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笔者写了一篇关于价值观的逆向解释,“价值观浅说之六,价值观的逆向解释,也许正是价值观变化的主因”,里面谈到的关于自我的话题,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自我。

何谓自我,百科有2个方面的解释,从心理学考虑,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而从词本身角度来看的话,一指自己,二指自己对自己,三指自己肯定自己,四指相偶;相依。同时也指自己反思后纯净公正的内心世界。

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标准(价值观浅说之引申一)(1)

解释比较多,结合笔者之前那篇文章,其实是讲的自我的最后一点,通过自身的反思,通过否定之否定的定律,以达到内心纯净公正的程度,或者说是善的最终。

但,其实,自我的范畴很大,由于其本身词语的属性,笔者认为大部分可以把自我归纳为是形容词,后面可以跟着许许多多的名词,从而把这个自我的最终含义,指向性给定义下来,目前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自我意识了,因为意识这个词范围其实也很大,大到可以囊括我们作为人之个体的的所有的内在,外在的,无论是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还是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认知,承认,决定,选择等等,都可以称之为自我意识,所以,就本身来说,自我意识的讨论没有具体的意义,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它是区别于他人的,区别于集体的,区别于国家的,有相同也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

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标准(价值观浅说之引申一)(2)

除了自我意识,自我还可以有很多的附加词语,从而把这个自我局限定义下来,例如自我评定,自我认知,自我介绍,自我否定,这些其实都是对于自己的个人属性的自有认知,同样,活出自我,追求自我,甚至于超越自我,又是说明了作为个体自己的对于在这个世界当中存活意义的追求。

毋庸置疑的是,尽管自我的范围很广很大,但她始终是一个精神层面的词语,或者说是概念,也许正因为是属于意识层面的词语,套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原理,自我的描述可以无穷无尽,只要你想,那么就会形成你的自我,只是这种自我的持续性,对于你自己的影响性,又或者说是这种自我的外在性有多少,有多大,有多长等等,就无法一概而论了。

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标准(价值观浅说之引申一)(3)

当然,谈到自我这个话题,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另外伴随着的2个词语,那就是本我,超我。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标准(价值观浅说之引申一)(4)

弗大神的精神世界的认知,笔者其实不怎么懂,但其实你就从上面3点的关于这3个词语的递进解释来看,就是解释了自我的真正含义,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人自然而产生的欲望,好听点说是追求,然后听过自我的否定之否定,从而达到内在(也许是外在的道德的统一)的“善”的良知的最终确认,这也许就是自我的最终意义所在吧。

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标准(价值观浅说之引申一)(5)

每个人都有自我,只要活着,只是这种自我的表现和坚持与否,有许多人选择的放弃,有许多人选择了妥协,尽管这同样是自我的决定,但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是否真正的自我,是否真正的达到了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也许当时的自我是无从得知的,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自我的肯定与否定的选择当中,其必要条件,就是我们需要具有普遍意义的“善”,普遍意义的道德良知,从而依据于此,才能去追求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大善之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