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樊美康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蒲城水盆羊肉介绍海报(渭南樊美康作品)(1)

学校教导处的办公室经常飘荡着一股异味,而老郝身上味道更重。心直口快的女同志吸溜着鼻孔问:“老郝,你的身上有一股什么味儿?”老郝无限爱怜地逗弄着常年通红的大鼻子,故作神秘地笑道:“什么味儿?你自己闻闻嘛!”经历了风雨、见过了彩虹的女同志果然凑近了去闻,感觉不像是油漆味,不像是脂粉味,很怪,说它好闻又不好闻,说它不好闻它又好闻。

“老郝,你告诉我是什么味儿!你如果不说,我去告诉嫂子啊!”

“那你去说啊,我可不怕你的威胁和敲诈!”

旁边的女同志忍俊不禁,告诉这位女同志:“老郝昨天下午吃了羊肉泡,到今天都一身膻味,搞得我们水深火热呢!”

“老郝,你吃羊肉就吃羊肉呗,怎么这么膻啊?!”

“吃冰糖图甜,吃羊肉当然图个膻嘛!”

老郝说得对,人生的乐趣在于图膻就去吃羊肉;人生的悲哀在于没吃到羊肉却惹了一身膻。

蒲城水盆羊肉介绍海报(渭南樊美康作品)(2)

如果评断羊肉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看它的膻味大小,我建议老郝去我家小巷里的“固市水盆羊肉馆”:那里的羊肉似乎真的很膻,膻味飘荡,刺人鼻孔――没有到小巷你都能够判断这里有一家羊肉馆。

妻子不爱吃羊肉,而我的兴趣也是无可无不可:换言之,无所谓。因此即便是距离我家不过300米,我们也从不光顾。虽然有时那里也顾客盈门——在那群盈门的顾客里没有我和妻子的身影。

“固市”不是市。许多外地人见到这样的地名后容易想当然,以为那里是市级行政单位,其实不过是渭南市下辖的乡镇。这样的地名,这一带还有辛市和田市。

“固市水盆羊肉”的得名,当然是因为这种羊肉的做法起源于这个叫“固市”的乡镇。为什么叫水盆羊肉而不叫脸盆羊肉或者脚盆羊肉呢?我说不清,但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质朴粗砺,好像旷野上的风,内含各种信息,耐人咀嚼。

“固市水盆羊肉”,在渭南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羊肉馆原本就是特平民的去处。说真的,“固市水盆羊肉”名气不是很大,特平民的本色从胸腔里透出,质朴里难免就带着一点土气。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名气就大多了,加盟连锁店林立,形象不断升级,宛如一个拉着市长的双手不断摇撼的农民企业家。与它相比,“固市水盆羊肉”,则是一个刚刚从玉米地钻出来的小伙儿,脸孔粗糙赤黑,脸上淌着汗水,裹挟着田野的气息。以后他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我说不准,但从目前看,仍然质朴,土气,你注视得久了会忍不住提醒他去洗洗脸,刮刮胡子——回头一寻思,你觉得他还是不要洗脸不刮胡子的好,因为他不过是一个刚刚从玉米地出来的小伙儿,他的身上有玉米的气息,有土地的气息,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田野的气息。

清晨从“固市水盆羊肉”馆前路过,我无数次看到那里的伙计解剖全羊 。羊肉悬挂在馆外的梯子上,看起来很新鲜,颜色红白相间,肋条历历可数 。羊有大有小,但都是提前宰杀过的,内脏已经掏尽,伙计顺着肋条挥刀砍肉。挥刀的动作有轻有重,好像刀也有四五把之多。声音有徐有疾,“砰砰”,“噗噗”,接连不断,一阵功夫身边摆放了好大一堆羊肉。鼓风机“嗡嗡”响着,炉子红火外窜,汤水外溢,等肉下锅。另一个伙计“砰砰砰”地剁着羊肉,不回头却极其准确地抛进大锅。过不了多久,“固市水盆羊肉”馆的羊肉的香味和膻味就飘荡在小巷里了,飘荡在杨刘村的上空,此刻悠闲懒散的人们睁开惺忪的眼睛,下床憋尿,脸也不洗,头也不梳,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固市水盆羊肉”馆,眼睁睁瞅着大锅里翻腾不止的羊肉,感慨今天的羊肉好香啊,真的好香啊!

蒲城水盆羊肉介绍海报(渭南樊美康作品)(3)

略微秃顶而 肥肥胖胖的老板擦掉额头上的汗水 ,微微一笑,“今天的香,我昨天的肉就不香吗?”旁边的人咽下口水,纠正老板的说法,“不是你的肉,是羊肉!”老板“嘿嘿”笑了,“为了伺候好大伙儿,我都忙糊涂了——哪天羊肉不香了,你们就吃我的肉!”

店内店外的人们没有时间闲聊了,急忙掰馍,急忙下咽,就着桌上的一小碟糖蒜,个个吃得满头大汗。老板不停地给人们盛汤,谁的碗里不多了,他急忙赶过来续一次,再续一次。吃羊肉的人有些难为情,老板安之若素,店里店外热气腾腾,空气里飘浮着浓烈的香味和膻味。

吃冰糖图甜,吃羊肉当然图个膻嘛!

蒲城水盆羊肉介绍海报(渭南樊美康作品)(4)

樊美康,1978年生于安康市白河县。号清泉居士,笔名长安在望。现任教于渭南高新中学,陕西省作协会员。栖身小说、散文及诗歌,多篇(首)散文、诗歌分布于各地的期刊报端,其中发表于《国际艺术在线》的《怀念伯父》、《眺望白鹿原》等作品脍炙人口,传播久远,深受贾平凹、朱鸿、安黎等名家赞誉与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