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一)经典章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日积月累朗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六年级日积月累朗读(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小学语文六年级日积月累朗读

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一)经典章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kūn),君子以厚德载(zài)物。——《周易》

译: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天作孽(niè),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4.玉不琢(zhuó),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8.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9.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译: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比喻“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比喻“义”),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践,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厚禄高官不能扰乱我的内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力相逼不能改变我的志向,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10.孟子曰:“恻(cè)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cè)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孟子说:“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的心,人人都有;羞耻惭愧的心,人人都有;谦让而有礼貌的心,人人都有; 判断对错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怜悯的心,是仁的表现;羞耻惭愧的心,是义的表现;谦让而有礼貌的心,是礼的表现;判断对错的心,是智的表现。”

11.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选自《孟子·尽心上》)

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然而称王天下是不在乐事之中的。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灾没难,是第一种乐趣;抬头不愧对苍天,低头不愧对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去教育他们,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1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15.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选自《庄子·杂篇让王》)

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16.好学近乎知(zhì),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1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9.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史记》

译: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2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4.临渊羡(xiàn)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与其羡慕,不如动手去做。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26.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méng)。——《三国志》

译: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2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guān);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译: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31.业精于勤,荒于嬉(xī);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3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zhuō)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醒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3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3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于道。——老子《道德经》

  译: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译: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

39.祸兮(xī)福之所倚(yǐ),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

译:祸,是福存在的根本理由,福运,则总是隐藏在祸患之中祸与福。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经》

译: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胜一筹。

  说明:

1.期中考试前经典章句背诵前二十则,期中考试后经典章句背诵后二十则。

2.个别较长的语句,学生可以选择只背诵黑体字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