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单田芳两大师不同演绎风格

王封臣

评书爱好者们一直很有兴趣谈论袁阔成和单田芳先生哪个艺术更好,更高。有时,也会因被自己所喜恶而有所偏失。其实,两先生都是当代评书大家,他们在演绎评书时用的是各自的风格。正如同少林拳与太极拳,本没有什么可比高低性。因为属于两种不同风格的拳。我们不妨仅仅看着两位先生的演绎风格的不同,而不论两位先生优劣得失。

封神演义评书袁阔成和单田芳(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1)

评书四大家

我取了《封神》一书。因为这部书既能表现两个人的功底,又不是两个人的“最佳书”。如若拿单《三国》与袁《三国》比,显然于单老不公;如拿袁的短打与单的《白眉》比,又显得对袁老不仗义了。所以,用《封神演义》来比较两位大师是再好不过了。我现在取得是单140回的《封神》和袁200回的《封神》。

我仅仅先听了两者的前10多回,便被深深吸引住了,都想接着听下去。我们现在就先从这10回比较起来。

封神演义评书袁阔成和单田芳(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2)

单田芳先生视频版《封神演义》在头条能找到哦

进度和速度:

两者在前十回的进度上基本持平,单先生以他一贯的紧凑作风略微领先,抢先到了“妲己进宫”而这是袁先生第11回的内容。单先生的播讲速度并不快,可如果和袁先生娓娓道来的唠家常式相比显然要快速的很。

开场处理:

从开场处理可以看到两位先生对这部书的总体定位。

单先生仍旧一开场便火爆起来,他以他的那个“龙争虎斗”词再次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的宏大场面即将到来。果然,单先生“断喝”完毕后,立刻把这部《封神》定位成一部“历史神话小说”,还强调了一下“可热闹了!”看来,单先生确实要把这部书说成一部“千军万马、血风腥雨,杀七个宰八个”的“热闹”书了。这也就是一些朋友所说的单先生书中的“匪气”。其实这种匪气恰恰是一种“潜扣”。这是笔者自己下的一个概念,所谓的“潜扣”,笔者解释是一种不同于正规“扣”的概念和做法,而是直接用一种言语或神态或播讲的气势让收听者跟着兴奋而产生向往下听的潜在艺术手法。

袁先生的“大论”也在开场抛讲出来,袁先生似乎不太喜欢定场诗的传统套路。他直接把书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思维的大型神话科幻故事”。注意!袁先生“科幻”两个字完全颠覆了“神怪”书的以往说法。说“科幻”,必定会不温不火,取中正之态。以后袁先生的评讲恰恰证实他这一点。

封神演义评书袁阔成和单田芳(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3)

袁阔成先生版《封神演义》是非典期间我的一位好友俩人一起录制成的

开篇起点:

单先生从帝乙传嫡,交待了纣王登基的所有历史背景。袁先生则直入主题,直接交到纣王登基。从讲述上就看出了两个人对纣王定位的态度。袁先生似乎对纣王开始抱有很平和的一个心态,甚至袁先生口中的纣王有点捏捏呆呆、痴痴傻傻的可爱劲儿。开始的纣王本不是那么“暴”;而单先生口中的纣王,开始就有残暴的性情在里面——刚愎自用、任意孤行的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不动就“别说了!”。

举一个例子,两者刻画纣王对三朝元老商容的态度时明显不同。

袁版:商容是一个三朝元老,有正义,刚直,从小抱大纣王,纣王对商容很尊敬。当商容反对纣王选美时,纣王并没有什么反感的就接纳了。

单版:商容老朽了(单田芳对老头一直情有独钟,连崇氏弟兄都是老头)上朝都让人扶着,一看就是个倚老卖老的主儿,别说纣王,听众都有点讨厌。人家纣王对他的评价——这么大岁数了的波的、的波的,烦不烦?!纣王对商容没别的,一个字说“烦”,二个字说“讨厌”,三个字说“不愿见”。

人物刻画:

袁单两位对《封神》中的人物刻画手法截然不同,分析起来十分有意思。归纳一下,袁版人物有“个性”,单版人物有“性格”。

袁先生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有意思,都有他的内心“个性”体现,都是与众不同的。比如,申公豹那种无事生非,爱凑热闹,爱和异性说话,个性吧?崇候虎贪财吝啬,就想捞钱的那种贪婪,个性!费仲、尤浑仅仅溜须拍马,但有自知之明,个性!

单先生的每一个人脾气都很有意思。女娲的脾气、纣王的脾气、苏护的脾气、苏全忠的脾气等等。无不一个个叫天喊地的。

举些例子比较。先说女娲。

单版女娲一看见戏诗,立刻气得火冒三丈,马上招来了群妖,但一看见妖怪太多了,就留下三个,用手一指墙喝道:“看见了么!”(这时,让我想起了慈禧太后)。而这一点与袁先生的完全不同。袁先生的女娲看完诗不仅没生气反而乐了。就连申公豹挑拨半天,人家女娲也没有动太大肝火。

再说那崇氏兄弟。我们这里不说崇候虎、崇黑虎,只说老大、老二。因为不知为什么,单先生把两个人弄颠倒了。袁先生也是一直犯口误。袁先生中的老大是个贪婪的家伙,老二呢是对大哥表示没办法。而单先生中的老二则不是那样,在营中狠狠的“批评”了老大一顿,老大显得有点窝囊。

封神演义评书袁阔成和单田芳(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4)

笔者在大概是2002年的时候与袁阔成先生

幽默手段:

两位先生都是搞笑好手,在幽默运用方面都各有所长。总的来说,我认为袁老是含蓄幽默,而单老是火爆幽默;袁老的幽默在不知不觉中,单老的幽默是抖的明包袱;袁老的幽默是在他说完了这个幽默,你在2秒之后突然开始觉得有意思。单老的幽默是他在严肃地讲故事时,突然间让你产生喷饭的感觉;袁老的幽默是融合在他的评书言语中的,是慢性的,温柔的;而单老的幽默却可以离开评书环境也能产生效果,是急性的,是粗狂的。

先看袁老的幽默。袁老的习惯就是自己问自己,而引的听众会心。比如:“怎么……啊……那当然……”、“那时候有xxx嘛……嗨……反正……”。袁老在说女娲的时候,说:“女娲娘娘干什么去了?她啊,开会去了。哦,神仙也开会啊……”

再看单老的幽默。单老在说女娲这一段也有一定的幽默。单老说:女娲过生日也很忙。但这个仅仅是唯一一个和袁老在相同之处幽的一默。比如纣王提诗一则,就非常幽默。单老问:“那时候有笔墨纸砚么?可能没有,那咱们也得这样说,我不能说纣王拿个刀到墙上刻字!”

封神演义评书袁阔成和单田芳(从评书封神演义前十回略谈袁阔成)(5)

2009年,笔者与单田芳先生

战争场面:

从前10回还看不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仅“伐苏护”一则。从这一段来看,显然袁老没有单老说的热闹。单老在这里还有一段描写苏全忠的“赞赋”,另外对郑伦的背景作了比较详细的交代。而袁老开始崇候虎怎么败的没有说清楚,倒是袁老把重点放在了劝降上。

忠诚度:

两个人在这部书里倒是风格颠倒了。以往单老爱改编,而袁老一般不改编(我个人认为袁老的在改编力方面不及单老)。但在这部书恰恰相反了,单老反倒没动原著,而袁老则大动开来了。把申公豹提到了书的开始,几乎成了书筋。单老依照他的风格照样对原著进行了紧凑缩编,连纣王的诗也压缩到了四句。袁老则是进行扩张,这也可能是都后半部分给人感觉袁老有点急的原因所在。不过这里插一句,与田连元先生比,袁先生的扩要高明得多,不愧叫“阔成”。田先生有时候扩出去给人一种收不回来的感觉,扩的太远。而袁先生却能够因势利导,围绕主题在周边扩,收缩自如。

亮点:

袁先生在这10回的亮点无疑是“申公豹”这个人物的提前和丰富。

单先生在这10回里并没有留下什么可以称为“亮点”的。

评讲度:

两位先生在这部书的评讲上可以说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单老以古论今的评讲方式、评含讲中的一贯手法在这部书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追星族一讲就是很好的论证;

袁老的评讲一向是以一种解释的手法。

但袁先生在这部书中的评讲没有达到期待度。倒是单先生对一些历史、诸侯等作了解释。

最后的话

袁阔成、单田芳先生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他们带给我们的乐趣与知识将永存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