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1)

林则徐

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联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2)

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3)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785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震中外的林则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到广州前也认为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接触“夷务”后迅速开阔了眼界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4)

2、1839年“虎门销烟”

在此期间

(1)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2)为防范外国侵略,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同时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5)

1839年 英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

1839年 察觉英方阴谋,五次奏请沿海备战

1840年 六月鸦片战争爆发,九月被革职,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1841年 赴浙江协办海防,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1841年 五月被充军伊犁

(1)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2)奉旨前行河南治理水患

林则徐是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一生)(6)

1842年 抵伊犁协助办理垦务。亲自勘察,行程三万里,倡导水利,开辟屯田。还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后来果然应验)

1847年 任云贵总督,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1850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