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话搞笑音乐(你这么土)(1)

首先声明,这篇闲聊与那英批评刀郎或者丁太升批评高进无关。虽然我对那英和丁太升的批评觉得无法接受。

这篇仍旧闲聊“八音”,说说土制乐器。

土——粘土,也能烧制成乐器。

比如“埙”,非常古老的一种响器。据说发明者是暴辛公——好生疏的名字,已经在古籍中沉睡得太久了,他是东周的京畿小国暴国的国君(暴姓之祖),大概是因为善于吹埙,进而改良了埙,应该不是发明者,因为埙远比东周要古老(半坡遗址就曾出土)。先民制造“石流星”用以狩猎,赶上些空心有孔的石头,一旦抡起来嗡嗡作响,一身“艺术细菌”的祖先们受了启发,于是用陶土烧成了形如雁卵、中空外孔的埙。

我觉得空竹大概也有一个类似的发明过程,《水浒传》里不是有宋江托物言志的诗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是让现代人汗颜啊,甚至北大清华,十三亿人中最精华的头脑群英荟萃,也不见得比先民玩儿的更新奇啊!

《诗经》里说“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í,竹制乐器,类似笛子)”——兄弟俩一个吹埙一个吹篪,一派和睦亲善,那时候没有拆迁分房处置遗产这类劳心费神伤感情的事儿,兄弟们到一起玩儿个音乐沙龙——真正的“中国好声音”啊!

而“埙篪”组合堪称古代的“完美星搭档”,二者逐渐建立了高尚的、纯粹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所以“埙篪”被拿来形容兄弟朋友间的亲密和睦,大概就如现在的“筷子兄弟”吧!清代吴苑《到家》诗曰:“……忆昔少年时,老屋埙箎奏。树下共嬉游,兄先弟随后。树今已成围,山石还如旧。拟采南陔兰,相偕饰容臭(香囊)。匪敢赋闲居,献母南山寿。”这诗写得好啊,读之,忠孝和睦之心油然兴起。

另外一种土质乐器叫“缶”,说白了就是陶罐,《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高兴起来什么不能敲敲打打呢?李白不是说“忽闻岸上踏歌声”吗?苏轼不是说“扣弦而歌”吗?尚武的关西大汉们不爱玩精致的玩意儿,《史记·李斯列传》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这话可是语带讥讽啊!可时至今日,华阴老腔不还啪啪砸板凳呢吗?倒也好听——“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你要用钢琴伴奏,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二人对话搞笑音乐(你这么土)(2)

听这乐器,带着沉钝的杀气,当年蔺相如就是拿着这么个瓦罐儿,让秦王敲一下,“不敲,我砸死你!”要知道,“五步之内,人尽敌国”啊!秦王只好就范——“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强秦。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击缶人。”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呢?——“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会”。所以在古代宴会上,击缶而歌时,有时可能表示的是一种臣服。据说古代葬礼上,也有击缶的传统,庄子“鼓盆而歌”,是也;现在孝子摔盆,变也。(一家之言啊)

二人对话搞笑音乐(你这么土)(3)

不过,看过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击缶表演后,我才知道是自己浅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