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真雪 秋风不知春阁 2021-02-12 16:33

正月初一是好日子家家户户真欢喜(正月里来是新年)(1)

俗话说“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过年”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也被称为“三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

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喜欢有一个好的开始。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旧时过年有着许多的习俗和讲究。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大家要守岁熬通宵,房间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持续的第二天的天亮。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都起得很早,俗话说叫“起五更”,有着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两年的说法。在旧时的计时里,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就是最后一更,按照现在的时间来计算是凌晨4点到6点之间。“起五更”第一件事,放“开门炮”,叫做迎新,然后开始做新年了的第一顿饭。

给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之一,长辈会事先准备好红包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镇压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过一岁。

吃过饭,就要开始拜年了。各地的习俗差异比较大,有的地方是先给村子里的长辈挨家挨户的拜年,还有一些地方是先祭祖后才拜年。如今拜年的习俗也只是在农村里流行,在城里人们更喜欢通过网络的方式拜年。

正月初一是好日子家家户户真欢喜(正月里来是新年)(2)

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有许多讲究,在北方通常都是吃饺子,南方一般是吃汤圆。除此之外,在湖南会吃年糕,湖北则喝鸡汤,江西大年初一有的要吃饺子和鱼,广东里流行吃“万年粮”。在河南一些地方流行饺子面,将饺子和面条一起煮,也称为“金丝穿元宝”。

以前据说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洗衣,据说是水神的生日,并且家里面的水不能乱倒,要存起来等到初二。现在当当然没那么多讲究,一大早我就洗头洗澡了。

以前外婆还说“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女人也不得动针线,否则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或浑身会有针刺般的不舒服。还有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干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

从前老人们还认为打碎家什,一年四季不吉利。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大年初一,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不免要喝酒助兴,但千万禁忌喝醉啊。喝醉后胡言乱语、酒后失态,还有可能酒后呕吐,把屋里弄脏,给新年的气氛带来不好的印象。

大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还有旧时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能回娘家,初二才有叫女婿吃饭的习俗。

红楼梦里的过年排场,可见旧时年俗。年三十,是过年的最大礼仪。因为贾母有诰封,须先进宫朝贺,再祭宗祠,此后大队人马还需到正堂向祖宗遗像礼拜。

正月初一是好日子家家户户真欢喜(正月里来是新年)(3)

家人和小厮一律在仪门之外,贾府子侄挨次列队于仪门至正堂的廊下。正堂门槛外面是贾敬和贾赦,门槛里面是众女眷。只有贾蓉因是长房长孙,也随女眷在槛内。供品以菜饭汤点酒茶为主,每当一道菜上来,都是先到仪门,再按次传至贾敬手中,贾敬传贾蓉,贾蓉传其妻,再传凤姐、尤氏等。

到供桌前,方传给王夫人,再由王夫人传给贾母,最后经贾母捧放在供桌上。供品摆放完之后,贾母拈香下拜,这时贾府一族之人也悉皆跪下。书中说,如此一跪不打紧,竟“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

正月初一是好日子家家户户真欢喜(正月里来是新年)(4)

大年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前后半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拜年、吃年酒。朋友亲戚,迎来送往,彼此互拜。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的尾声,又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吃元宵,是自古以来的风俗,尊贵如贾府也不能违背此俗。还专请戏班唱戏,女先生说书、击鼓传花、贾母和王熙凤讲笑话等节目,元宵之夜的热闹几乎不亚于除夕之夜。

一直到正月十七,贾府宗祠的大门才关上,供奉的祖宗影像也收了起来。但祀祖的活动结束时还要行一次集体礼。至此年应该算作过完了,实际又并非如此。十七日当天薛姨妈就来请贾母吃年酒,十八日是赖大家,十九日是赖升家,二十日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单大良家,二十二日吴新登家。另还有王子腾家来请等等。当然贾母不会都去,主要交给王夫人和凤姐料理,宝玉有的也可以应应差。其实一来二去也就到正月底了。

这就是《红楼梦》里贾家的过年方式和过年的时间。巨家大族既是传统社会的支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聚范例,藉由贾家过年的种种礼俗仪式,我们可以了解传统社会春节文化的一般特征。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让传统春节的繁文缛节大大地缩减了,但大年初一的吃饺子、拜年、给压岁钱等习俗仍保留了下来。

大年初一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现在拜年多为到亲朋好友家里祝贺新春,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给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此外一些传统的庙会也很受现代人的欢迎。

虽然物质的富足和社会的发展冲淡了年味。除夕夜不再聚在一起看春晚;初一拜年走亲访友越来越走马观花;到了亲戚家,大家也都是低头族,人人埋头玩手机,不再唠磕家常;群发祝福变成了对方向你抛一个红包……

网络拜年方式的现代化便利化让人可以花费更少精力,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拜年就不如从前有诚意,“有心拜年十五不晚”,有心拜年不会因为方式的改变而使真心诚意受到曲解。我们接受变化,也适应变化,努力在变化中保持着自己的真诚。过年是亲人朋友的团聚,年味虽变淡了,但团圆的主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显得更加鲜明。

秋风不知春意暖,欢迎关注秋风不知春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