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338-广东多元文化
作者:橘子亲王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或许是因为广东的经济实力过于突出,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看来,这个经济实力可敌一国的省份颇有些文化沙漠的意味。包括饮食文化和香港娱乐黄金年代输出的粤语作品在内,中国人对广东文化的了解大多局限在近代以来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中,其输出核心也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
广东早茶
你识得唔识得啊?
(图片@不当咸鱼的咸鱼/图虫创意)▼
但事实远非如此。无论是从历史长度还是多元化程度来检视,广东的文化繁荣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这个东南大省内成百上千的博物馆,正是这个事实的见证者。
三足鼎立大广东
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主体民族的国家,在中部到东部沿海的绝大部分地区,汉族都是文化的主导者。当中国人提起文化多样性时,指的往往是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的文化交互。而很少有人会认为,广东的传统文化足够多元。
但广东人自己很清楚,即使在民族划分上都是汉族,可广府、客家、潮汕这省内三大民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差距都并不比两个相邻的不同民族更小。
地理条件有差异、文化影响来源不同
广东省内三大文化群也有着明显的分区
(底图来自:NASA)▼
广府文化的核心在珠三角,更准确地来说是在广州(古代番禺)。而沿着西江上溯,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形态更是可以追溯到上游的封开、梧州一带。秦代开凿的灵渠在广府文化的成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原的礼教文化通过水路,逐渐扩散到了岭南之地,与当地的越文化互相融合演变,形成了独具风味的粤语区广府文化。
粤剧是以粤方言演唱的汉族传统戏曲剧种
粤剧戏班最早的活动中心在佛山,又称“广府大戏”
(列戏《六国大封相》- 须生坐车)
(图片@Wikipedia Commons)▼
如果说广府文化源自秦汉中央朝廷对岭南有意识的大规模官方同化,那么客家文化则是民间力量产物。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
(梅州-客家围楼)
(图片@图虫·创意)▼
无论是衣冠南渡时期,还是安史之乱时期,次第南下的中原大族都无法像当年的秦汉帝国士兵一样走最顺畅的大路南下。对他们来说,躲避兵灾就必须依赖群山的掩护,缓慢地南下,并寻找落脚点。他们选择的不仅是荆棘丛生的一条艰险之路,更是与当地土人争夺生存空间的凶险之路,强烈的抱团意识和半军事化的社会形态,却在后来成为了客家人的精神财富。
客家人从长江流域一直迁徙到岭南和闽南
基本上就是一直在山里
(底图来自:NASA)▼
如果说交通闭塞的山区帮助客家人完成了自我蜕变,那么潮水的呼啸则带来了潮汕文明。
潮汕先民的经历与客家类似。但他们最终没有在山区停下,而是进一步向南挺进到了海边。从今天潮汕文化的分布区域,即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和梅州部分地区均离海洋不远来看,海洋对潮汕的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潮汕人以勤劳和善于经商著称
暮色时分,渔民仍在劳动
(汕头-牛田洋)
(图片@图虫·创意/零点映客)▼
仅是这三种民系及其承载的文明,就已经让广东的文化多元化程度远胜中国的很多地区。而这种文化多元性,也以博物馆的形式在广东得到了保留。
比如广府文化,就有不少相关的公私营博物馆。当然,它们主要分布在广府自古以来的中心广州,如大沙头路上的广府本草博物馆、恩宁路上的粤剧博物馆、改建自祠堂的广州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些专门性博物馆,从细节入手,记载着广府文化的脉络,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而越秀区,则更是提出了越秀就是“没有围墙的广府博物馆”的口号,可见其文化自信。
越秀区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越秀公园的花灯展)
(图片@图虫·创意)▼
而位于客家之心梅州的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则承载着记录客家人历史的职责,其中甚至移植了一座真的文物客家祠堂抬梁式梁架,与故宫的皇家梁架结构相同,可谓国之重宝。
潮汕民系也不甘示弱,不仅在潮州市博和汕头市博收藏了大量潮汕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市博收藏的精美潮汕木雕,堪称传统艺能),还有人在科技企业林立的深圳南山复刻了一座名为“榕江会馆”的潮汕私人博物馆。或许执掌南山命脉的潮汕大佬们也会不时去那里回忆家乡的味道。
潮汕人的另一个传统艺能是做生意
所以也有了相关的文化馆
(图片@猫斯图)▼
多元传统文化自信,在广东是绝不鲜见的。
改变中国走向的广东
尽管有着历史悠久、形态丰富的传统文化,广东却还是经常让人误产生一种文化荒漠感。这或许是岭南之地在近现代之前的边缘地位决定的。广东虽然发达,但远离在中原、华北、江南交替的政治中心,且语言不通,文化的北向辐射力实在有限。
连珠江游船上都有一个博物馆
广东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可见一斑(珠江游船南海神号底舱)
(图片@猫斯图)▼
然而,近代以来,广东在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或许正得益于广东的边缘性,让它可以在不影响全局稳定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去探索那些未曾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知的领域,并最终将其融入全局。
这个过程,甚至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开启了。在阳江海陵岛的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人们能看到那个时代中国南方如何以商业利益为驱动进行大航海探索,以及广东、闽南一带丰富的外贸物产及宽松的外国人管理方式。
南海一号的珍贵之处在于
出海文物并不只是高端货
从简单的器具里我们更能看到平凡古人的生活
(图片@图虫·创意)▼
而当泉州(刺桐)的光辉落幕,广州成为钦定唯一的对外窗口时,广东更是独占风气之先,几乎以一己之力重塑了中国的近代史。
比如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消防队机构,都是在广东涌现出来的。此前虽然也有衙役、火班等职能类似的人员,但无论是从组织架构,人员素质还是执行设备上,现代化的专门机构都更胜一筹。这段历史或许不为大众所知,广东人自己却可以捷足先登地逛一逛惠州警察博物馆、汕头消防博物馆等,了解先辈们现代化的生活。
一个小馆
里边的老地图值得一看
(汕头市消防博物馆)
(图片@猫斯图)▼
在政治体制近代化领域,广东显然也是走在晚清以后的中国之先的。全省对这个主题保存最好的,无疑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广州,收藏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内,从广东源源不断向北方输出的新思想、新斗争。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正面
馆址原为1909年设立的广东谘议局
(图片来自Wikipedia@zhangzhugang)▼
这个博物馆甚至还有第二块牌子: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可见广州人早已把自己的近代史与中国革命牢牢绑定。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内复原的1921年孙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礼场
(图片来自Wikipedia@zhangzhugang)▼
除了这个省会的大型博物馆,在各地市也都有一些革命相关的博物馆。比如汕尾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是中国最早的苏维埃政权遗址,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从彭湃同志的经历中也吸收了很多经验;粤北的韶关,则有一座北伐战争纪念馆,这同样是广东人救亡强国梦的展现。
世界唯二的红场之一
本来是个粮仓
(海丰红场红宫遗址纪念馆)
(图片@猫斯图)▼
广东省对中国的影响力至今不灭,这得益于它再次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无论是背有历史包袱的广州,还是从零开始的深圳,最终都成为了中国最强的城市,而省内佛山、东莞等次级城市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广东的开放经验,几十年来都是中国各地搞经济建设的指南。
当年南海边的一个圈
现在已经是一个立体的大都市了
(图片@图虫创意/冬风)▼
从华强北迁到市民中心的深圳工业展览馆,或许是这段历史最有资格的讲述者。
造访广东,如果不去看看这些宝藏博物馆,那就等于白来。
一机在手,广东我有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想不输出文化都难,而当地政府和民众,也会在富起来之后产生扩展文化辐射范围的美好意愿。历史积淀丰厚而经济强势的广东也正是如此。
早在十年前,从2008年到2013年,广东省对公共博物馆财政拨款的增速就超过每年一亿元。比如阳江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就耗资两亿,是当时全国范围内预算最高的博物馆。从全局来看截止2014年,广东的一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五、二级居全国第一、三级居全国第二。最近几年的投入也还在持续增长。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
是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
(图片来自Wikipedia@zhangzhugang)▼
但这些文博设施,尤其是非珠地区的设施,还是很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它们找不到游客,游客也见不到它们。
这是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在传统的文博线下展示方式中,这个问题却由于种种限制很难解决。线下空间有限也就意味着线上空间的巨大潜力,如果能把博物馆集体电子化,展示就没有了时空限制,情况或许会有改观。
数字技术,在这里找到了登场的机会。
腾讯近年来就致力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博、文旅行业,让更多奇妙的文化被人们看见。“博物官”项目,就是腾讯从2017年开始就在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直接微信搜索就能搜到
进入小程序之后也可以搜索你感兴趣的博物馆
(官方logo是这样的,别点进盗版啦~)▼
简单来说,“博物官”是一个面向广大用户和博物馆开放的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博物官”线上畅游博物馆,而博物馆则可以通过其背后的“博物官开放平台”轻松开发搭建专属的线上博物馆。腾讯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开放给博物馆,帮助博物馆省去开发时产生的巨大的技术、人力、资金成本,实现数据分析和运营管理。同时,借助微信强大的触达能力,经费不足的博物馆获得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通过开放平台博物馆管理员可以轻松建立自己的数字博物馆后台,将博物官中的优质内容准确、快速、实时地传达给受众▼
这一次,“博物官”就得到了广东省文旅厅的重视,两方携手上线了“广东文博智慧导览”项目,这是一个全省博物馆聚合页,用户通过“博物官”的广东专区,即可浏览广东文博地图和省内全部博物馆,这有效解决了以往博物馆内容分散的情况,很好地促进了博物馆的整合传播和馆间互动。
观展者只需要在地图上点击博物馆图标,就可以在线上参观,还可以按图索骥去线下走一走,发现那些以前你从未发现的惊喜。
点击大图查看如何在“博物官”找到更多广东博物馆信息▼
比如增城区博物馆,此前虽然也做了数字化尝试,但限于经费和触达渠道,地方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度也低,平台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而博物馆人员在用户数据分析方面也不是专长,数字平台的增益价值有限。而精于技术和运营的腾讯,则可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腾讯还利用自己强大的技术能力,为各博物馆提供了文物3D化、AI语音导览和“线下物料一键下载”功能。
3D化的文物,720度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其中最新上线的是 AI语音导览,它彻底解决了那些经费有限的小型博物馆建设语音系统的难题,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解说词,平台就可以自动生成语音解说小程序,参观者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听到音频,博物馆省了钱,参观者解放了双眼,两相得益。
“线下物料一键下载”功能则是能方便电子化博物官的线下传播,工作人员直接在开放平台输入需要展示的信息即可快速生成传播物料,不需要复杂的研发和美工程序,省时省力。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目前,通过博物官开放平台入驻了博物官的广东博物馆已经有148家。在广东省文旅厅的支持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而在全国范围内,腾讯也已经得到了甘肃、浙江、云南、重庆等地文物部门的协作,平台总计入驻的博物馆达到了500多家。
可以说,“博物官”让文物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活化”。它也就这样成为了中国首个文博领域的开放平台,不仅帮助博物馆建立了线上展示平台和AI语音导览,还提供了数据分析服务,协助它们更好地找到游客感兴趣的展览形式。对于游客来说,这样一个小程序也省去了在多个小程序间翻找的麻烦。
那么我们怎么用这个小程序呢?
很简单,只要点开小程序,选择广东专区,就能在聚合页面上看到以地图形式显示的电子化博物馆,选择你想进入的博物馆即可,观看展览真的是越来越方便。
而在此基础上的玩法也无穷无尽。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腾讯和广东省文旅厅计划联手打造一个“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大型活动,邀请广东人在博物馆里过年,用文化盛宴代替口腹盛宴。
其实还是可以先吃一顿好的再去参观文化盛宴啦。毕竟在广东,粤菜也是有自己的博物馆的,而且可以真的在博物馆里搓一顿。
参考文献:
刘丽团. 广东省公共博物馆发展状况分析[J]. 客家文博, 2015 (1): 79-87.
黄统.广州市的博物馆发展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郭谦, 万丰登, 许筱婧. 笔墨赋情, 与古为新——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方案形成历程记录[J]. 南方建筑, 2013 (3): 60-64.
张金梅. 立法推动广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写在《 广州市博物馆规定》 颁布一周年之际[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9 (2019 年 01): 35-38.
- 广告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