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姓在我国姓氏中,自古至今如一颗耀眼的恒星,持久闪耀在历史的长河。李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超其他姓氏。

在我国历史上,李姓人所建的政权最多,也远超其他姓氏。罗列一下,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多人,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李姓政权最耀眼的是唐王朝,本文自不必详述。当今我国的民族复兴大计,要将民族复兴到什么样?可以说就是大家心中那个梦——梦回唐朝。看看,多高的位置!

李在哪里读(李从哪里来)(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声威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四夷来贡;对内,政治修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创造了李氏天下的贤明之治。

李氏唐朝,是李姓人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2

“李”从哪里来?

据史载,李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而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了女华生皋陶。皋陶是尧帝的理官(相当于现在的法宫)。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自然以“理”为姓。

据说皋陶是我国刑律的创始人,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刑律。其子孙三代世袭理官职务,也叫士师,后改称大理,所以人称理氏。

商朝末年,理氏后人理征在朝廷做官,他为人十分正直,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纣王恼火了,杀了理征,扬言还要杀他全家。理徵的妻子契和氏闻讯便带着儿子利贞逃跑。

契和氏往她娘家陈国(今河南淮阳)方向跑,到了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俩已是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在寻找食物时,找到一种长在树上的果子——“木子”,他们得救了。

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继续往河南东边逃,在离淮阳不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安定后,为了表达对“木子”救命的感激,利贞改姓“李”。理、李同音,又能躲避商纣王的追捕。李姓就这样产生了。

小结一下:

黄帝——帝喾——皋陶(做理官,以“理为姓)——理征(触怒纣王)——利贞(始姓“木子”李)

朋友,如果你姓李,请去看看你家神龛上面写的家族郡望堂号是什么?很可能是下列几个之一——陇西郡、赵郡、顿丘郡、渤海郡、中山郡。李姓的郡望堂号,以赵郡和陇西郡声望最盛。

普及一下:

堂号,是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比如:如清河张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吴兴姚氏等。

“堂号”既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又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回头来看看李氏家族声望最盛世的郡望堂号: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县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一世孙李忠。

李姓的诸多郡望中,陇西郡和赵郡最为著名,除了少数民族改复姓为单姓和赐姓李氏外,其他分支几乎都是从这两支中衍生出来的,故李姓主要以这两个郡望为堂号。

秦汉时有李姓人迁居陕西、四川等地,其中,今天成都一带的李姓在三国时繁衍旺盛。从三国开始,李姓延伸至辽宁、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魏晋南北朝时期,李姓成为中原五大姓氏之一。到唐代,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李姓成为国姓,并大举南迁,分布于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广东的李姓陆续迁入台湾地区。

李姓的名人如天上的繁星,数不清。举一些代表: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隆基、李煜、李时珍、李自成……

李在哪里读(李从哪里来)(2)

李在哪里读(李从哪里来)(3)

李在哪里读(李从哪里来)(4)

好了,“李”从哪里来?这算是简单的回答了。你是否觉得姓氏溯源,其实是很有知识性,很有趣的呢?

谢谢您的光临,祝您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