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清同治元年、日本文久二年)5月27日,日本德川幕府组织了一支51人的使团,使团成员包括官员、翻译、藩士、商人和学者等,乘坐花费3.4万银元从英国商人手中购买的商船“千岁丸”从长崎出发。6天后,“千岁丸”抵达长江入海口。

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打开国门的日本到上海考察)(1)

千岁丸来华

在被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打开日本国门后,日本相继与美、英、俄、荷、法等国签订通商条约,由于缺少与欧美国家打交道的经验,德川幕府迫切希望了解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究竟有多大,中国与欧美强烈是如何进行外交的等相关问题。

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打开国门的日本到上海考察)(2)

清末上海码头

抵达上海后,几名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按计划到当地衙门拜访,通过荷兰展开贸易,并请求清朝政府按无约通商国处理中日关系,这成为幕末日本政府首次来华叩关。该请求虽得到上海道台吴煦的许可,但五口通商大臣薛焕和江苏巡抚李鸿章都表示明确反对。

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打开国门的日本到上海考察)(3)

在日本长崎的荷兰人

其他使团成员在上海闲逛、购物,接触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他们既看到上海港的繁华,也看到了大清国的乱象,见识了洋人在中国的霸道,认为“泱泱华夏已经病入膏肓”。

日本考察团对太平军的印象多为“暴虐无礼、杀人无算、破坏社会生产力、摧残传统文化、导致外国势力入侵”等等,但是清政府在上海雇佣外国人成立洋枪队,以及曾国藩等创建湘军与太平军血战的景象使考察团成员大受启发。

作为藩士出身的考察团成员之一高杉晋作在回国后主张“肉食武士不能任事”,与伊藤博文等人组织起来袭击英国公使馆,并模仿曾国藩以“乡勇”组建湘军的办法在日本组建以平民为主的奇兵队等武装团体,引进洋枪洋炮,为后来维新人士在倒幕战争中借助平民百姓的力量提供借鉴。

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打开国门的日本到上海考察)(4)

8月,日本德川幕府使团成员在上海结束为期两个月的考察,乘坐“千岁丸”返回日本。

使团成员回国后开始著书立说,将其在上海2个月来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较为知名的有高杉晋作的《游清五录》,峰洁的《船中日录》《清国上海见闻录》,日比野辉宽的《赘肬录》《没鼻语录》,纳富介次郎的《上海杂记》,名仓予何人的《支那见闻录》《海外日录》,松田屋伴吉的《唐国渡海日记》等。

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打开国门的日本到上海考察)(5)

高杉晋作

这些游记从不同角度记述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并以此窥视整个中国,为长期孤陋寡闻的日本人提供了中国以及相关欧美列强的信息。

这些作品风糜整个日本,也改变了日本人传统的中国观:中国主权沦丧、洋人横行,到处破败不堪,文化衰落,人民麻木,彻底丧失“华夏宗主”的风采。

见到曾经辉煌繁盛的中华帝国被西方列强践踏到如此地步,向来崇拜强者的日本人开始对西方满怀敬畏之情,也逐渐坚定日本“脱亚入欧”的决心。

参考书目:《日本军鉴 · 萨长政权》,指文军鉴工作室著,台海出版社。

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