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象为蛊卦(蛊卦之六五爻辞)(1)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释字

《说文》:“誉,稱也。从言舆声”。《莊子·盗路篇》:“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论语》:“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意思是孔子说:我对于人呢,看谁声名坏,看谁声名好;如有声名好的,就试着任用他。(这样)人们都看重声名,几代都会直道而行的。

誉,是众手共举,众口称善之象,誉的本义 就是受人抬举。


释象

周易卦象为蛊卦(蛊卦之六五爻辞)(2)

《蛊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泰卦》先变为《恒卦》,然后《恒卦》再变为《蛊卦》。在卦变过程中,六五居位不动,未发生位置变化。

《泰卦》六五爻辞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由此可见,六五并非帝王、天子,而是帝乙所归之妹。“帝乙归妹”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的目的,就是用联姻的方式换取暂时的和平环境。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泰卦》的主题。帝乙之妹,为缓和商周矛盾,创造和平环境,促进双方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恒卦》六五爻辞曰:“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其《象传》释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恒其德”,就是要长期保持这种和亲的状态。和亲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长期保持这种和亲政策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妇人而言是有利的,可以从一而终,否则,一旦关系破裂,受伤害的首先是妇人,故《象传》释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然妇人只是和亲政策的牺牲品,是其中的一枚棋子。在国家利益面前,妇人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和亲政策是矛盾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用以平衡双方利益的措施。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和亲政策就会被废弃,双方就会重新调整政策,而不会从于妇人,继续保持和亲局面。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亲和,故《象传》释曰:“夫子制义,从妇凶也”。《蛊卦》六五承续《泰卦》、《恒卦》而不动,说明仍继续保持着以往的和亲政策,即继续“恒其德”,故曰“干父之蛊”。其《象传》亦因此释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这里的“承以德也”与《恒卦》所谓“恒其德”,皆指保持《泰卦》所谓“帝乙归妹”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有始有终,故成蛊矣。

前面已经提到,六五并非帝王、天子,而是帝乙所归之妹,是和亲政策的一枚棋子,《蛊卦》六五之所以居至尊之位,是和亲政策的需要,是一种政治热捧。六五的地位,只是一种荣誉;而不代表真正的实力,故曰“用誉”。从卦象上看,《蛊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泰卦》先变为《恒卦》,然后《恒卦》再变为《蛊卦》。六五在《泰卦》居坤体,“坤为大舆”、“舆”在古代指以众人抬行的轿子。六五在《恒卦》中为兑体主爻,“兑为口舌”,换言曰“言语”。故有“言”。《蛊卦》六五在艮体中,“艮为手”。以言以手抬举,就是“誉”字的形象,“誉”字从言从舆,就是以手抬举,以言称赞之象,故曰“用誉”。


义理

周易卦象为蛊卦(蛊卦之六五爻辞)(3)

采取和亲政策,使矛盾双方处于亲和状态。这种亲和状态如果得以维持,有始有终,则和亲政策就算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成而为蛊矣。但实际上,和亲政策的成功只是一种表面的亲和,口头的称誉,真正起作用的,其实还是矛盾双方的实力,故曰“用誉”。

历史上有很多和亲政策成功的范例。著名的有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等。由于和亲政策的巨大成功,用以和亲的妇女亦因此名垂千古,誉满天下。商王朝的“帝乙归妹”,并不算很成功的和亲案例,它只是从表面上暂时缓和了商周矛盾,实际上周人丝毫没有放缓“翦商”的步伐。“用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做名不副实的表面文章。

周易卦象为蛊卦(蛊卦之六五爻辞)(4)

,