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的故事人尽皆知,他面貌丑陋,身高不到1米5,却有着一个貌若天仙的妻子潘金莲,潘金莲也不是个本分的人,不仅和当地恶霸西门庆狼狈为奸,还狠心毒杀了武大郎,武大郎可以说是命运极其悲惨。

也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读了《水浒传》,许多人便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感到好奇。

为了弄清楚历史上武大郎真正的形象,考古学家们于1992年到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开掘武大郎的古墓。

直到此时,武大郎的真实形象才得以面世,一场800多年的骗局也就此被揭开。

那么武大郎真的像《水浒传》中所写的那般矮小丑陋吗?这场800多年的骗局,究竟又是什么呢?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1)

武大郎影视形象

武大郎墓被发现,揭开武大郎真实形象

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读到了《水浒传》,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也变得家喻户晓。

这时有不少人对于武大郎的形象感到十分好奇,这样一个身长不到五尺,面若枯皮的人究竟有多丑?他那备受唾骂的妻子潘金莲又是什么样子,能够引起西门庆的注意?

为了弄清楚历史上武大郎真正的形象,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决定到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开掘武大郎的古墓,作进一步的调查。

当时武大郎的后人也为此感到困惑不已,他们一再向外界解释,自己的先辈武大郎并不是这样面貌丑陋的人,武大郎的妻子和西门庆更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是由于《水浒传》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根本没人相信他们的话,因此他们就同意了古墓的开掘。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2)

经过一番测量之后,考古学家们又找到了之前村民们挖掘的那座墓,并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只见那个金丝楠木悬棺还完好无损地躺在里面,这让所有人都十分惊喜,因为前些年盗墓的猖獗,保存这么完好的古墓基本上已经很少见了。

可是很快,他们就又产生了另外一个疑问,《水浒传》中说武大郎是一个身高只有1米5的卖烧饼的摊贩,这具棺材怎么会有1.9米长,并且还用这么上好的金丝楠木?

考古学家们抱着满腹的疑问,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副棺椁,里面只有两具整整齐齐的尸骨,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两具尸骨一大一小,靠得很近,看上去像是一对十分亲密的夫妻。而根据其中一具较长的尸骨判断,遗骨应该是一名男性的,并且身高在180左右,和人们口中传唱的1米5、面目可陋的小矮子没有半点关系。

考古学家们担心挖错了墓,又拿着武家庄族谱核对了半天,确定了这个墓确实是武大郎的,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水浒传》中的武大郎真的是杜撰出来的?真正的武大郎实际上身长八尺,貌比潘安?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的“谣传,揭秘真实的武大郎

实际上,《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形象确实是历史对他的误解。

武大郎原名武植,字田岭,小的时候十分聪颖,读书也很用功,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可是因为幼年丧父,武植家中家境贫苦,母亲只好带着他迁居到孔宋庄村(也就是后来的武家那村)谋取生计。因为是家中长子,当时街坊邻居都称呼他为“武大”,因此便有了后世称呼的“武大郎”。

他们在这里小村子里分到了15亩地,武植一边读书,一边耕种田地,他的母亲就纺纱种菜,两个人相依为命,日子也还算勉强过得去。

当时武植有一个同窗,名叫黄堂,家中条件比较优渥,见武植读书认真,学习用功,十分欣赏,便经常对身无分文的武植伸出援手,两人因此成了极好的朋友。

不久之后,志同道合的两人就迎来了几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武植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科举中了进士。要知道当时考上进士的大多数都已经年过中年,而武植年纪轻轻就考上进士,实乃是英年才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4)

武植祠的雕像

得到皇帝的封赏之后,武植就成为了山东阳谷县的县令,成了一名七品的官员。因为身材魁梧,长得丰神俊朗,又熟读四书五经,博学多识,邯郸县的知州对这个年轻人也是十分看好。

便特意找媒人前往说媒,一来二去,这位邯郸知州的女儿就嫁给了武植。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位女子正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潘金莲的原型潘金兰。

那么历史上的“潘金莲”真的和恶霸西门庆有不正当的关系吗?

实际上这也是世人对“潘金莲”最大的误解,作为一名接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潘金兰并不是世人想象中的行为浪荡之人,反而遵守三从四德,为人贤惠,和武植夫妻琴瑟和鸣、十分恩爱。

自从成为阳谷县的县令之后,武植为官清廉,乐善好施,每逢有村民吃不上饭,武植都要伸出援手帮衬一把,也正是因为如此,阳谷县的村民们对于武植都是十分的尊重和敬佩,都打心眼里认同这位一心为民的好官。

作为一名知书达理、勤俭贤惠的女子,潘金兰对于丈夫的事业也是十分支持,她不仅亲自帮丈夫施粥,还经常和村子中的一些妇女打成一片,了解她们的生活,帮助丈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5)

潘金莲影视形象

一时间,武植夫妇就成为了阳谷县远近闻名的“模范夫妻”,潘金兰还为武植生下了四个孩子。每当有人提起他们,都会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

然而这样一对“模范夫妻”,又是怎么成为后世流传的那般丑陋不堪的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武植的那位同窗好友黄堂。

起于谣言,武植百口莫辩

作为武植的同窗,黄堂是和武植一起参加科考的,可是黄堂有“慧眼识珠”的能力,却没有足够的学识,最终是名落孙山,只能抱憾返乡。

原本靠着家中的财产,黄堂日子过得也算不错,可是不幸的是,黄堂刚刚回到家中没多久,家中就遭遇了一场大火,一夜之间,黄堂变得一贫如洗,日子过得愈发艰难。

某天,黄堂忽然听到有人说武植在山东的阳谷县已经当上了“大官”,还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生活得十分幸福,这让黄堂看到了一丝希望,自己怎么说曾经对武植也算有恩,如今“恩人”遇难,武植一定不会见死不救。

因此黄堂在打定主意之后,就到阳谷县找到了武植。

分别数年的好友相见,分外眼红,武植还像从前一样,热心地将黄堂招呼进了家中,为他安排了住处,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武植平时一直忙于政务,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黄堂叙旧。黄堂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没有见到他,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开心,还以为是武植有意避让他。

终于有一天,两人有了时间相聚一堂,黄堂就直截了当地对武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田岭兄,实不相瞒,这次前来是有事相求,前段时间恰逢家中走水,现在一家上下几口人连口饭都吃不上,所以想到田岭兄这里谋个差事,好养活我那一家几口。

武植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昔日恩人遇难,他必定是要帮的,可是他为人清廉正直,实在是不愿借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贸然为黄堂谋差事,便拒绝了他。

此时黄堂还不甘心,心想既然不能谋个一官半职,那就借些钱财来盖个房子总不过分吧?于是他再次向武植提出请求。

可是武植也是为难得很,平时自己的钱都用来接济百姓了,自己穿的还是往日的旧衣服,吃的也是野菜糊糊,哪儿还有钱接济黄堂呢?因此他再次苦着脸拒绝了。

这下黄堂有些生气了,心想道:自己曾经不遗余力地接济武植,他怎么能够当上大官后就翻脸不认人呢?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7)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眼见从武植这里得不到好处,黄堂一怒之下便离开了,回去的路上他越想越气,便到处编排武植的坏话。

他到处宣扬武家大郎是一个身长不过五尺、面貌丑陋的矮子,然后将这些话全部都写在沿途的墙上和树上,还画了许多嘲讽武植的图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时间,不了解武植的人开始到处拿武大郎寻起了乐子。

当时恰逢有一名叫做西门庆的恶霸被衙门处决,黄堂转念一想,便将潘金兰说成和西门庆有不正当关系的人,这件事也在十里八乡之间被传开,任凭武植一家以及阳谷县的村民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因此历史上的潘金兰不仅和西门庆半分关系都没有,就连西门庆的面都没有见过,更遑论两人狼狈为奸之事。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8)

西门庆影视形象

武植卸任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过起了清闲的生活,潘金兰也跟随丈夫一起回到了孔宋庄村,两人在这里生活得十分美满,村子中的人也十分敬重他们。

他们离世之后,村子中的人为他们准备后事,发现武植的家中竟然是一贫如洗,这让众人都感到十分难过,也对武植清廉的为人感到十分的敬佩。村民们便筹钱为他准备了楠木棺材,将夫妻二人埋葬在一起。

可是外界对于两人的谣言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尽管武植的后人曾经对此做出过解释,但是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要想改变人们心中的观念简直是难如登天,这件事情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像真的一样。

到了明代,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偶然听到了“武大郎夫妇”的故事,不了解真相的他心中感到愤愤不平,便将这个故事写进了书中,武大郎卖烧饼的丑陋形象跃然于纸上,潘金莲也被人们唾弃至今。

直到1992年武植的墓被挖掘出来,人们才得以从其尸骨中窥见一星半点他曾经的风貌。

河北出土武大郎墓穴(1992年河北挖出武大郎墓)(9)

后来,施耐庵的后人在得知这件事后,还专门赶到武家那村向武大郎和潘金兰的后人道歉,并亲自为武植和潘金莲塑像,以表诚意。

直到今日,武家那村中还侍奉着武植祠,里面也有透露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的潘金兰画像。武植后人和施耐庵后人也在坚持不懈地为武植夫妇正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武植夫妇真正的形象,也会对他们清廉的为人感到敬佩。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谣言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古时候是因为消息闭塞,所以无法为武植正名,可是现在消息灵通,却依旧有人在各种新闻中看花了眼。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耳听不一定为实,谣言止于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