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后宫·甄嬛传》

很遗憾,我接触《甄嬛传》比较晚。电视剧热播时,我没有看,总觉得虚构的宫斗剧有什么好看的呢?让我改变想法的是剧中大量引用的十分契合剧情的古诗词,于是我开始看电视剧《甄嬛传》,这时候已经是某网独播了。吸引我的不只是那些古诗词,还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草蛇灰线的伏笔,于是我开始读七卷本的《后宫·甄嬛传》,于是手不释卷。不论是在手上,还是在心中,便再也放不下她了。为什么?原因有三个。

甄嬛传小说第四章(细说后宫甄嬛传1)(1)

电视剧《甄嬛传》

第一,她为女子立传,讲女子的故事。这一点和《红楼梦》一样,是作者向《红楼梦》致敬。细读这部小说,作者有许多向《红楼梦》致敬的细节,讲女子的故事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回看中国历史,是一部由男人书写的家在男人的历史,女子在其中只是陪衬,甚至语焉不详。古代的文学作品也如是。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等,后来终于有了《红楼梦》。《红楼梦》写的是身逢末世的贵族家庭女子的故事;《后宫·甄嬛传》写的是封建皇权的宫廷女子的故事。《红楼梦》写的是家里的故事,却明里暗里受着朝廷的影响;《后宫·甄嬛传》写的是后宫的故事,却明里暗里影响着前朝。一样的精彩!

第二,她有慈悲心。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场,哪有绝对的善恶,谁又是真正的坏人。明争暗斗也好,尔虞我诈也罢,为了什么?都是为了活下去!就像作者写的:后宫,那是女子生存挣扎的世界。一部《后宫·甄嬛传》让我们看到了众生皆苦,这是一部悲天悯人作品。

第三,她传播古诗文。这部小说引用古诗文处极多,诗词曲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十分契合故事当时的情景。想来作者一定是极喜欢传统文化的。这很是符合我的口味。

所以,我这样评价《后宫·甄嬛传》:读此书若只见宫斗,犹如读《红楼梦》只见情爱、读《金瓶梅》只见淫邪、读《西游记》只见神通、读《天龙八部》只见武功,殊非正解,读此书当见“众生皆苦、悲天悯人”八字,作者亦有传诗文之意。

甄嬛传小说第四章(细说后宫甄嬛传1)(2)

电视剧《甄嬛传》

云意殿选秀

故事开始于三年一度的皇帝选秀,第一章的回目叫做云意春深。云意是指选秀的地点紫禁城长春宫的正殿云意殿。春深,并不是指这次选秀的时间在春天,文中指明了在乾元十二年八月二十日,秋高气爽,天蓝如碧,偶有鸿雁结队飞过。乾元出自《易经》第一卦《乾》,乾有四德:元、亨、利、贞。乾元是天道伊始,也指天子之大德,用于年号是很好的。历史上确有皇帝以乾元为年号,就是唐肃宗李亨。可见作者选择年号这样的细节也是很用心的。春深是指什么?我想一层是指待选秀女们悉心装扮貌美如花,犹如春日百花繁盛;另一层是指春日多情,皇帝有意于甄嬛,甄嬛被选中了。

选秀是每个官家少女的命运,三年一次,才貌双全的未婚女子方可被选入皇宫。这是宿命,是不能选择的,是无奈的。《红楼梦》里,薛宝钗就是因为参加选秀,来到京城,住在贾家。这次选秀的目的是什么?文中说的明白:“不过是广选妃嫔充实掖庭,为皇上绵延子嗣”。 古代建造皇宫时,都有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在这条线上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也有帝后的寝宫,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的宫区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也就是嫔妃们的居住区。绵延子嗣,对皇家来说是大事。无有子嗣,挣来的皇位传于何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个有趣的现象,王朝初期,国力正是上升期,此时的皇帝往往多子多孙,为争夺储位往往兄弟阋于墙。在王朝中后期,国力日渐衰弱,皇帝们往往乏嗣无后,继位者有的是兄弟,有的是侄子,有些从来无意于皇位的皇族,就这样阴差阳错的登上了皇位。绵延子嗣,对妃嫔来说也是大事,后宫之中母凭子贵,有子女将来才有依靠,不至于孤独终老。作者此处轻轻一笔,在后文荡起多少涟漪。后文多少争斗,多少腥风血雨都因这绵延子嗣而来。

甄嬛传小说第四章(细说后宫甄嬛传1)(3)

电视剧《甄嬛传》

一厢情愿

甄嬛和他的父母并无意于选秀。她的父亲虽在朝堂为官,并没有把女儿选秀作为攀龙附凤更进一步的跳板。父亲说:我们的女儿骄纵惯了,怎受得了宫廷约束,平平安安嫁个好郎君也就是了。母亲也说,依女儿这样的容貌家世、人品才学,一定要挑最好的郎君。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甄嬛,也一直这样想,一定要嫁世间最好的男儿,和他平平安安白首到老。这似乎也是所有女儿的心性,至少是甄嬛的心性,这份心性并未泯灭。将来的明争暗斗,一个是为了活下去,一个是为了所爱的人。皇帝坐拥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却不是最好的男儿。因为她知道皇帝是不能专心待她的。所以,她参加选秀,并未可以打扮。不过是不失身份罢了。有人为落选而来,有人为选中而来,都是造化弄人。然而这只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

好了,我们下次继续!

欢迎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收藏,我们一起读书,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