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童观察

文 | 中童传媒记者 拾伍

延迟了4个月的央视“3.15晚会”终于在7月16日晚8点以直播的方式播出,晚会上曝光了用汉堡王用过期的面包做汉堡、海参用敌敌畏养殖、嗨学网套路学院坑蒙拐骗、手机软件窃取用户信息等等危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整场晚会看下来,让笔者非常气愤的是用旧衣物加工劣质毛巾被揭开。厂家用未经消毒的旧袜子、旧内衣成为原材料,经过处理生产成新的毛巾在市场上售卖。

“旧物再利用””事件,其实在母婴行业也屡见不鲜。

更有厂家用未经消毒的旧袜子、旧内衣成为原材料,经过处理生产成新的毛巾在市场上售卖,曝光了劣质毛巾“旧物再利用”。

3块钱一条的毛巾你还敢用?

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迎来了短暂性的消费降级,又暂时性的回到了“价格决定消费”的阶段。某地区母婴店老板跟笔者说:“现在很多顾客都是手里虽然有钱但是不敢花,因为害怕疫情再次爆发。”

现如今,消费者的收入暂时受挫,商家就用各种低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但是如果低价能够保证品质,只是把自己的利润让出来那还行,最怕的是降价的同时也降低了品质。

母婴行业还有很多接连不断的问题产品,不禁让人担忧。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家庭中的消费比例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市场上也有很多利欲熏心的商家,利用家长“苦谁不能苦孩子”的心理,无底线压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

在当前的婴幼儿食品市场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主要品类在国家的管控下已经有了严格的审核标准。但是除了奶粉,婴幼儿零辅食、营养品却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把控。随着科学喂养、科学育儿的观念逐渐普及,消费者开始重视宝宝的辅食和营养品添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婴幼儿食品问题被频繁的被曝出,比如婴幼儿辅食的第一大品类米粉,很多品牌都曾被点名。

315黑榜母婴产品(在母婴市场中这些品类也不少见)(1)

隔壁《母婴食品评论》的主编一点红介绍说:“像米粉抽检的项目主要为维生素矿物质、水分、菌落指数、营养品元素、污染物、产品包装等指标。”

作为婴幼儿入口的品类,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心中的痛。曾经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产奶粉用了10年的时间来重塑消费者的信心,也让厂家愈发重视食品安全,但是也存在各项指标不合格、用过期发霉的原材料加工的产品在市面上流通的情况。其实在市场监督总计的严格管控下,更多的是需要厂家、渠道对自身的管理,更是要对市场和消费者负责。

厂家更是要对消费者负责。

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食品,在童装童鞋市场中也很常见。

屡次抽检不合格的童装童鞋

童装童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多年来屡次通报和整改却依然会出现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就有多次童装童鞋检测标准不合格的通报。其中童装的品牌包括:凡康、良良、钓鱼猫、小狗比格等多个品牌;童鞋有fanJoy&Mario、富罗迷、木木屋、PAW IN PAW、七波辉、小寻、阿迪达斯、耐克、史努比、江博士等数十个品牌。

315黑榜母婴产品(在母婴市场中这些品类也不少见)(2)

小朋友在生长发育阶段,衣服鞋子的原材料、重金属含量、拉力度、软硬度、耐磨性等都是直接影响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此前,就有回力童鞋含有导致儿童性早熟成分的新闻被曝出,而官方的回应也模凌两可。

我国的童鞋市场目前处于品牌多而杂的现状,童鞋的生产门槛比较低。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在生产过程,对于质量的管控相对比较薄弱,这也是安全问题不断的重要原因。

其实不止婴幼儿食品、童装童鞋,包括洗护、纸尿裤、车床都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母婴品牌、代理商以及母婴店,在整个母婴产业链中在每个缓解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市场想要健康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每一位母婴人的努力和自我约束。特别是在这个艰难的时期,要一起共渡难关,更要坚守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