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写作,不要先追求辞藻华丽

刚当小学生家长时,最怕语文作业里有造句。

用学过的成语造句,小朋友写:“我今天学了一个成语,取长补短。”“老师今天教我们一个成语,徒劳无功。”“我今天记住了一个成语,拔苗助长。” ……

想春风化雨,他一脸顽固,句子哪里有错;想河东狮吼,又觉欠缺底气,句子的确没错。

不就造个句子嘛,能有多难,做家长的撸起袖子准备示范。然而,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成年人习惯了连贯思考,面对一个个孤立的词,竟也一时想不出要怎样构造出一个好句子。

于是理解了,为造句而造的句子,语言孤立无援。没有前因铺垫,没有后果兜揽,凭空而生,无根无基,自然容易做陈述,不易产生思想。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帮孩子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1)

写文章,比语句干巴巴更糟的是言辞华丽,却内容空洞,不知所云。

文章是表达,句子之间有各种复杂的关系,写文章若缺乏整体性思维和内在逻辑的引领,只用割裂的方法确定行文结构,再回填内容,自然是程式化的腔调、套路化的模式。

很多文章如果细究结构,会发现不过就是小学作文阶段常用的总分总结构,文章优劣却有云泥之别。好文章让读者看到文本,差文章让读者一眼就看出结构。区分高下的,首先是思想的深度,其次才是表达能力。

好文章是怎样炼成的?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述《文心雕龙》里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 积学,是不断汲取,储备知识;
  • 酌理,是斟酌辨析,训练思考能力;
  • 研阅,是拓展感知力、洞察力,形成思想。
  • 至于文辞,那是顺应心中情致,自然而然演绎出的。
  • 也就是说,浑然天成的文辞,具有整体性,是功到自然成。

这也是写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

作家毕飞宇说:“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自然就写出来了。”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帮孩子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2)

阅读积累,是提高儿童写作力的必备基础

毕飞宇是我很喜欢的学者型作家。

他自己也不避讳这一点。他说过,相比于很多作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人生可谓极度苍白,所以,要靠阅读来填补,他是通过大量阅读小说而学会写小说的。

身兼小说家与阅读家的功底,毕飞宇解读小说特别精彩。他的解读不是那种学院派的研究,而是解说出了作为读者,能拥有多遥远的边界,又在细微处,能拥有怎样的“轰轰烈烈”。这就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感受力

比如读蒲松龄的《促织》,直观感受是“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涛汹涌”,但还不够,还要深入到苍山如何绵延、波涛如何汹涌。这就是进入文本内部,从语句的间隙,探究小说运行的关窍。

作家的才华如何驱动,作品的氛围如何营造,使用的语言如何触发读者,叙事的节奏如何把控……这些门道与其说是作家的技能,不如说,是作为阅读者,在文本中探秘的功夫。

阅读,就是读者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为自己建立阅读者的思维逻辑。不同的读者,能达到不同程度和层面的“懂得”,得出各异的见解、形成各自的观念,这也是最好的思维与表达训练。

很多作品入选考题的作者会调侃,自己都未必答得对那些题目。除去命题水平,还因为他们是从写作者的视角出发,而解读,是阅读者视角。

其实作家通常都有一个共识,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完成,面对万千读者,它将不再独属于自己。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作品,就是阅读者将自我投入到作品中,与文本一起,进行一场重构之旅。阅读者的感受力,决定了这趟旅程的品质。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帮孩子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3)

提高写作力,应该怎样阅读

阅读作为训练思维、发展思想最好的实践,是语文教学最为必要的补益。教育界已经在用各种方式推广阅读,很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里,已有类似读书半小时且是阅读整本书这样的要求,中学生的假期作业里,也会布置名著阅读。

然而,即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所周知,还是常听到有家长这样抱怨:

写作文,字数要求不过是千百字,读那么长的书有什么帮助?学生哪可能静下心来读那么长的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可浪费。

这就是为提升写作能力,该怎样读书的问题。

写作文,寥寥数百字的篇幅,要写得好,需要的是远超篇幅的写作能力。

语文老师最头痛学生的作文里各种假大空的套话,尤其网络时代,学生们的作文经常大批量雷同,全是背诵、套用的网上范文。

老师常说写作文要真情实感,可学生一写身边的人和事,都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感人,就是天堂里的奶奶、病床上的爷爷之类的虚假捏造;遇到挫折,就都跑去看凌寒独自开的蜡梅、凄风苦雨中的小草。

为什么?缺乏感受力。如同做演员的,开心就是哈哈哈,悲伤就是挤眼泪,并不是演员不知道表演要表现细节,而是感知不到、理解不了,可以有怎样的细节。

文学作品最能展示世界和人性的丰富多元,最能拓展人生经验和感受力的边界。感受力的问题,通过阅读就可以解决大半。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帮孩子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4)

阅读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既要下笨功夫,还要讲技巧。

阅读积累:仰望星空,就高;写作训练:脚踏实地,就低。这是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这几点建议:

1. 打好根基,用仰望的姿态,见识比自己的阅读能力略高的好作品,一步步拾级而上。见多而识广,用好作品引领视线、开阔视野,才能知道好的语言可以是什么样,好的表达有怎样的可能性。

2. 先泛读,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要涉猎各类作家的作品,领略不同的风格;要拉开阅读层次,读过长篇,就要搭配中篇、短篇来读,读过图书,可以再读读杂志,对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建立直观的对照感。

3. 先读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后,再读解读之作。这样读,才会有观念的碰撞,避免填鸭式存储,锻炼深入思考的能力。

4. 量的积累要有,质的保证也要有。书籍不是一次性产品,好书需要重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每一次重读,都是跟过去的自己交流对比,强化感受力。

5. 定期精读。选一本喜欢的书,或者,随意抽取一本。确立几个主题,深入文本探究。比如:人物的心理发展,故事的伏笔布设,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某些细节的作用,等等。主题研究,第一个层次是回答,第二个层次是评价;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叙事,好,好在哪里,不好,缺失在哪里,如果是你,你将如何安排。对阅读细节的追寻,就是精细化感受力和理解力的过程。感受到了,就有想法可表达,有想法,就有表达的意愿。

6. 记录。不要在意结构,不要在意修辞手法,忘记一切训练过的规范程式,随手记录内心的感受。开始写,这是对写作最基本的训练。写下来,有文本可依,才能用你的感受力去进行修正。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帮孩子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