时,访过秦埙,秦埙“延坐画堂”,所居“栋宇宏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盖赐第也”。有人对陆游说:“言秦氏衰落可念,至屡典质,生产亦薄。问其岁入几何,曰米十万斛耳。”

捐躯战场的秦桧曾孙

虽然血缘上没有关系,但秦桧名义上的后人,还要背负秦桧的巨大道德恶名。但是,当秦桧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秦埙的儿子(即秦桧的曾孙)秦钜,却以抗金烈士的英名,走出了家庭的阴影。

秦桧最后下场和后代(秦桧的后人遭到了恶报吗)(3)

秦钜字子野,宋宁宗时曾任蕲州(今湖北蕲春)通判。《宋史》记载:1221年,金人南侵进攻蕲州时,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抗敌。后“求援于武昌、安庆,月余,兵不至”,策应兵徐挥、常用等将弃城逃跑,城破。秦钜与李诚之各以自随之兵与金兵巷战,死伤将尽。秦钜拼回到官署,“乃赴一室自焚”。有老兵看到烟焰中穿着白色战袍的秦钜,冒火将其救出,“钜叱曰:‘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制衣就焚而死”。秦钜的两个儿子秦浚、秦“从父俱死”。

后来,南宋皇帝特封秦钜“义烈侯”,与郡守李诚之皆立庙蕲州,御题“褒忠”二字。“赠浚、通直郎,赙以银绢各二百。”由此,秦钜名列《宋史》“忠义传”,与位居“奸臣传”的爷爷秦桧,形成天壤之别。

“小人之泽五世而斩”,诚哉。

作者 | 李万刚

来源 | 《百家讲坛》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