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下着雨的清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妙音坊朝思暮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妙音坊朝思暮想(妙音坊里话知音-追忆似水年华)

妙音坊朝思暮想

我喜欢

下着雨的清晨

也喜欢

雨过天晴后的黄昏

我喜欢

在美妙的旋律里

从清晨到黄昏

——《妙音坊》

凡是喜欢音乐的人,大抵都拥有一颗多情的心。

我不得不承认,在旋律的世界里,我情根深种。

我是个安静的人,喜欢平静的生活。

这个世界太喧嚣了,我不是太喜欢。

所以我更喜欢待在房间里,带上耳机,在音乐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第一次被音乐所吸引,是在小学四年级。

那年我就读的学校来了三位年轻的实习老师,其中一个就分到了我所在的班级,是个女老师,师范学校下来实习的。她用一首《兰花草》征服了我。时隔多年,长什么模样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时她弹着脚踏风琴,玉指纷飞,歌声动人,看上去很美。

后来,我考上了初中。

初中是有音乐课的,教我们音乐的是位男老师,姓彭,名字不记得了,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但音乐功底扎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高手在民间啊)。

当时彭老师带了几个音乐特长生。一个是吹唢呐的,一个是拉小提琴的,一个是弹手风琴的,还有一个学声乐的,刚巧凑够了一个“吹拉弹唱”组合。

不过彭老师教我们音乐课,也只是弹个脚踏风琴(这基本是音乐课标配教具了)而已。彭老师自己应该是主修声乐的,很喜欢教我们民族歌曲,时不时高音飞扬,唱功确实不俗。

不过,我对彭老师记忆最深刻的,却不是音乐课。

当初我是在我们镇上读的初中,每到周末(当时实行的是1.5天休息日)就放假回家。

一个周六的下午,回家路上,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我遥遥看到彭老师正头戴安全帽,卖力地挑着一担水泥,挥汗如雨。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那一幕烙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再后来,我又考上了高中。

上了高中后,学校里再没有了音乐课,但是学校的广播站经常会播放一些动人的旋律。

那时候在学生当中,都流行用随身听听音乐,我也用自己的部分生活费给自己买了一台,牌子不记得了,是个杂牌子,没办法,当时是真的穷。那台随身听音质虽然不咋地,却也让我在高中三年忙碌的学习时光里,听了不少那时流行的歌曲,陶醉至今。

例如:

《一个真实的故事》-朱哲琴

《潮湿的心》-甘萍

《梦醒时分》-陈淑桦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何如惠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

《容易受伤的女人》-王靖雯(王菲)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

《冬季来台北来看雨》-孟庭苇

《往事》-孟庭苇

《同桌的你》-老狼

《千纸鹤》-邰正宵

《祝福》-张学友

《饿狼传说》-张学友

《回头太难》-张学友

《冰雨》-刘德华

《一起走过的日子》-刘德华

《忘情水》-刘德华

《月亮惹的祸》-张宇

《心甘情愿》-郭峰

《朋友》-周华健

《风雨无阻》-周华健

《当》-动力火车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动力火车

《萍聚》-李翊君&李富兴

《心雨》-毛宁&杨钰莹

《相思风雨中》-张学友&汤宝如

《知心爱人》-付笛生&任静

《好人好梦》-孙悦&邰正宵

……

然后,再后来的后来,我又顺利考上了大学,开始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那时候的大学,课余时间不少,正爱做梦的年纪自然少不了情窦初开,花前月下。

是的, 我在大学里开始了我的初恋,懵懵懂懂,害羞腼腆。

谈情说爱让我投入了太多的情感,音乐在我的情书中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很多关于爱情的歌词常常被我毫不客气地“引经据典”。

同样的,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男女相聚在一起,又怎么会少得了音乐的交流、分享和品鉴?

那个时候,虽然随身听依然是听歌的主要装备,但是电脑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更像是如鱼得水、百味尝鲜。

我们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甚至还为此组建了一个《大学生音乐爱好者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开办了几场演唱会,当真是情到深处,爱得痴狂。

那段岁月的歌坛也是歌手辈出,好歌不断。

例如:

《约定》-周蕙

《红豆》-王菲

《后来》-刘若英

《很爱很爱你》-刘若英

《勇气》-梁静茹

《记事本》-陈慧琳

《美丽心情》-本多ruru

《心酸的浪漫》-那英

《最熟悉的陌生人》-萧亚轩

《都是夜归人》-许美静

《一生有你》-水木年华

《晴朗》-老狼

《百分百女孩》-老狼

《青春》-汪峰

《黄昏》-周传雄

《下砂》-游鸿明

《十年》-陈奕迅

《爱情条约》-张宇

《冷酷到底》-羽泉

《200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

《三万英尺》-迪克牛仔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迪克牛仔

……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参加工作。从毕业的那一天起,我的校园生活正式宣告结束。

然而,音乐和我,就像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注定了是难舍难分,要彼此一辈子纠缠下去。

……

“初闻不解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

2022年9月20日于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