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蜂蜂

今天给大家带来日本饮食系列介绍,一共分上、下两期,概况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故事,从主食到零食到饮料都有涉猎。上篇是战国时代至江户初期;下篇是明治维新到现代。希望大家喜欢,另外再一次提醒大家,前方高能,请在吃饱饭后才打开阅读,谢谢。


1.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在战国时代,战乱频繁,加上实行的税率过高(四公六民都是轻了,六公四民才是主流),所以一般农民很难吃上一次大米,精米更是一辈子都吃不上。精米都是归公卿,将军,大名老爷吃的,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起码农民不会患上由于缺乏维生素所导致的脚气病。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

(日本高档大米品种的代表——越光米)


2.普通人想顿顿都可以吃上米饭,那最好去给大名老爷当足轻打仗,拿命换大米饭吃,不过这时农业不发达,大米产量不足,只能吃糙米,就是稻谷脱去皮层稻壳后的果实,但还没到精米的层次。口感不是太好,但是纤维素多一些,吃起来管饱。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2)

糙米


3.由于早期大名老爷也不富裕,有时候只能让足轻们自带干粮来参战,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炒米和饭团,这些炒米和饭团依旧由糙米制成,而饭团由紫菜包裹,免去了吃饭时粘手的困扰,中间加上一粒酸梅,酸梅既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杀死饭团内的一些细菌。除了饭团上夹着酸梅,士兵还会随身带上一些酸梅,这样可以止渴。后来还有一团米饭加一粒酸梅,仿制日本国旗的样式制成便当,称为“日之丸”便当。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3)

日之丸


4.为什么战国时代的日本人不吃肉?这是因为天武天皇于675年颁布《肉食禁止令》,禁食牛马鸡犬猴五种肉类。当然,负责制作铠甲和马鞍的人可以吃肉,不过这些工匠被当做“非人”,备受歧视。这样的法令不仅仅是因为宗教原因,其实还因为当时牛马可以当做畜力耕作,狗可以看家,鸡可以打鸣报时,猴子是因为像人,也一起保护了。到了后来神道教进一步传播,神道教认为所有四足动物都不可以吃,所以大家就只能吃海鲜了。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4)

(日本寺庙建筑)

5.但是肉类还是很好吃的,禁令也阻止不了大家,可是必要的表面工作也是要的,所以就给野猪起名“山鲸”,鹿就起名“枫肉”,马就说是“樱肉”。但是在一般的公开餐宴上,大家还是默默地吃海鲜。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5)

据说本能寺之变的直接原因就是织田信长因为发现鱼肉发臭,怒斥并赶走了负责准备宴会的明智光秀,于是后者大怒并反叛了。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6)

(典型的日本料理形式——“一汁一菜”,一碗白饭,一碗味增汤,一碟腌菜)


6.传说在战国时代传奇战役——桶狭间之战时,织田信长在出阵前除了唱上一曲《敦盛》之外,就吃了一碗茶泡饭。这种饭食既可以吃饭又可以喝茶,很适合在战争中食用。后来富裕的武士们进一步丰富了茶泡饭,有三文鱼茶泡饭,金枪鱼茶泡饭,咸鲑鱼茶泡饭,天妇罗茶泡饭,烤鳗鱼茶泡饭,就是怎样贵怎样来。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7)


7.传说战国时代养生专家德川家康喜欢喝味增汤,并说味增汤对身体有益,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味增汤含有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食物纤维,经常喝的确对健康有益,而且味增的含盐量并不高。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8)

味增汤


8.在日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纳豆,其实是中国传入日本的,早期称作“唐纳豆”,“咸纳豆”。传统制法将蒸熟的黄豆用稻草包裹起来,稻草浸泡在100度的沸水中以杀菌消毒,并保持在摄氏40度放置一日,稻草上常见的枯草杆菌(纳豆菌)因可产生芽孢而耐热度高,杀菌过程不受破坏,高温培养速度快也能抑制其他菌种,并使黄豆发酵后产生黏稠的丝状物,这种黏稠外观主要来自成分中的谷氨酸,被认为是纳豆美味的来源。当然现在都是用现代化的盒子装。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9)

纳豆


9.作为高档日本料理的代表——怀石料理,原来是指在日本茶道中,主人招待客人的饭菜。

“怀石”一词来自于老子《道德经》——“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一句。所谓僧人怀石抵挡饥饿一说大多是以讹传讹。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是餐具(用陶器,瓷器,漆器等)还是摆盘都要求很高,但是食物分量却不多,所以被人视为一种艺术品。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0)

怀石料理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1)


10.关于天妇罗,最早源自拉丁语系葡萄牙语的“Tempura”发音,是由16世纪时的葡萄牙传教士传入日本,当初是葡萄牙人在大斋期(Lent,天主教节日,指复活节六个半星期以前)期间因禁吃兽肉,只能食用海鲜,而以吃鱼代替肉而烹煮的一种食物。其中,拉丁文的“ad tempora quadragesima”就是“守大斋期”的意思。后来在日本逐渐流行起来。传统的日式天妇罗是用海产或蔬菜裹上淀粉浆(面粉之类)油炸。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2)

天妇罗


11.有一天,日本京都商人茶屋四郎次郎给75岁的德川家康进献了几条鲷鱼天妇罗,德川家康一个人全部吃完了,觉得味道不错,没想到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前留下指示——幕府将军一律不得食用天妇罗!!这根幕府的命运有很大关系啊!其实德川家康不一定是因为吃了天妇罗而死,可能是胃癌,而幕府将军禁食天妇罗更多是因为天妇罗需要大火大油制作,必须现炸现吃,这样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当时一般人家也不愿意在家制作天妇罗,于是天妇罗就成为了“屋台”(类似于大排档)的主要菜式。而幕府将军也没有把先祖的话当回事,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12.在日本战国时代,早期由中国传入的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的大名都很乐于举行茶会来联系感情,织田信长是其中的代表,后来接班的丰臣秀吉由于是农民足轻出身,也很乐意举办茶会,招揽各种文化人士,提升自己的品格。茶室是举行茶会的建筑,大小以四叠(榻榻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成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传说丰臣秀吉为了彰显实力,建设了一座黄金茶室。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3)

茶室

但是这样一种铺张的茶道方式却被当时著名茶人,也是秀吉的茶头的千宗易批评,因此千宗易得罪了秀吉,逐渐失势,后来因为其他的罪名,被秀吉勒令切腹。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4)


由于茶道的发展,为了降低茶的苦味,甜食的小点心也得到发展。

13.《哆啦A梦》中哆啦A梦最喜欢的食物——铜锣烧,其来源于 第一代幕府(这里可不是战国时代)的将军源赖朝的弟弟源义经的心腹大将弁庆受伤,到一户民家疗伤,后来弁庆感恩,把自己随身的军乐器铜锣送给这户人家。不料这个人突发奇想,把铜锣当模型、烤麸拿出来卖。后来几经改良,到江户时代后期,逐渐出现用蛋、面粉、砂糖做外皮、中间夹红豆馅,类似今天的铜锣烧。


14.羊羹起源自中国,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来熬制的羹,冷却成冻以佐餐。其后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于是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故羊羹在日本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状食品。其后随着茶道的发展,羊羹逐渐成为一道著名的茶点。到了天正17年(1589年),和歌山的骏河店店主冈本善行右边卫将原有的羊羹作改良,在馅料中加入寒天(一种晒制而成的干菜,煮后凝固成果冻状。与现代的“琼脂”相似)制成炼羊羹,并用竹竿将羊羹的形状巩固成方形。此后,羊羹就成了现时长方形的形状。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5)

羊羹


15.日本人喜欢甜食,但是根据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气候,并不是太适合蔗糖生产。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6)

甘蔗

所以日本很缺糖,糖都是从中国或者东南亚地区进口。这个问题直到1609年,岛津藩征服了琉球群岛,在岛上大量种植甘蔗,作为原料制糖,这个问题才得到一定解决。至于当广大人民吃上糖果,就要到明治维新之后了。

关于日本饮食的文化冷知识(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17)

(金平糖,最初是葡萄牙传教士于战国时代传入日本的)


文字资料,图片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文)(日语)

另外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这两本书了解到日本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日本衣食住行知识:

《活在日本战国》,驰骋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江户日本》,茂吕美耶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了,关于日本饮食的介绍上篇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欣赏,如果你有什么想看的,或者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留言告诉我吧,我会加以改进的,谢谢。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下一期将给大家带来《从战国时代到现代的日本饮食——下篇》,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