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学奕》和《两小儿辩日》


第一则: 学弈

文言文两则解读(文言文两则)(1)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两则解读(文言文两则)(2)

注释:

弈①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⑨;一人虽听之⑩,一心以为有鸿鹄⑪将至⑫,思⑬援⑭弓缴⑮(zhuó)而射之⑯。

虽与之⑰俱学,弗若⑱之矣⑲。为⑳是其(21)智弗若与(22)?

曰(23):非(24)然(25)也。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之:指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天鹅。

12、将至:将要到来。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16、之:天鹅。

17、之:他,指前一个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为:因为。

2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2、与:文言助词。

23、曰:说。

24、非:不是。

25、然:代词,这样。


第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两则解读(文言文两则)(3)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文言文两则解读(文言文两则)(4)

注释:

游:游历、游学。

东:东方。

辩斗:辩论,争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距离。

日中:正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太阳在中午时很热。

决:判断,判定。

孰:谁。

为:以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