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的铁骑践踏中华大地(我炸死了45个日寇)(1)

人物档案:

武德忠,生于1925年4月,党龄77年。

在历城区仲宫街道稻池村,很多人都知道一位名叫武德忠的老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家乡建设中同样冲锋在前。说起他,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一个人炸死了45个日寇!”

96岁的武德忠耳背得厉害,许多故事要在子女的帮助、补充下才能断断续续讲述。可他回忆起战场上的场景、说起党的恩情,神情激动,令人为之动容。

被八路军救了一命“没枪高”的他离家参军

1925年4月,武德忠出生在原柳埠镇黄巢车子峪村,4岁时父亲离世,随改嫁的母亲到了现在居住的稻池村。1938年12月,日寇入侵这个宁静的山村,进村后见人就开枪、见房子就烧,村民死伤惨重。武德忠的继父带着对侵略者的愤恨病逝后,母亲独自带着3个儿子生活,十几岁的武德忠只能到地主家扛活糊口。

日复一日的劳累使武德忠十分瘦小,1943年春的一天,他因体力不支晕倒在了路上。“十几个扛枪的人停下来,给我灌了几口水,等我清醒了,又给我留下一块干粮,接着就往东走了。”武德忠说,自己当时只知道他们是好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就是专打日寇的八路军。

从此,武德忠心里就存了参军的愿望。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四处打听“哪里有当兵的”,终于在西营的一个山村找到了部队。当时的武德忠“还没有枪高”,去了几次都没能留下,每回都垂头丧气地回家。

这年秋天,武德忠下定决心,要去章丘找部队参军。

挺身而出扛起炸药包炸倒敌人据点的炮楼

在章丘,武德忠加入了武工队,第一次战斗就打了个漂亮仗。

“在泰安和莱芜交界的地方,有一支日军小分队每天都在这里路过。我们埋伏在两侧的山上,日寇出现的时候就把手榴弹砸下去,把他们都炸死了!”武德忠的叙述很缓慢,但回忆起那场战斗依旧兴奋,“别提多解恨了!”

武德忠战斗英勇,事事冲在前头,1944年11月被批准入党。从那时起,他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使命。

1945年阴历二月二,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命令武德忠所在的十团二营,消灭盘踞在孙村的日寇。这天深夜,战士们冒着大雪向孙村进军。敌人的据点有一处炮楼,一条条火舌不停地向外喷射,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

“谁上去把炮楼炸了?”

紧急关头,武德忠挺身而出,抱起15公斤重的炸药包冲出了战壕,在雪地上匍匐前进。“机枪手连续打了几梭子弹掩护,我好不容易才到了炮楼跟前。”武德忠迅速起身,钻到炮楼下,看准炸药包的导火索,点燃后火速向回跑。随着身后的巨响,炮楼“轰”的一声塌了。

后来,武德忠从战报中得知,当时炮楼内有50个敌人,让他炸死了45个。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斗的英勇表现,武德忠荣立一等功。

复员后建设家乡带领全村过上好日子

战场上,武德忠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至今留着几处伤痕。1952年,武德忠复员回家,在稻池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此时,建设好家乡、带领村民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成了这位老兵的心愿。

接下来的十余年间,武德忠带领村民开发荒山,栽植柏树、刺槐和各类果树;为抗旱打了5眼大井,村里的500多亩山地成了良田;整治山洪冲刷成的“石子滩”,用时4年让河滩露出容颜……

“我父亲还利用在部队上积累的经验,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抓捕犯人,作了很多贡献。”武德忠的儿子武中水说,父亲一生对党忠诚、感恩,经常说自己从小过的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日子,正是因为共产党的领导,才翻身得解放,挺起腰杆走向富裕。

如今,老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许多事想得起却说不出。可他最爱穿的一身衣服,依旧是参加活动时领的一套仿八路军军服;最爱看的电影,依旧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黑白片。受老人影响,家中几代人生活简朴、为人忠厚、正直。

山坡上,老人种下的那些树苗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他期待的美好未来,已经到来。(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卢宇辰 赵晓明王照重)

对党说句心里话

记者:您做了这么多,是真正的老英雄!

武德忠:我做的这些不算什么,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了的烈士,连白面馍馍都没吃上。

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您有什么话想对党说?

武德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我一辈子感谢党!

来源: 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