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察,我们公司考过cpa的人群有两种,一是年轻,斗志昂扬;另外一种是我这种,有眼前利益支撑的人。

说白了cpa是靠自己的初心、一腔热血、毅力...等等这些内在的力量促成的,就算是为了升职加薪,整个过程,全靠坚持。

我们公司也有很多没考过的人,有的被工作压榨的一点油水不剩;有的半途而废,我同事老哥,都考了三门了,剩下的两门死活不去考,搞不懂;还有一部分是只报名,消耗报名费,至于学习,再说吧。

我是4年(2016—2020年)考过cpa的审计狗,虽然工作把握压榨的也是就剩一滴油水,但是我依然考出来了,这是我最近5年最服自己的事儿,超diao!!!

接下来给大家分4部分,具体说说我备考cpa的路是怎么走并且完美收官的,建议收藏!

cpa 审计如何学(28岁审计狗熬夜备考cpa到凌晨)(1)

1、个人简历

男,28岁,现在是入职的第6年,职业是审计员,在八大上班,一个月7000以上的薪资,然后每天的任务就是做项目,查查电业局、大药房、企业...

日常工作就是做做表格,对对账目,有时候运气好,接的项目不复杂,那就是简单的招标、审账、对对账目就可以了;有时候运气不好,就要做很多工作,做底稿、跑外勤、企业会计做账不规范,该做的反向冲减的偏要做成负数、还有可能出现企业一直不提供资料,就算提供了资料,要么不匹配要么不全的情况,麻烦得很,光扯皮就要好多天....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以及介绍,总结一句话就是很忙,不是在项目上,就是在去项目的路上,留给自己的备考时间比较短。

第一年考了会计 审计,完美收官;第二年考了经济法 税法,全盘皆输;第三年考了经济法 战略 财管 税法,大满贯;第四年考了大综合,到此!我的cpa之路,正式结束。

考试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精力都是喝咖啡调出来的,导致我现在喝咖啡就心悸不知道咋回事?反正就是兢兢业业的把cpa当成事业干下来的,不是什么大佬,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考试小天才。

2、科目搭配

说句实话,cpa的难度真的是天花板级别,吊打其他税务师、期货从业、初级会计考试,连中级的难度都比不上cpa,所以真诚建议只要不是大学备考或者有很多备考时间的人群都贯彻落实一年两科,一难一易进行合理备考,别跟自己过不去。

三个比较难的科目(大量计算,知识点艰涩难懂,不日常):会计、审计、财管;

三个比较容易的科目(记忆量比较大,几乎没有公式):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

如果觉得自己对于这个证书有急用,那就建议一难两易,比较有把握,如果是三科的情况还要两难一易的去考,一般没什么好果子吃的,亲身体验,第一年因为职业需求考了会计和审计,真的很难。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年两科,合理进行!

推荐搭配:

(1)会计 税法/经济法

会计和税法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最重要的是两科之间的知识点有些是可以相互解释补充的,尤其是进项税转出计入存货的成本;其次是因为会计是最基础,最难的,所以第一年借着自己的热情先考会计也是非常合理的。

经济法和税法相对来说都是记忆类型的科目,可以很好的缓冲掉会计的难度,不要像我一样因为职业需求就考了审计 会计,第一年难就算了,第二年全是记忆类型的,加班之后哪还有那么多精力,所以导致我第二年两个比较简单的科目挂了,亏死了!!

浪费了一年的精力,也对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2)审计 税法/经济法

这个也是遵循着上述原理,一难一易进行合理搭配来说的,审计的难度也是挺大的,里面的语言很专业,题目考的又偏,审计程序、审计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点,所以考及格已经很不容易了。

搭配经济法和税法来说,难度降低不少!

(3)财管 战略

这个就是公认的最合理的搭配方式,因为两科听说好像本来就是一个科目,而且财管的计算题是最多的,公式普天盖地;战略比较鸡肋,就是讲讲“如果你是总经理,该怎么规避风险,统筹公司?”这之类的知识,所以就这样备考吧。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理科生出身的考生,可以选择报会计 财管。计算能力比较好,专业知识又坚固,所以直接报考会计,财管也是可以的,毕竟对于理科生来说,计算算不上什么难事儿,都是基本功!

3、各科难度排行

先坦白情况,高考数学88分(满分150),文综230(满分300),所以我是那种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好,背书还可以的人,但是计算能力就很一般了,大学的时候,高数基本听不懂!

所以我个人认为难度排行应该是:会计>财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

我认为财管和审计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由于我财管确实学的不咋地,所以财管排第二。

4、学习方法

学习开始之前请各位备考网课、讲义资料、习题还有错题本,错题本买4个就行了,经济法和战略几乎用不到没直接标记就行了。

(1)会计:

首先就是听网课,老师会把知识点全部分解开,喂到你嘴里。就算是上来就讲的中级财务会计也不要怕,只要老师讲得好,我们听就完了,我当时综合了一下自己的资金状况,选了一个,老师在直播上课的时候一般就会反复问:“听懂了吗?”,还是很有亲切感的。

不过可惜的是我后来因为出项目,时间开始变得奇怪,10点才下班,谁会等你等到10点啊,所以只能委屈自己看录播了,总结好自己不懂的地方,周末一起问,效率比较高。

其次,把握重点章节是学习关键。就像合并报表、长投、收入、借款费用、所得税这几个章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就算老师讲的已经很细致了,我还是听录播课听了5/6遍的样子,几乎属于每次做题之前都会重温一遍的类型。

学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是大家都这样,学不会才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反复听课,做好笔记,自己回忆理解,再加上一些比较基础的章节测试题就可以起到一个不错的效果,后期再用测试卷夯实一下,找出薄弱点,返回来再看一遍课、自己总结的知识点!

最后,把合并报表还有分录总结打出来。这个是我自己的方法,课程里有配套的讲义资料,所以我一般都会打出来,双面打印,用红色的笔标注重点,分录无重点,都要记。

对于我这种时间分散,不固定的在职备考人来说,电子档的资料真的非常重要,就是要做到随时打印,直接看的程度。

考试之前用老师给的几套真题卷反复核实一下掌握程度,每道题都吃透,就可以放心进考场了,不考个80,也能考个60分。

总结:学习会计科目的重点在于理解。

cpa 审计如何学(28岁审计狗熬夜备考cpa到凌晨)(2)

(2)审计

因为一起备考的缘故,所以学习方法几乎和会计是一样的。先看网课,精讲班建议留在第二轮学习。基础班很利于我们去了解审计的知识点,尤其是实务经验,审计计划、审计抽样方式、底稿这些我们平时根本就接触不到的专业知识,第一遍很难理解,后面通过老师的细致分析,觉得还可以接受。

审计的核心是理解和记忆。因为知识点比较官方的缘故,所以接受起来比其他的科目要难一点,说白了就是既无聊又艰涩难懂,所以要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会多多借助资料的力量,做到网课,资料2合1,正好讲义都是配套的,所以用起来也很顺手,再加上我本职工作就是审计,有什么不会的直接问公司同事就行了,他们个个都是考cpa的预备军,所以和同事一起交流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科目的学习进程。

审计不像会计,靠背诵也能出效果,审计不行,就比如审计程序和经验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所以这个只能多看真题,看看以前考什么,然后再记忆背诵,自己总结,比较有效果。

(3)财务成本管理:

其实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难的,主要就是公式太多了,学了我成年以后最多的公式。这里就是感谢一下我的老师,给了我公式总结,让我可以不再忍受风吹雨打,顺利跟着他一起学习。

想拿下财管科目,要着重训练计算能力。财管的计算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我虽然财管是一次过了,但是真的没做完,舍弃了一道不会的,好像在说屁话,不会的当然要舍弃啊!建议跟着老师一起做题,不会的及时问,别拖,拖着=放弃!

管理会计的知识,企业估值、项目净现值计算是每年的重点,借助资料把它吃透之后就要大量做题了,财管真的无解,做题就对了,课程建议快点看完,这样可以为背公式,做题腾时间,多做题!

再说一句:我看这两年的财管题和我当时考的还挺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建议各位全面掌握吧,只看重点是铁定不行了。

(4)税法:

各种法律条文,能够做到区分,辨认,重现就可以了,记得我当时一共也就半个月就把课听完了,录播的,2倍速,就是为了不占我背诵的时间。

利用知识点总结是最有效的。税法这种记忆类型的科目(经济法同样适用!),就是可以用总结好的资料进行备考,跟审计,财管相比一点都不费力,只需要大脑用起来,利用多种记忆方式就可以了!

cpa 审计如何学(28岁审计狗熬夜备考cpa到凌晨)(3)

(5)经济法和战略:

这两科说实话是真的简单,尤其是战略,不听课都行,看配套的资料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也会忽然发力,我感觉最近两年考的还是挺仔细的。

经济法整本书一共12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证券法、破产法,其次是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票据与结算、合伙法律制度。

一般老师都会给总结好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在考试之前也会给我们总结好必备知识点,高频考点,对于那些在学校备考的人来说,这两科几乎手到擒来,不用过多担心。

最后说一句,以上6科,请把60%的精力用在做题,记错题,查漏补缺上,时间自己看着安排吧。

注册会计师本人在2020年已经考过了,除了备考还有其他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大家也可以评论区友好互动,给那些还没有考的兄弟姐妹们一点参考!

要资料归要资料,给点个赞呗!

cpa 审计如何学(28岁审计狗熬夜备考cpa到凌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