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历史上曾叫吐蕃,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如果说唐朝时期的吐蕃就是西藏的话,是不严谨的《唐书》记载:吐蕃,本西羌族,居西支水西祖日鶻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日吐蕃,而姓噃率野氏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日樊尼,曰俸檀,傅檀嗣,为乞伏炽磐所灭樊尼挈残部臣沮渠蒙逊,以为临松太守蒙逊灭,樊尼率兵西齐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羌族和藏族没关系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羌族和藏族没关系吧(藏族和羌族有什么关系)

羌族和藏族没关系吧

西藏在历史上曾叫吐蕃,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如果说唐朝时期的吐蕃就是西藏的话,是不严谨的。《唐书》记载:吐蕃,本西羌族,居西支水西。祖日鶻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日吐蕃,而姓噃率野氏。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日樊尼,曰俸檀,傅檀嗣,为乞伏炽磐所灭。樊尼挈残部臣沮渠蒙逊,以为临松太守。蒙逊灭,樊尼率兵西齐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

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在说吐蕃就是羌。如今的藏族与历史上的羌族却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点。那就是藏族是“一妻多夫”,而羌族是“一夫多妻”。历史上“一妻多夫”的种族也有,为什么不是藏族的祖宗呢?

羌族出现较早,羌族和汉族的交涉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羌族的栖息之地是雅鲁藏布江以东,巴颜哈喇山脉以南和黄河上游及青海流域。汉时期羌是一个行国(也就是那种游牧部落),拥有很广袤的土地。到后汉时,羌人被大量的杀戮,然而羌人繁殖能力羌,没有被灭。北魏时,羌相对比较弱小,后被逐渐同化。

藏人居住在后藏湖水区域,高而平。历史上有“一妻多夫”风俗的有女国,女国边境东接吐蕃,而女国是吐蕃所灭。

吐蕃发祥地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之间。吐蕃人是印度阿利安人迁入西藏的。从印度迁入的阿利安人做了土伯特王,然而就改名为土伯特,土伯与吐蕃同音。当吐蕃王室(吐蕃王室是巴特沙拉国人)比较强大时,羌人被他征服,和中国交涉,都是用吐蕃这个名字。藏和羌古时候的读音都比较像‘康’,到‘羌’字读音改变,就写做‘藏’字。在羌被吐蕃王室征服后,羌这个名词出现的就少了,但羌人毕竟是一个较大的种族,占据的地方也比较大,羌这个词不会消失,后来,羌字就又出现了。

但是这时候,羌的读音已经改变了,按照当时的口音译作藏字,到后来藏字的读音又改变了,藏字又变成地理上的名词了。而当时读作羌字和藏字的口音又译作康字。于是把西藏这一个区域分为康、藏、羌三部分,而康字和藏字都作为地理名词,并列而行。由此看有“一妻多夫”这一风俗的名族应该是土伯特(吐蕃),但不是藏。不过现在的藏族应是统称,包括藏、土伯特和阿利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