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说虎 文/王荣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宝应话方言教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宝应话方言教学(宝应方言杂谈虎年说虎)

宝应话方言教学

虎年说虎

文/王荣华

时光荏苒,岁月轮回,又一个虎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兽中之王悄然成为人们谈说的话题,我们宝应人谈虎、唱虎、写虎、画虎,对老虎的喜爱一点都不比外地人差。如果你不相信,——单从宝应方言土语里就能窥见一斑。宝应人对虎的喜爱似乎超出了常规。宝应人把小男孩叫做“小虎”,把大男孩叫做“小虎头子”,把比较皮玩的小女孩叫做“赛小虎”,把长得结实强壮的孩子叫做“小老虎”,还有无数个属虎男孩的小名都叫做“大虎”,——这些人虎交融的方言称呼其他地方绝无仅有,都寄托了父母对儿女强健聪慧的殷切希望。宝应人喜欢用“虎”来形容人的“特别之处”。故意装糊涂叫做“打马虎眼”,愿意放人一马叫做“呀呀虎”,沾人便宜的想法叫做“虎头心思”,脏兮兮的样子叫做“拉虎”,骗吃骗喝的行为叫做“麻虎子大洗脸”,做事草率叫做“虎而马之”“醉里马虎”“虎头大马鸡”,——这其中任何一个词都要比“马虎”来得精准生动和有趣。宝应人也喜欢用“虎”来称呼具有鲜明特征的人。个子敦实的人叫做“矮脚虎”,贪吃的人叫做“吃食虎”,不爱说话的人叫做“闷声虎”,经常淌鼻涕的人叫做“鼻涏虎”,先养孩子后结婚的男人叫做“虎头鲨”,心肠歹毒的人叫做“煞虎星”,做事非常草率的人叫做“小马虎”“马虎大先生”。(宝应博物馆藏品·汉铜虎)宝应人喜爱老虎,还给一些狡猾的小动物、小害虫的土名子也冠上“虎”字。专门吃农作物根须的土蚕、地蛆叫做“地老虎”,啃食陈豆子的虫子叫做“豆虎”,最狡猾的黄色大鳅鱼叫做“虎板鳅”,性情粗暴的黑眉锦蛇叫做“虎豹蛇”,离水即死难以饲养的塘鳢叫做“虎头呆子”,满身黏液难以抓捕的鲇鱼叫做“鲇鱼虎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不少地方都能看到“虎”的踪影。烧开水的茶炉子叫做“老虎灶”,给稻麦脱粒的机器叫做“老虎斗”,外婆送给外孙子的生日礼物少不了“虎头鞋”“虎头帽”,男女婚配也有“两虎不同山”“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结亲”的禁忌说法。就连人们吃的菜肴里也有几道“老虎菜”,炝鳝鱼尾背叫做“炝虎尾”,鳝段红烧肉叫做“龙虎斗”,糖醋油煎灯笼椒叫做“虎皮大椒”,甚至还有“虎皮豆腐”“虎皮鸡蛋”“虎皮肘子”,“虎皮”成了土菜的一种烹饪方法。宝应人对虎的喜爱还体现在商号和姓名上。城乡街面上“虎”字商号不下几十个,玉虎家具、志虎日杂、庆虎牙科、老虎砂锅等等不一而足,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许多人把“虎”镶进自己的名字里,名字带“虎”最有名的宝应人要算民国“开路先锋”卢殿虎,他是孙中山同盟会的会员,任过淮扬道尹和徽甘两省的教育厅长,最让家乡骄傲的是他用尽毕生精力建成了扬州至淮阴的扬清公路和扬镇汽车公司。其实老虎自古就与宝应有缘。宝应博物馆陈列的“猛犸象牙”告诉我们蛮荒时代的宝应大地上曾经生活过象、虎等大型动物。原始社会的淮河中下游地区生活着以“虎”为图腾的“虎方”部落,更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宝应确实有老虎存在。而到汉朝时期,相传天平的“虎墩”曾出现过虎穴,射阳汉墓里还曾出土过刻有老虎图案的石墓门和“铜虎”、“青釉瓷虎”两件珍贵文物,泾河镇、安宜镇现在还有“虎东庄”“虎西庄”“老虎庄”和“老虎桥”等地名,上一个农历虎年县邮局还专门制作发行过“虎年”明信片和“虎墩”纪念邮戳,——“虎”从古到今就没有离开过宝应。值此又一个虎年到来之际,祝愿家乡宝应充满虎虎生机,各项事业如虎添翼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