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丙月
唐代清河人崔慎由、崔胤父子,先后在唐宣宗、唐昭宗时期担任过宰相这一重要职务,这两个人的经历,同时,也为我们中华成语的宝库增添了两个新成员:它们分别是“饮水栖衡”和“正人君子”。
“饮水栖衡”出自《旧唐书·崔慎由传》,原文是“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佀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饮水栖衡的本意是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人的生活清苦。
崔慎由在仕途上如鱼得水,最高做到了宰相的职位。而他的青少年时期,却是在兵荒马乱、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中度过的。然而,那种住简陋房屋、靠喝水充饥的恶劣生存环境,并没有磨灭他求取功名的决心意志,他十年如一日的节衣缩食、日夜坚持读书学习,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唐贞元初年,朝廷开科取士,崔慎由进京赶考,终于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从此走上了仕途。他先后担任右拾遗、员外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务,唐大中十年(856)拜相,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进封上柱国,加太中大夫兼礼部尚书。
因为早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坚持学习,崔慎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落下了很严重的眼疾。《新唐书·崔慎由传》载:“始,慎由苦目疾,不得视,医为治刮,适愈而召”,但不管怎么讲,崔慎由是幸运的,毕竟他的平生所学都派上了用场,是名至实归的。
要说起崔慎由的儿子崔胤,自幼出身名门,论起点可比他父亲高多了。他乾宁二年(895年)进士及第,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官拜宰相。后来屡次被罢官,又屡次被重新启用,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崔四人”。
崔胤在为人处世上,善于动用心机。他外表对人宽宏大量,稳健凝重,其实骨子里却居心叵测,长于玩弄权术。《旧唐书·崔胤传》中这样形容他:“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短短数语,就活灵活现地勾勒出崔胤一副亲近小人,远离君子的权臣形象。
成语“正人君子”在这儿是褒义词,指品行端正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既然《旧唐书》说崔胤嫌恶正人君子,可见,他并非什么好人了。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正人君子”又多了一层含义,更多用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唐朝末年,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臣南北二司互相争权。他们都树立朋党,又各自结纳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崔胤可谓如鱼得水。他联合割据势力朱温,极力排挤有不同政见的徐彦若、王搏等大臣,又诛杀了宦官宋道弼、景务修等,不久又担任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自此,朝廷权政都归于崔胤一人,权势可谓炙手可热。
接下来,为了牢牢地抓住朝中的权柄,巩固自己的势力,崔胤因为谋划重建京师禁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政见的不同,与当时野心勃勃的东平王朱温产生了嫌隙,最终玩火自焚,引来杀身之祸。
崔胤死后,崔氏满门数百人同时被杀。经历了这场浩劫,使自六朝以来传衍不息的清河崔氏大家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