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同济土木类专业多地分数线雪崩,引起很多高考生的注意。

前几天,“2022年湖南大学各学院拟接收转专业学生名单”公布,土木工程学院98人转出0人转入,成为”转专业之王”,收到广大网友的调侃。

湖南大学土木类转专业规则(湖南大学土木98人转出0人转入)(1)

2022年湖南大学各学院拟接收转专业学生名单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土木学院有98人拟转出,0人拟转入,可谓是这次转专业的最悲催的学院。

湖南大学

湖南3所985之一

报考人气仅次于中南大学

他的土木专业曾经与清华、同济,并称三驾马车

湖南大学土木类转专业规则(湖南大学土木98人转出0人转入)(2)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这样层次的大学,排名如此靠前的专业,现在出现98转出,0转入的情况,只能说明,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确在走下坡路。

大环境的确如此——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日渐衰落,土木工程的辉煌早已不在,很多学校的土木专业已经是学校的吊车尾,有同样的分数,为什么不去学习计算机或者别的专业呢?这其中不乏985、211名校。土木专业极为漫长的成长周期,似乎也为这个专业挂上了悲情的标签。、

这是一个觉醒的时代,网络的兴起让更多学生看到了社会的真相。

前段时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邓露教授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会上他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转专业现状和应对策略”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分析了转专业的原因。

邓教授分析了土木专业转专业具体动因,并给出了建议,具体如下:

1、直接导向——就业因素是专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就是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

2、内在导向——土木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对力学等理工科类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有畏难情绪;

3、大环境导向——房地产等行业前景不可观,对土木专业工作环境有固有印象或担心(脏、乱、差)。

主要结论和启发:

1、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不够(专业内涵、就业前景和工作环境),专业宣讲有待加强;

2、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吸引度不够,需进行改革;

3、个别专业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应进一步提升授课质量,提升课程吸引力。

但笔者觉得,这个讲法只停留在湖南大学本身,没有触及到土木专业的根本痛点。

湖南大学土木类转专业规则(湖南大学土木98人转出0人转入)(3)

普通土木毕业生的前途

首先,我国确实是基建狂魔,在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电力工程领域,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而创造出众多世界第一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传统工科从业者付出的汗水和青春

所有行业都有快速成长期和稳定期,但市场是盲目的,不可能一下子就从成长过渡为成熟。而过渡期间,而大量毕业不久的传统工科毕业生,就形成了人才过剩的情况。就好比金融危机下,牛奶过剩倒掉的成本,比卖了的成本还低的地步。但人毕竟不是牛奶,说倒就倒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批的土木、道路、桥梁、动力、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依然只能涌入了基建行业。

虽然一带一路,带来了大量的新项目,但海外 施工的双重恶劣环境下,愿意出国讨生活的毕业生还是在少数,这就导致国内从业者短时间内还在以成长期的速率增加。

基建蛋糕,不断减小

刚开始,招聘企业还在挑挑拣拣地筛选毕业生,但毕业生也在反向选择。在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下,提桶跑路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从行业的上游开始。部分以招聘985/211毕业生为主的设计院,甚至出现了工作5年的主要骨干人才断档的现象。

像中建这样的央企,都出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其他设计院的情况。为了维持生计,很多设计院开始市场转型、业务转型,但大学生、毕业生没有必要陪着设计院去赌自己的青春。这就导致年轻骨干直接跑路,大学在读的学生又被师兄师姐劝退,基建相关企业只能通过降低标准来满足最基本的员工数量。

因此,在这波转型后,必然会让基建行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稳定的行业不太需要创新性人才。而土木专业变成当下的情况,主要还是蛋糕变小,行业收缩进入稳定和衰退时期了。

更为严重的,是大学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大量的土木毕业生与萎靡的市场行情不再匹配,转型变成了最好的出路。

湖南大学土木类转专业规则(湖南大学土木98人转出0人转入)(4)

b站大猛子

哪些专业会受影响

与基建相关专业,都会因为蛋糕缩小而出现遇冷,土木工程首当其冲,包括: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铁道工程、智能建造、智能机械、园林设计等,都会因此受到波及。

湖南大学土木类转专业规则(湖南大学土木98人转出0人转入)(5)

大猛子

总之,笔者认为,任何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周期,土木吃过了国家的红利,所以土木的江河日下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日提桶跑路。加油,土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