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开播了,老实说有点失望,虽说画质和演员都有正剧向,但是乱七八糟的剪辑和乱加的人物让这个剧离着正剧十万八千里,但是如果不把他当成正剧看的话,这个剧就有点意思了。

山河月明中不容忽视的配角(朝堂戏居然有点好看)(1)

昨天的剧情可以说是一个高潮了,最好的太子朱标去世了,意味着整部剧要进入一个新的篇章,男主朱棣终于要开始他的宏图霸业,目前来看,是打算把朱允炆当成反面人物演绎了,只是不知道后面的剧情能不能经得起有历史常识的观众的推敲。

山河月明中不容忽视的配角(朝堂戏居然有点好看)(2)

这个剧毁誉参半在于偏离史实,特别是加入了海别这个人物,加就加了吧,大概是因为要过审,因此又把她剪掉了,显得整部剧更加不伦不类了。而且明初很多著名的事件和人物都有所改编,因此遭到吐槽也不冤枉。但是如果不把它看成是历史剧,只看成是一种演绎,这个剧算是能看的进去的剧。

在燕王朱棣去往自己的封地北平后,朝堂戏渐渐成为《山河月明》的主线。先是空印案解决了胡惟庸,后有燕王大捷但被打压,后来又是李善长的失败宣告了淮西集团的崩溃,估计今晚能演到蓝玉的覆灭。其实剧中把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嫁接,但是却是近几年古装剧里难得的谈史论政的剧了。

山河月明中不容忽视的配角(朝堂戏居然有点好看)(3)

先是胡惟庸,朱元璋和朱标很清楚胡惟庸的为人,认为此人不可与之深交,但是明初需要胡惟庸这样狡黠的人去作为朱家父子与士大夫集团的桥梁,并且胡惟庸的狡猾可以牵制淮西军士的力量。这就能够给观众留出思考的余地,才能与品德不可兼得的时候,到底应该取材还是取德。

朱元璋和胡惟庸的博弈赢得并不顺利。为了能引胡惟庸入局,朱元璋佯装申斥了自己的儿子,甚至废燕王为庶人。胡惟庸警惕性也很高,并没有因为燕王朱棣的被废而丧失警惕,而是组织手下赶紧收手,如果不是胡惟庸手下太贪婪,不肯放弃不义之财,那么燕王朱棣就可能会因为构陷重臣而彻底在朝堂失势,永无翻身之日。

胡惟庸案的印子是空白的提前盖上官印的报表,其实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为了避免报表需要反复修改在路上耽误时间而想到的变通之法,大概除了胡惟庸的同党,别的官员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是违法就是违法,即使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放任姑息而使得贪官钻了空子,就是贪官的帮凶。

空印案牵扯了太多人,估计一半是冤枉的,大概空印也只是朱元璋处置胡惟庸的一个借口罢了,但是这个案子带给观众的思考也是有的,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挑战国法。

后面的一个大案子就是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覆灭了。其实李善长不算大恶之徒,而且隐藏的很好。淮西集团的将军们认为自己帮朱元璋打了天下,就可以坐享其成,就可以私吞田产。我相信那些将军们吞掉的田产,李善长也不屑与之同流合污,那么又来了另一个问题,李善长这种老夫子一定要除掉吗?

剧中朱元璋最信任的老兄弟汤和,也认为老伙计们不过是多买了一些地,谈不上鱼肉百姓,也是有情可原的。但是朱元璋却认为田地是百姓的性命,表面上那些侯爵们花钱买地,其实是以低价侵占百姓的私产,让百姓无田可耕,不得不成为佃户,其实是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李善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很显然他明白,因此在他们以为汤和是进京告他们的状之后,李善长才说让侯爵们收手,如果李善长只是让老伙计们收手也罢了,他居然以旧功做要挟,希望朱元璋赏赐淮西集团。

这个事符不符合史实不知道,但是如果朱元璋答应了李善长,那么就等于姑息了侵地行为,以后那些勋贵会更加肆无忌惮,进而变本加厉,也会不断有新的权贵加入侵占的行为,最终就会动摇明朝的根本。

因此李善长妄为“夫子”,满口仁义道德,做的却是挑战朱元璋原则,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朱元璋赐死李善长也就很合情合理了。

山河月明中不容忽视的配角(朝堂戏居然有点好看)(4)

当然,我分析朝堂戏分析的也很浅显,实际上很多可以值得玩味的,比如朱棣和蓝玉的互相牵制,比如朱棣的大智若愚,比如朱棣对于君臣父子的困惑......

就是这个剧有很多缺点,但是却是近几年少有的不讲家长里短,涉及贪腐与权力这种敏感话题的古装剧。

说到这里,就更为这个剧可惜了,如果一开始就尊重史实,不加海别这种不知所谓的人物,把视角聚焦于朝堂,聚焦于天下,那么这个剧应该不会是现在这个成色吧。

不知道当初主创们怎么想的,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