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太极,人生无处不太极,就看你是否悟到。从今天开始,跟果子爷一起研习陈式太极拳,品味太极中的人生乾坤。首先跟果子爷一起研习到底什么是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1600一1680)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

陈王廷是武学天才,还精通《易经》,还乡养老之际,“忙来种田、闲来造拳”,创编了陈式太极拳。自此,陈氏家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套路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现代流传的一二路太极拳。这两套拳分为老架和新架,老架是陈长兴定式,新架是陈发科晚年在老架的基础上精心编排确定的拳式。一二路拳式动作的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第一路拳的动作比较简单,柔多刚少,以掤、捋、挤、按四正劲的应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在外形上具有缓、柔、稳的特色。初练时,动作力求徐缓,并着重缠丝劲的锻炼。运动起来以身法领导手法,要求达到动分、静合不断变化的效果。由于动作速度缓慢,拳架分高、中、低,运动量可以调节,因此既适合于身体较好的人用来增强体质,也适合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俗话说,“三岁不嫌小,八十不嫌老”。

第二路又名炮锤,动作复杂,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列、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动作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劲的锻炼。套路中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具有快、刚、跃的特色。区别于其他武术的特点:在运动时不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贯穿整体的一系列螺旋动作,形成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矛盾统一境界。这路拳由于速度快,爆发力强,最好熟练一路的基础上再练习二路。

为什么要练习套路?通过套路的锻炼,可以逐步揣摩太极拳刚柔相济等技法的内容和要领,即所谓“知己的功夫”。为了运用粘、连、黏、随的方法以求得动劲。陈式太极拳还创造了对抗性的推手,也就是“知彼的功夫”。陈式太极拳的推手强调舍己从人,根据对方的外力chenshitaijiquan来发挥自己的技法。对方动急则急应,对方动缓则缓随。因而走架子和推手要交替练习,才能掌握懂劲的功夫,达到熟练程度。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

练拳如做人,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者,太极拳的意境高尚,人生经历就会顺遂,工作起来也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后达到拳、人合一,相互促进的效果。今后,跟果子爷一起慢慢细品太极拳中的乾坤、人生中的乾坤!

陈式太极拳二路全集(跟果子爷一起研习陈式太极拳第001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