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起源于秦始皇时统一起来的汉字(篆字)。比较一下后,也许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系。其实,前者是从后者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而形式的,是一步一步地简化而来的。虽说篆字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但也不能说它现在已经毫无用处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大量文献就是用篆字写的。 你想,如果考古专家不识篆字,那他们怎么能阅读古代文献,从而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并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呢?另外,直到现在,人们使用的图章也常常刻成篆字。如果你能从篆字直接认出图章是谁的,不也是一种能力吗?如果你参观展览时,看到一幅画作非常好,想了解是谁的作品时,一看署名处只有篆字图章,认不出,岂不扫兴?

有人说,"习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体会。但我们最需要的偏偏就是"识篆"。识篆难,但也不是不能识。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是—脉相承的,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其中部分篆字直到今天都没大变化,而那些变化大的多数汉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

附录二 篆字部首试读表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4)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5)

附录三 从网络下载的篆真对照图片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6)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7)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8)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9)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0)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1)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2)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3)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4)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5)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6)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7)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8)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19)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0)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1)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2)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3)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4)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5)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6)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7)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8)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29)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0)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1)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2)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3)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4)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5)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6)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7)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8)

篆体字对照表(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39)

杨沂孙《篆书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