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限时练(高中语文每日一练)(1)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二十三)

一、(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质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5分)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5分)

二、(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9年高考模拟)名篇名句默写(6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____________”与“今之众人”的“____________”作对比,指出尊师重道与否是圣愚有别的原因所在。

(2)沈从文《边城》中“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的描写与《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遥想当年刘裕“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伐壮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辽宁辽阳市2019届高三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界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

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徒劳无功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以偏概全 B.隔靴搔痒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以偏概全

C.隔靴搔痒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掩耳盗铃 D.徒劳无功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掩耳盗铃

9.(山东枣庄八中2020届高三模块考)下面三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三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10.(重庆市2019届高三质评)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基因复制一直非常完美、零缺点,那么地球上的生命老早就死光了,因为它们将无法适应地球上曾经发生的气候剧变和海陆变迁。正是由于轻微但持续的基因突变,才使得① ,终于演变成今日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性别的起源就是托了基因突变的福。地球早期生命都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它们的繁殖只能靠自身的分裂,② 。大约在18亿年前,正是由于基因突变,原核细胞开始进化出了比较复杂的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已经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结构和各种细胞器,③

。最迟在6亿多年前,性别分化就开始了,在贵州发现的前寒武纪古植物化石,是全球已知的第一个具有有性生殖方式的生物化石。

答 案 与 解 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如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项错在“反帝”中间没断开,C项错在“灵耀不拜”中间断开了;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故选D。

2.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文中意为‘国君’”错,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故选D。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故选A。

4. 【参考答案】(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认为;为,是;“不远数步”意思是“相距不过几步”;披,解开;“示之心”中“示”给……看;“之”代词,代指“他”,“心”此处指“胸膛”。第二句得分点:尝,曾经;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田……困窘;固,本来;逮,达到、及,“不逮”比不上、不及。“吾不逮远矣”翻译的时候语序要调整,可翻译为“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5.【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焉、潭、戈。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项,搭配不当,“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掌握”“方式”“实践”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影响了”应移到“很大程度上”之后。故选A。

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采取主观……策略”应紧接“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应放在最后,与下文“是明显的逻辑谬误”衔接。B项,“从主观结论出发”是“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的前提。D项,“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两句应互换位置。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语境的意思是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不得要领,应选“隔靴搔痒”。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情硬联系在起,做牵强的解释。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根据后文“捕风捉影”,应是主观故意的行为,应选“穿凿附会”。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含糊其辞:有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前文说“离题万里”,意思是没说清楚,非主观行为,应选“不知所云”。以偏慨全:用局部来概括全部。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据后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选“以偏概全”。故选B。

9. 【参考答案】(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3)将精境三中的“光顾”改成“游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情境一:“垂念”应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不能说学生垂念师恩。可改为“感念”。

情境二:“可望”,有希望的意思,和“渴望”音同。这是广播稿,不能有同音歧义。可改为“有望”。

情境三:“光顾”是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不能用于自己到某地。可改为“游览”。

10. 【参考答案】生命得以在恶劣环境中存活;这时的生物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分化成为可能。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由“它们将无法适应地球上曾经发生的气候剧变和海陆变迁”,可知①可填地球生命得以在恶劣环境中存活;②句对应地球早期生命,因前一句涉及了“性别”,可知本句和地球早期生命的性别有关,即没有性别之分;因后文说到“性别分化就开始了”所以③应填“生物的性别分化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