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1)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2)

文/小洋楼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在看DVD的时代,我淘了不少音乐和演出碟。前段时间突然想到了它们,被扔在车里好多年了,于是在开车的时候,重新听起了这些DVD。并写下点文字记录它们。这些视频现在都已上网,点击视频链接就可以观看,这是网络时代的方便之处,但是碟片更利于收藏和纪念。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3)

“指挥帝王”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是古典乐迷的发烧大碟。他指挥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了四次贝多芬交响曲,我买的在这张D9不知道是第几次录制,从画面来看,应该是他们合作的鼎盛时期。

我从腾讯视频找了几个版本,都是老年时的卡拉扬所指挥的乐队,并不是我在碟片中看到的版本,所以就不设视频链接了。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他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最著名的指挥就是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所以我一度以为他是德国人。

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故乡,所以卡拉扬是莫扎特正宗的老乡。和莫扎特一样,卡拉扬是音乐天才,年轻时离开故乡到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中学习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卡拉扬一直是将成为钢琴大师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后来,由于他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而转到了指挥系学习。

十多年前,我喜欢听张铭教授的古典音乐欣赏课,他是杭州某院校的音乐教师,业余时间讲课。当年我还写过一篇关于他在西湖边开设的张铭音乐图书馆。张铭老师讲贝多芬的三五六九交响曲,从英雄到命运到田园再到合唱交响曲,眉飞色舞。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三五六九交响曲,可以说是贝多芬交响曲的最佳版本。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4)

小克莱伯指挥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曲)(5)

我买的这张碟,只有三五六交响曲,分别是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从画面看,录制于不同的地点,乐队的排列、剧场的设置都不一样。但卡拉扬的指挥,是从头到尾的紧闭双眼、眉头紧蹙。他拿着指挥棒的手势如流水一般,将乐手们发出的乐声糅成美妙的乐曲。他的眼睛闭着,但是他的耳朵在聆听着所有细微的音符,我相信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捕捉声音上。当一个人不用眼睛看世界时,他的耳朵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恢弘的交响曲,由指挥掌握着所有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就像指挥着一支几百号人的部队。

整个画面几乎是黑白的,肃穆的,指挥中的卡拉扬,就像那个一头乱发、不怒自威的贝多芬。他简直就是贝多芬的化身。

卡拉扬已经于1989年去世,但他已经成为古典乐坛的一个传奇,正因为经常被提起,他的离去似乎并不是很久远。

当我查找卡拉扬时,百度跳出来的第一个消息竟然是“卡拉扬称不再来中国”。他只来过一次中国,就是1979年10月29日、30日、11月1日和柏林爱乐乐团在北京体育馆进行三个晚上的演出。当时东德西德尚未统一,中国也刚刚对外开放。卡拉扬一行人所乘坐的飞机降落首都机场时,因当时的中国还没接待过这样的大飞机,舷梯就不够高,临时赶工加了几块木板才够得着舷窗。但是他们下飞机时,木板很快被踩断,造成两位乐师从5米高的高度掉下来,走在前面的一位乐师吓得心脏病突发,所以三位被紧急送回德国治疗。

另外,在彩排时,因为来观赏的不少中国人不时发出咳嗽声,吐痰声,走动声,让卡拉扬很是不悦,拿着指挥棒交叉着手面对观众,不再指挥。排练中间休息时,卡拉扬对排练场地有这么多听众相当不满,还问道:“谁让这些人来看排练的?有的人还来回走动,这里又不是咖啡厅!”可见,指挥家对演出现场嘈杂的声音是极度敏感的。特别是交响曲的庄严气势,非常需要一个安静的演出环境。

可能是因为开头的意外和排练时的不快,造成“卡拉扬称不再来中国”成为历史轶闻。不过,卡拉扬对演出的严苛和“指挥帝王”的威严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