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柏舟解读(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解读)(1)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原典故事】

卫国的两个公子伋和寿要去远方,他们登上小船跟亲人告别。小船逐渐远去,亲人们却站在河边久久不肯离去,心中祈祷两位公子能够一路平安。

【译文】

你俩登上木舟,顺江而下远游。心中挂念游子,满怀忧愁不安。

你俩登上木舟,船影渐渐消失。心中牵挂游子,祈祷莫遇危险!


这首歌跟我们前面讲的《邶风·燕燕》一样,也是一首有关送别的诗。诗中,两个年轻人拜别亲人,登上了远去的木舟。木舟越来越远,送行的人却不肯离去,诗中用“养养”将人心中的依依不舍描述了出来。

诗中的一切原本极为平静,远去的木舟,远眺的亲友,可就在最后一句:不瑕有害!将所有人的心纠了起来。

这两位年轻人要去干什么?他们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伤害呢?

在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的《邶风·燕燕》吗,那是中国第一女诗人庄姜送别戴妫的故事。戴妫的儿子卫桓公被卫国的公子州吁杀死。庄姜只好将戴妫送回陈国避难。

最后,卫国的大夫石碏大义灭亲,抓住了州吁,重新立了戴妫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卫宣公。

当上国君之后,卫宣公给齐国的国君齐僖公写信,请求齐僖公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伋。

说起来,卫国跟齐国在婚姻上有不少渊源。卫宣公的父亲卫庄公的夫人庄姜就是齐国的公主,而且还是春秋第一美女。《诗经》里最著名的描写美女的诗,“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描写这位庄姜的。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齐国是出美女的国家,娶老婆就要娶齐国的女人,这是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共识,卫国对这句话有切身的体会。卫宣公在自己的儿子世子伋刚成年时,就抢先到齐国提亲。

卫国是中原传统强国,齐国是山东大国,两国门当户对,可齐僖公却犹豫了。因为他听说,卫宣公这个人人品不好。

看到齐僖公有些犹豫,卫国使者马上说道:我们的世子伋可是个好小伙子啊!

齐僖公的脸色和缓了下来,卫国的世子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少年,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忠诚老实,学识也很好,在国内好评如潮。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石碏。

卫宣公虽然有些声名狼藉,但儿子还是好儿子,齐僖公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还特地把自己的女儿叫出来给卫国使者看了看。

这被证明是个馊主意。

使者完成任务,满意地回去了。

没多久,卫国派人来接亲,齐僖公给女儿送别,嘱咐女儿要孝敬公婆,与夫君相敬如宾。

最后,齐僖公派大夫送女儿到了卫国,过了一段时间,大夫从卫国回来了,报告了他一个让他暴跳如雷的坏消息。

卫宣公直接把齐僖公的女儿娶走了!

原来,在提亲的使者回来向卫宣公描述齐僖公女儿的美艳时,卫宣公动了心,马上在卫国淇水边修建行宫新台。而等齐僖公的女儿到卫国后,直接被卫宣公送进了新台。

诗经中专门有首诗描述了这个事情,这首诗叫《国风·邶风·新台》,内容是这样的: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里说:新台明丽又辉煌,洋洋河水朝东流。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一只丑蛤蟆。

这只丑蛤蟆比喻的就是卫宣公。而他娶的齐僖公的女儿被称为宣姜。

到了鲁桓公九年,齐僖公给卫宣公送去了一封信,请他到齐国来一趟,商量一下两国之间的事情。

接到齐国的信后,卫宣公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世子伋。

“齐侯邀我,我有事抽不开身,你拿着我的白旄替我走一趟吧!”

父有事,子服其劳,世子伋遵令而去。

来到一条大河边,世子伋登上船,刚要叫船工开船,后面一个人骑着马急奔而来。等骑马的人靠近,世子伋看清了他的脸。

来者是他的兄弟公子寿,公子寿的母亲正是那位宣姜。世子伋与这位小兄弟的关系不错。公子寿这时赶上来,大概是来送行的。

于是,世子伋叫停了船家,请公子寿登船。

公子寿见面就是一句:“你不能去齐国!”

“为什么?”世子伋大为奇怪。

“你别问为什么,反正你不能去!”公子寿十分着急。

“这是父命,我不能不去啊!”

“你去会有危险的!”公子寿脸都急红了,这引起了世子伋的好奇,他表示自己非去不可,除非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无奈之下,公子寿冲口而出:“父亲要杀你!”

世子伋怔住了,他坐了下来,望着弟弟,示意他坐下来慢慢说。

原来卫宣公借世子伋出使齐国之机,要杀掉这个儿子,他已经买通了杀手,埋伏在边界线,约定好了,见到有拿着白旄的人就杀掉。

国君要杀个人,完全可以动用军队或者刑罚,但卫宣公明白,自己的这个儿子忠厚仁义,在国内支持率比自己还高。想想,还是请杀手帮忙比较好一些。

虎毒不食子,卫宣公为什么这么做呢?

原来,宣姜一直在卫宣公的耳边吹枕头风,要求他除掉世子伋。吹得久了,卫宣公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消灭世子伋,然后把世子之位交给宣姜的儿子,也就是给世子伋报信的这位公子寿。

听完公子寿的话,世子伋陷入了沉默。

公子寿不停地说着,一会儿建议哥哥逃跑,一会儿建议哥哥找个地方先藏起来。可世子伋一言不发,良久,他脸色苍白,长叹一声:

“丢下父亲使命的儿子还有什么用?我又能往哪里逃呢,除非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有不存在父亲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这体现了世子伋虽死亦往矣的勇气。但细细品味,这是一句浸透着绝望的离世之语。

父亲要杀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就让我成全父亲的想法吧!

世子伋对兄弟惨淡一笑:“靠岸后你就回去,齐国我是一定要去的。”

公子寿明白了,点点头:“如果你非去不可,就请与我喝最后一次酒吧!”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壶酒。

想了想,世子伋坐了下来,如果说自己在国内还有真正的亲人的话,这位兄弟大概是其中的一位了,就当作是最后的离别之酒吧!

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船上彼此敬酒,述说友情。

船终于靠岸,公子寿站了起来,而世子伋伏在酒桌上醉得不省人事。

公子寿拿起白旄,登岸朝国境线走去。

公子寿心里很难过,自己的父母要谋害自己的哥哥,而且还是打着为他好的旗号。

心痛之下,公子寿拿起了白旄,决定替兄长去赴这死亡之会。

公子寿来到边境线,强盗如约而来,见到白旄,挥刀冲向了公子寿。

很快,公子寿被砍倒在地,死去时,他毫不后悔。

用自己的一命换回了兄长的一命,这是值得的。

世子伋醒了过来,头还晕晕的。他四下张望,弟弟公子寿已经不见踪影,再一看,连白旄都不见了。他马上猜到了弟弟的意图。

世子伋连忙上岸,向国境线跑去,在国境线上,他看到了执刀的强盗。

刀尖犹在滴血。

“你们住手,我才是你们要找的人,他没有罪。请杀了我吧!”他大喊。

强盗面面相觑,但他们还是搞明白了一点,自己杀错了人,眼前这个人才是真正要杀的。

于是,他们挥刀冲向了公子伋。

公子寿与世子伋的故事在卫国传颂开来,诗人写下了这首《二子乘舟》来纪念这对兄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如果你行走在卫国,倾耳聆听,或许能听到忧伤的低唱:远游之子啊,你们顺江而去,你可知道,我常牵挂你们,忧虑你们会遇上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