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气该怎么办(一般是如何处理的)(1)

这几天在韦老师建立的共读营读书打卡,书籍是《人生算法》,这本书以我现在的阅读能力,算高段位的。每节课程都有文本和音频,我每次需要读三遍,才能慢慢消化,可能还有点消化不良的后遗症。

这本书属于认知范畴类,带着你自我剖析,分析你一举一动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你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如果你想那样做,你需要在哪些方面来改变提升自己。

第3课的作业是,你平时生气时,一般是如何处理的,你处理得对吗?

这次作业让我很惭愧,因为我是一个管理情绪能力相对较弱的人,害怕别人的批评指正,不善言辞,越是关系和我亲近的人,我越是对他们严苛。我发现我和我哥都是属于这类型的人,一定程度上和原生家庭有关系,这里我不是想去责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父母为人处世的行为,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好在,我们进学校读书学知识,再进入社会大学,接触了更广阔的世界。如果说原生家庭是我们的原始版本,那么经历学校和社会后的我们就是升级改造后的高级版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谁都无法选择,但完成升级改造却完全取决于个人。

我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也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是同时继承了他老人家的两个特质。

以前我常在心里责备父亲的脾气,现在我则更多的体会父亲的不容易。他出生在50年代的农村,基本上没有受过教育,家里兄弟姐妹又多,父亲占中,排行老三,干得活是多的,受到的关注是少的。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父亲的心灵得到的滋润是非常有限的。

父亲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作为女儿的我,哪来的资格权利去责备呢?

追溯原生家庭是为了了解自己的原始版本,然后改装升级,让自己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版本,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我生气时分两种情况。对外人时,能比较克制自己的情绪,比较冷静地对待,对家人则不是那么宽容,尤其是对我家先生。在这里,我想对他说声感谢,感谢这13年里对我的包容。

以前和家人生气时,我都是直接发脾气,对孩子批评,孩子屡次不听时,甚至吼叫动过手,过后则后悔。对先生会直接甩脸色,吵嘴。

这两年,通过读书,以及先生的影响下,我改变了许多。我认识到了,如果不想将来孩子也是一个易爆易怒的人,那么,我必须做出榜样。家是最小型的社会,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将来与他人相处的模式。

人哪有完美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小时候就未必做到了。夫妻之间更是相互的,谁也没有义务一直哄着谁。当然,生气时也不是一个人苦憋着,委曲求全,而是用沟通术,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感受——伤心、失落、难过、气愤,再说出对对方的期待(希望他怎么做)。

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高级别的修养。在外,别人愿意与之共事;在内,温暖呵护家人,给孩子树立人生榜样。

我不止一次对女儿说过,你爸爸最大的优点是性格好,宽容,将来你找爱人就找像你爸爸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